EN

白俄罗斯艺术双展开幕 典藏精品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

时间: 2017.10.25

2017年10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与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以及由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幕式。两场展览皆为中国与白俄罗斯建交25周年之际,双方进行的一次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首次呈现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共同策划,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现代白俄罗斯艺术部主任凯瑟琳·伊泽法托娃担任执行策展,两馆倾力合作,筹备历时两年,首次将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呈现在中国美术馆的殿堂。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共展出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57幅,呈现了19世纪至今的白俄罗斯艺术,其中包括人物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门类,由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基本串联起白俄罗斯美术发展的清晰脉络。

俄罗斯艺术是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白俄罗斯艺术深受俄罗斯艺术的影响。本次展览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经典的俄罗斯艺术家开始,如克拉姆斯科伊、列宾、希什金、列维坦、马科夫斯基、涅斯捷罗夫、库斯托季耶夫、谢罗夫等现实主义大师,他们对白俄罗斯以及中国油画艺术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也非常为中国观众所熟知。

白俄罗斯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与特色。新闻发布会上,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现代白俄罗斯艺术部主任凯瑟琳·伊泽法托娃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白俄罗斯艺术家概况——他们有部分为在白俄罗斯出生后,到俄罗斯圣彼得堡或莫斯科接受艺术训练的艺术家,这批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不仅融入了俄罗斯艺术浑厚扎实的技法,同时也体现了白俄罗斯造型艺术特色,如赫鲁茨基《玫瑰和水果》《男人的画像》,比鲁利亚的《冬日的一天》等。

此外,年轻一代的白俄罗艺术家更是在这些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开拓出白俄罗斯艺术的新语言,努力尝试更进一步的艺术突破,“特别是1991年白俄罗斯共和国宣布独立之后,白俄罗斯美术开始走上自我更新和文化寻根之路,”对于这批白俄罗斯艺术家,吴为山馆长表示,“艺术家视野更为开阔,一方面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自由探索现实主义之外的各种表现形式,一方面从民族、民间资源中汲取营养,产生了像卡萨科夫《白俄罗斯》、科斯秋申克《把月亮送给我》这样具有浓郁民族精神和现代风格的作品。”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于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这场规模宏大的展览向中国观众呈现了白俄罗斯造型艺术独一无二的色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也展现了白俄罗斯民族文化伟大传统的传承性和独特性。”

“塑痕•中国记忆”——谢利哈诺夫祖孙雕塑展

当日同时开展的还有“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展览呈现了白俄罗斯雕塑艺术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53件作品,及其孙子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的92件作品。

吴为山馆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谈起促成这次展览的机缘——在2016年对白俄罗斯雕塑家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工作室的一次拜访中,看到了包括齐白石、巴金、白杨等中国文人学者的大量雕塑形象,令其深受感动,而后得知这批塑像的作者为康斯坦丁的祖父,著名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曾于1956年底至1957年初参加中国创作之旅,访问中国三个月,期间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访问期间作了大量速写、素描、水彩和小幅写生油画作品,并创作了一批人物雕塑作品,包括齐白石、蒋兆和、李桦、白杨等绘画和表演艺术家肖像雕塑,以及普通民众形象。谢尔盖刻塑了当时中国的人间百态,由像及神,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之间实践了他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艺术表现。展览呈现谢尔盖先生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中国雕塑形象,生动展现当时中国的社会大众形象及现实境遇。

出生于1967年的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作为谢尔盖的孙子,在艺术上,既有隔代遗传的细胞,也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社会结构的转型,意识形态的变化,价值观的改变,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的多元,使得康斯坦丁更多地对哲学问题和人性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引发了他在现代艺术语言形式维度上的探索,具象写实已不仅仅是承载人类情感与审美的唯一方式。康斯坦丁追求从客观形体的解构重建到抽象构成的表现。

吴为山馆长认为,从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到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祖孙两代的艺术,可以看到白俄罗斯雕塑艺术的这一段雕塑发展史。这也是吴馆长大力邀请者谢利哈诺夫祖孙两代到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的原因。

据悉,“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将展出至12月17日,“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将于10月29日闭展。

文、图/林佳斌(开幕式图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