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空影——张小涛作品(2009-2014)将于苏州展出

时间: 2014.3.12

由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白盒子艺术馆协办的“空影——张小涛作品(2009-2014)”将于2014年3月16日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的总监是朱强,冯博一 、陆新、陈安担任策展人。将展出张小涛近年创作的绘画、影像、动画、装置和剧场式表演艺术等多媒介作品。

张小涛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跨媒体艺术家之一,他用跨媒体的艺术方式去关注社会巨变与个人心灵史之间的悖论,并试图把这种个人经验转换在公共经验中。他“微观叙事”的研究方法,被德国著名评论家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评为“令人惊异的艺术家”。

金鸡湖美术馆的策展人表示,张小涛始终对既定的艺术表现模式充满着怀疑,甚至不满,他总是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并以实验性艺术挑战传统、惯常的视觉经验。他的艺术作品充溢着鲜活的因素和多媒介的话语方式,饱浸着他对生活、对艺术、对未来的多方位感受与觉知。“在这次展览上的一些作品中,尽管张小涛始终对绘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并非仅仅专注于图像的语言方式,而是通过绘画、影像、动画、装置与剧场式的表演等多种媒介方式,使展览整体结构是一种多声部的更具有东方意韵的合奏式基调,或者说是围绕着同一种心绪的多声共鸣曲。”

张小涛的实验艺术创作是由他生存处境和态度所决定的,他利用、处理多种媒介的视觉元素进行了一系列视觉张力的设置,这种张力并非只是体现在某个自然物象、景致之中,而是使整个的气氛处在一种生命镜像的饱和视域中,也是他由绘画向多媒介方式演绎的影像、装置、动画、行为的过程。许多作品有意打乱了结构的次序,把现实和未来切割成无数的碎片,然后在流动背景上进行连接,在真实中引进梦幻、虚置与空影,并随着它们伫立、摇弋和魅惑的姿态,为他艺术表现的内心上,提供了广阔而又深邃的知识背景,提供了一种沉郁、惆怅的神秘。

策展人对张小涛作品可能给予观众的影响进行了解读:“他用如影随形般的真实和表现产生的间隔与交杂,进行多种形态的叠加,拓展了冲突的容量,产生了一种‘隔空’变幻。这是一种相互关系的吸附。”张小涛的艺术之所以在微观叙事的过程中显示出极为浓郁的生活质感,他对生存境域的自觉体恤,悲剧意识、人文情怀之所以给人带来强有力的硬度和尖锐感,还在于他对生活的体悟不是仅仅停留在一种事件的认识上,不是仅仅将生活当作叙事情节的推动素材,而是将它自身上升为一种话语形式,使它负载着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向度。他似乎对生活自身的诗性品质有着极为敏感的发现,许多看似平庸的人物言行和事件,都被他在微观叙事的延展过程中激活。因此,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张小涛艺术脉络与实验艺术的关系,显示了他的艺术观念、东方智慧、智性品质的不断演绎的推进,见证或浓缩了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发展脉络。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馆长殷卫东在展览前言中指出,张小涛这次以“空影”为主题的个展,也是金鸡湖美术馆第一次主办国内艺术家的大型个展。展览在实与虚的空灵之间,将张小涛的艺术创作脉络巧妙地给予展陈排列。这既是张小涛作品的直观展示,又反映了他对当下现实社会、文化生态的思考,也是艺术上的一种转化与诠释。 这次展览,张小涛利用、处理多种媒介的视觉元素进行了一系列视觉张力的设置,这种张力并非只是体现在某个自然物象、景致之中,而是使整个气氛处在一种生命镜像的饱和视域中,也是他由绘画向多媒介方式演绎的影像、装置、动画、行为的过程。展览整体结构是一种多声部的更具有东方意韵的合奏式基调,或者说是围绕着同一种心绪的多声共鸣曲。

据悉,为配合展览,金鸡湖美术馆还将举办了相关学术与推广项目,包括张小涛分别在金鸡湖美术馆和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2次讲座,艺术家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与对话,以及针对少年儿童的参观、参与和互动等教育推广等活动。

展览时间:2014年3月16日——5月16日
展览地点: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二楼)

艺术家简介:
张小涛,1970年生于中国重庆合川,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2010年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传播学院;2011年至今任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居住于北京、重庆。

张小涛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跨媒体艺术家之一,作品形式有绘画、摄影、动画、装置等,其作品一直关注中国今天这个压缩的现代性神话背后,我们心灵史的煎熬和挣扎历程。这是中国很独特的希望和毁灭交织的复杂经验。他用跨媒体的艺术方式去关注社会巨变与个人心灵史之间的悖论,并试图把这种个人经验转换在公共经验中。“病毒学”的概念既是病理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每一代人都会遭遇到不同的困境,他试图呈现这些复杂的“病理学”报告。他“微观叙事”的研究方法,被德国著名评论家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评为“令人惊异的艺术家”。

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2010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曾对其艺术成就做专题片采访。并获得了“2008年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奖”、“2011年亚洲最佳技术动画奖”等殊荣。其作品被国际、国内重要美术馆、基金会及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