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为变法——朱振庚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8.8.13

8月10日,“生为变法——朱振庚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为做好此次年度重要展览,武汉美术馆特邀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担任策展人。

朱振庚1939年出生于徐州,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师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卢沉等。朱振庚1989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其后一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是一位在理论和实践上独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在写意重彩、连环画、速写、刻纸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2012年,朱振庚逝世。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告诉记者,武汉美术馆一向重视地域文化的梳理,但重复办一个人的展览朱振庚是第一个。“上次办展览是2009年,我还记得他捐给美术馆一幅画,画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

很多年未曾给某位艺术家策划个展的栗宪庭回忆:“我们初识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央美读研究生时,当年电话还未普及,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不约而至,从书包里拿出一沓沓发黄的小纸片,上面是他随手在各种场合画的速写。”栗宪庭当时就被朱振庚的才华打动,想为他策划作品展,然而种种原因,君子一诺,三十年后才得以实现。“我个人认为他是艺术史上被低估的艺术家。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都是在武汉创作的,如今在这里完成我们的约定,让我特别感动。他的作品改变了我对武汉水墨创作的刻板印象,从中国画来说他是技与道的集大成者。”

本次展出的110余幅朱振庚作品,除了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还有手稿、访谈视频、年表等文献资料的陈列,以期尽可能还原朱振庚艺术创作的缘起、嬗变、发展的线索,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朱振庚的艺术思想和成就。通过厚厚几柜带有造型试验的速写手稿,还有朱振庚读过的书籍、搜集的民间艺术品、临摹的非洲木雕,栗宪庭想让观众看到一个艺术家的日常功课和生活点滴,了解到每一幅作品如何倾注他的内心情绪和创新变化等等。

当天出席展览开幕式的除了本土艺术家,不少画家、批评家也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赶来,大家也认为,朱振庚展览众多,但艺术界对他的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观众可前往武汉美术馆免费观展。

图、文/主办方提供

前言:生为变法——朱振庚作品展

武汉美术馆馆长  樊枫

“爱艺术,一生心”,晚年的朱振庚常常随手就将这句话写在自己的习作和手稿上。

朱振庚1939年出生于徐州,当过铁路工人、民警、图画教员,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师从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卢沉等。毕业后,朱振庚先后在徐州、厦门等地工作,至1989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一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是一位在理论和实践上独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朱振庚的绘画领域涵盖广阔,内容与题材相当丰富,从写意重彩到连环画、速写、刻纸等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始终以一种童稚质朴的心态来描绘自己对人生、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朱振庚是一位在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持热情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这与他自身扎实的造型能力有关,也与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勤于思索,反复实践有关。除了学院教育给他带来的诸多优势,他还关注欧洲绘画、原始雕刻以及西方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特别重视从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中汲取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笔墨语言。在他的笔下,墨与色的结合达到了极致,作品始终充盈着韵味与张力,无论是写实还是变形都显示出其深厚的功力,且还会无意随情间流露出其朴拙、憨直的个性。周思聪曾评价他:“来自民间,来自底层。性情耿直,拙于世故。世间不平之事常使他目瞪口呆,他的坦白直陈也常令人目瞪口呆。这种经历、性格对人生而言是苦涩的,对艺术却是百炼成钢的淬火过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一向有着包容与开放传统的武汉地区成为追求新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向往的一片热土,武汉开放自由的艺术氛围也给朱振庚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朱振庚在这里找到了他创作的自由王国。

武汉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湖北地区的美术研究,对于地域而言,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建立地域性的艺术史链接。因此,在2009年我馆举办朱振庚的个展之后,虽然经历了2012年2月朱振庚猝然离世,但这种链接并没有因此中断,才使人们有机会在今天再次通过朱振庚的艺术创作及人格风范,全面了解朱振庚在水墨之外的语境。

本次展览是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重要年度展览,特邀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担任策展人,展出朱振庚创作的110余幅作品,同时配以手稿、访谈视频、年表等文献资料的陈列,使这些资料与作品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关系,以期尽可能还原朱振庚艺术创作的缘起、嬗变、发展的线索,展示朱振庚各个时期节点的艺术成果,从而为观者更好地了解朱振庚的艺术思想及其拓展中国画领域的成就与贡献提供便利。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生为变法——朱振庚作品展 ”
武汉美术馆1/2/3号厅
展期:2018年8月10日至9月12日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
总策划:樊枫
策展人:栗宪庭
艺术总监:高小林
展览总监:宋文翔
展览执行:张文博  王金曌
空间设计:程俊
平面设计:贾依芸 郎丁设计
媒体宣传:李霞、简玉琴
公教活动:蓝天

展览组织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列):刘雄、刘宇、刘永茜、朱雅梅、宋文翔、张文博、高小林、钱忠平、栗宪庭、彭于虎、樊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