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中国美术馆、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吴地绘画底蕴深厚,文脉绵长,面貌多样。并以“兼容并蓄、多方融合、含蓄蕴藉、以道统艺” 概括了其最为鲜明的四点特征。他在为展览撰写的序言中谈到:“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博大的文化传统以及一代代画家的群力推动,吴地绘画在长达六个世纪之中,都保持着文化昌盛、交流活跃、人才迭出的局面,同时也为当今吴地绘画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览共分为三部分,共展出包含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作品共164幅。展区一主要展出“古代作品”——以“明四家”及吴门后学,董其昌及“四王”等文人画史主流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为陈列对象;二展区展出近现代作品,共18幅,主要展现苏州在近代绘画史转型方面具有开拓性与探索性的代表人物,诸如吴湖帆、颜文樑等人的精品;三展区主要呈现当代作品,共75幅,包括历届全国美展获奖和入选作品的原作35幅,及专家评审后入展作品40幅。
古代名作的经典回溯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是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而尤其在近六百年,苏州更成为全国农渔业、工商业经济的重心和文化艺术重要城市,其主要特色是综合实力强,门类齐全,发展持续。其中,苏州的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更是中国美术史上规模、成就、影响深远的绘画流派之一。
明末以后,“吴门画派”的文脉一直延续。从董其昌开始,与明代“吴派”相衔接,创立了文人画新风的“松江派”。尔后,在属于苏松地区的太仓、常熟等地,形成了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他们传董其昌和“松江派”衣钵,承正统派文人画传统,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趣味,追求文人画意韵。因传承侧重有别,王时敏、王原祁创“娄东派”,王鉴、王翚立“虞山派”,两派均代有传人。受清代皇室青睐,“四王”作为正宗、正统在清宫画院内传佈,宗学者也甚多,影响所及直至清末民初。
中国美术馆1号厅展示了苏州绘画的古代经典作品,其后面半圆长廊中展陈600年来苏州美术大事记、年表以及近现代苏州籍绘画大师的精品,较为完整地呈现了600年来苏州绘画史。8号厅和9号厅分别陈列了当代吴门绘画优秀作品。
近现代画作的传承融汇
第二展区主要展现的是苏州艺术家们在近代绘画史转型方面具有开拓性与探索性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诸如吴湖帆、颜文樑等人的精品画作。
从1895年到1949年的晚清民国时期,苏州画家自由结社,先后成立了20多个画社、画会,为海派艺术的形成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更有大量苏州画家融入上海画界,延续“吴门画派”文人雅集的传统。一方面,延续文人画传统的美术社团如怡园画集、桃坞画社、娑罗画社等蓬勃兴起;另一方面,受西方美术影响,油画、粉画、水彩画等也逐渐生根开花。特别是1922年,颜文樑等紧随时代新风,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又成立美术馆,举办画赛会,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共同开辟了中国近现代西画教育和创作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绘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以自身的条件为依托,波浪起伏,变革演进。1960年苏州成立了张辛稼为馆长的苏州国画馆(后改为苏州国画院),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国画建设中,苏州画家余彤甫、张晋、费新我、张辛稼、吴䍩木、许十明等脱颖而出。
当代创作的新态衍生
改革开放给苏州画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画、油画、版画、粉画等各画种创作日趋繁荣而多元,老一辈焕发青春,中青年崭出新俊。张继馨、孙君良、周矩敏、徐恵泉等为代表的中国画创作,典雅的传统艺术文脉与鲜活的现代审美趣向相融,开拓出当代吴门花鸟、山水、人物的笔墨新境,吴门画派的艺术传统在苏州这片文艺沃土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览的第三部分呈现的是“吴文化”在穿越六百年之后,于新的时代环境中所呈现的新面貌、新征程。这种“新”的内核源自于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源自于艺术家们居于时代背景之下的不懈探索和创新能力。当代艺术文化语境下,苏州系艺术家们进入了人才辈出、佳作如潮、诸画种齐头并进、创作空前繁荣的大美术时代,不光荣获了例如“百家金陵”等众多国家级美术大奖,这些文人志士所展现的风骨追求、精神面貌、探索能力都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肯定。例如,我们在顾志军的版画作品《迷恋与传说》、卢卫星的粉画《渔村》、庾武峰的版画《夜色微澜》、姚茛的油画《温暖的阳光》上都透露出了艺术家们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工具和创作手法来呈现与我们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表现主题,但同时画作之中暗含的人文精神却又让我们自然而然联想起那些几百年前的前辈们的精神源流和文化脉搏,这是跳动在每一个苏州艺术家血脉之中的,它们牵连古今,它们拥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整个展览从展陈主题的策划到展陈方式的呈现都尽善尽美,值得注意的是该展在陈列的空间构成上还增添了不少苏州元素,例如,苏州园林风格的“圆形门洞”就作为一个典型象征被置换成了展陈隔墙从而形成了诗意语境,而暗色空间内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循环播放了极具现代科技感的文徵明、唐寅、沈周的诗歌,多数观众驻足观赏,赞叹不绝。
如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马鸿增在展览总序中写道的:“吴韵绵绵六百载,只因源流活水来。”姑苏画坛600年人才辈出,代现巨匠,一脉相承,传绪不绝,这些根植于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值得后人所崇敬的、向往的、延续的、发扬的。该特展作为一次巨大的“回眸”——从艺术作品的上乘质量到展览设计的精致有序——观众在极佳的观展经历中享受着绵绵的吴韵情绪,在漫长而又精彩的600年的艺术进程体会艺术精神的无限生命力。
据悉,该特展将于12月10日结束。
文、图丨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