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全程视频(或点击首页“视频”栏目观看):
2017年11月22日下午两点,讲座“十九世纪油画的象征主义倾向”在中央美术学院北区15号楼研究生院博雅报告厅开讲。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朝戈主讲,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葛玉君博士担任主持人。
葛玉君博士首先向观众介绍朝戈先生:朝戈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所创立的经典的、具有心理分析意义的艺术对中国九十年代的绘画产生了积极有力的影响,并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注意。朝戈先生对中西的油画有着深刻和透彻的认识与研究,他认为,中国绘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十九世纪欧洲油画的影响,中国艺术家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十九世纪的油画和它的意义。讲座中,朝戈向观众介绍了十九世纪油画创作的象征主义倾向及其对二十世纪艺术的预示,并鼓励观众思考十九世纪油画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乔凡尼·塞冈提尼
朝戈先生首先为大家介绍十九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乔凡尼·塞冈提尼(Giovanni Segantini,1858-1899)。“乔凡尼·塞冈提尼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与他同时期并行的还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但在他的画面中已经隐约可见象征主义的倾向。象征主义艺术家有一个渴望,他们渴望超越现实,渴望新的叙述和表达的维度。”
乔凡尼·塞冈提尼创造性的全景式画面让他区别于之前古典主义的戏剧性画面;而他细致的、优美的画法让他有了象征主义的影子。朝戈先生以乔凡尼·塞冈提尼的作品《死·自然三部曲》为例,说明他的象征主义倾向:画面中的阳光初升与人生命的死亡形成了对比,自然界的壮观辽阔隐喻和感叹了人生命的渺小脆弱,表达了人对死亡和自然的恐惧、敬仰。
死亡题材也好、爱情题材也罢,乔凡尼·塞冈提尼的大部分画作都是走进生活,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得来的,是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的表达,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度思考。他画中的情感平衡在后人看来近乎理性,但对于一个高水准的艺术家而言,这是自然的流淌;他画面处理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经营。朝戈先生认为这要归功于他在创作前的精细的素描稿和基本训练,朝戈先生也劝诫现场的观众,做好创作的充足准备和扎实的基本功练习,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拉斐尔前派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在各方面达到鼎盛,但却在艺术方面稍显逊色。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画出了属于英国的想象、现实、自然和田园,使英国的艺术从意大利笼罩下的、统一规范的欧洲艺术中脱颖而出。
朝戈先生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罗塞蒂、布朗、米莱斯这三位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
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代表,他的画面有别于古典主义肯定式的风格,而是朦胧虚幻的、有唯美主义倾向,有文学性的。朝戈先生认为,十九世纪的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十分发达,这对那个时期艺术家用带有文学性的眼光,细微、具体地描述这个世界造成了影响。
布朗(Ford Madox Brown,1821—1893)的画作拥有空前的现代性的构图和英国面貌的田园诗意。布朗非常详尽地表达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与古典主义概括性的画法截然不同,他的画面能捕捉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而这也是拉斐尔前派的成就,主张恢复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之前的艺术风格,使画面有细节、有情感、有生命力。”朝戈先生谈到。
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擅长画女性,他的画面细腻、优美,带有淡淡的伤感。朝戈认为相比二十世纪艺术中情感的直白表述,十九世纪的艺术更有细腻、悲伤的情绪隐含其中,这是十九世纪普遍的文化情感。这种情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古典画法对范式的追求,对色彩、氛围和情感的抑制导致了十九世纪末期一批艺术家的情感无法得以充分的表达,他们渴望用新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强烈的内心情感,象征主义开始流行。
象征主义是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盛行于画坛的情况下,在那些不盲目随从、有自己的思考艺术家的笔下一点一点慢慢渗透和显露而出,并非一夕之间的迸发。本场讲座中,朝戈先生以鉴赏式的方法带领观众欣赏和品味十九世纪欧洲油画的象征主义倾向,除了带来观众欣赏和了解象征主义,他有一更深层次的想法要传递给观众:在如今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大环境下,艺术家更加有必要学习和吸收艺术的传统和体系,以及他们的优势和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艺术家有深厚的积淀,使艺术家避免单薄肤浅,但当传统和体系无法满足艺术家的表达欲望,这时,就如同象征主义的自然渗透和出现一样,艺术家苦苦寻找的新的风格和个性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
文/钟钰炜
图、视频/胡思辰(作品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