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3月29日(周日)上午10点至下午5点
地点:OCAT研究中心,北京朝阳区金蝉西路北京华侨城(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往北100米)
主办:OCAT研究中心
支持: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
媒体联络:info@ocatinstitute.org.cn (86)10-67375418
报名参加:info@ocatinstitute.org.cn(请提供个人姓名、身份证件信息及相关学历说明)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系列是OCAT 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2014年至2015年度的公共项目之一,由OCAT研究中心策划、主办,计划从2014年10月起至2015年6月分为三期,以不同的研讨主题进行。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围绕法国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代表性论著与策展实践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展开,侧重发掘迪迪-于贝尔曼的学术体系、研究课题和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借鉴性意义。研讨班活动主要分为学科综述、专题研究与开放讨论三个部分。学科综述主要审视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古典研究、哲学、神学、神话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领域发生的相互作用;专题讨论旨在通过具体课题观察不同概念、问题和方法在跨学科过程中产生的变化、意义与影响;开放讨论鼓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参与者、观众分享研讨心得,进一步展开丰富的思想图景。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结合,研讨班旨在艺术史学史与思想史的脉络中重新审视艺术史的对象与经典方法,在少长咸集、古今同在的学术氛围中自由交流。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第二期的题目为“蒙太奇与潜意识文献” (Montage and the Unconscious Archive),将于2015年3月29日在OCAT研究中心举行。本届研讨班沿着第一期“瓦尔堡的遗产”中涉及的关于移动影像、历史记忆等方面的课题,深入探究蒙太奇是如何在面对由被不可想象者(the unimaginable)标出的历史断裂或创伤(historical fracture or trauma)时给出一种超越了图像模仿功能(mimetic function)的知识可能性。创伤指在那些历史中发生,进入集体记忆,却因其威胁到所有事物在线性时间中的序列性而被压抑、扭曲、抹除或悬置的事件;而不可想象者则是对历史创伤的可及情境的根本预设和对文献材料,即还原进路的划分原则。以奥斯维辛为例,西方学者对不可想象者的预设来自两方面原因:集中营本身的深渊性暴力与纳粹政权在二战尾声对档案的系统性销毁。 二者的结合剥夺了图像(image)作为证词(testimony)的可能,历史还原只能依赖少数当事人的回忆与叙述,一种类似否定神学的逻辑成为很多学者在回溯、研究奥斯维辛问题时采用的普遍态度。而就如阿伦特指出的,奥斯维辛作为一个“不可思议”(unthinkable)的事件恰恰对思考本身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尤其在这些事件及对其档案的销毁本就是始作俑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时,思考就更不能在否定性中停滞不前。我们是否要寻找另一种思考奥斯维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反思自身历史时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在发生于不同时间、地点和方式的历史断裂之间求索另一种共在的可能性?这是本次研讨会希望提出的几个问题。
迪迪-于贝尔曼在《图像唯生》(Images malgre tout)中给出了他的答案:正如不可思议之事迫使我们质问“何为思考”,直面不可想象之事也意味着重建想象力与知识,影像与记忆的本初联系。迪迪-于贝尔曼在一方面回应了阿甘本在《奥斯维辛的残余》中为“不可作证者作证”的迫切命题,通过四张由集中营特别劳工队成员拍摄的照片强调了影像在场与生命缺席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将朗兹曼的《浩劫》与戈达尔《电影史》并置分析,通过对克拉考尔的电影蒙太奇与本雅明的辩证意象的结合提出了一种重续历史断裂的批判性知识范式,即面对难以想象的暴行、档案的系统销毁、大众传媒的景观化等进程时以“图像余生”为原则的“潜意识文献”(unconscious archive)。作为一种对图像在本体论层面的思考,“潜意识文献”这一概念继承了阿比•瓦尔堡视图像为“能量痕迹”(dynamogram),即历史记忆与遗忘间张力载体的根本判断,并与汉斯•贝尔廷“作为活媒介的身体”(the body as a living medium)等以图像与生命为轴心的“人类学”进路形成呼应。同时书中还通过与瓦克曼(Gérard Wajcman)的论战批判了一种以朗兹曼的《浩劫》为代表的,由在场的形而上学衍伸出来的缺席绝对主义(absolutism of absence), 即以否定性的方式对“全部真相”的反向虚构(the fiction of total truth),及以“全或无”(all or nothing)为标尺对任何直面历史创伤的尝试的审查。作为回应,迪迪-于贝尔曼提出了“缺陷图像”这一概念,一种既无意涵盖整体又拒绝沦为虚无的图像构型可能。
最后,本次研讨班还将从生命政治的角度进一步补充迪迪-于贝尔曼对图像作为真理实践的观点:片面强调“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历史研究进路忽视了否定性在语言发生和权力建立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语言的意指与权力的治理都建立在对物理生命的扬弃运动之上, 即通过对自身否定性边界的划分(不可言说者、不可思考者)而达成的对生命的捕捉。在此语境下,这些裸命拍摄的图像恰是我们进入他们的身体以及其所在地狱的唯一路径,而图像、语言与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必将通过生命-死亡、记忆-遗忘等范畴被重新审视。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研讨班
第二期:蒙太奇与潜意识文献
2015年3月29日(周日)
上午10点-11点
发言人: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发言题目:影像空间与记忆时间——大屠杀历史的影像与口述见证之辨
上午11点-12点
发言人:孙松荣,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副教授
发言题目:蒙太奇思想变奏——由艺术史至电影史的影像迁徙
下午2点-3点
发言人:邹建林,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教授
发言题目:《穷棒子扭转乾坤》——“人民公社”图像中的个人和集体想象
下午3点-4点
发言人:蒋洪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发言题目:作为文化史家的瓦尔特•本雅明
下午4点-5点
发言人:余天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分校电影与媒体研究助理教授
发言题目:业余影像和记忆构建
研讨班主持:
欧阳潇 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主任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1953年生于法国圣艾蒂安(Saint Etienne),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École des Haute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EHESS) Louis Marin教授的辅导下拿到博士学位, 并于1985年起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任教并持续至今。他的代表著作包括《直面图像》(Devant l’image, 1990)、《幸存的影像》(L’image survivante,2002)和《歇斯底里症的发明》(Invention de l’hystérie,2012)等。迪迪-于贝尔曼的策展实践也是他整体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997年法国蓬皮杜中心与Didier Semin共同策划《印记》(L’Empreinte)、2001年法国图尔宽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一地寓言》(Fables du lieu)、2013年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皇后美术馆策划《阿特拉斯:如何肩负世界》(Atlas: How to Carry the World on One’s Back)等重要展览。
迪迪-于贝尔曼的思想脉络可被总结为当代艺术的诗学、艺术史传统的批判性解读与基于瓦尔堡图像研究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新型图像哲学。遵循瓦尔堡“无名之学”的脚步,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研究可被视为一种将文化整体作为对象的精神病理学。瓦尔堡的“情念形式”对迪迪-于贝尔曼来说是“错位”(anachronistic)时间结构的可见症状,不同形式的精神能量冲突在图像中彼此纠缠、混淆,并潜伏于编年史之下,以意外的形式重新浮现。“症状”(symptom)在这里既是对该冲突的抑制,也是其不可抵抗的回返。它并不指向某种可以再被书写、再现的历史,而是被再现本身遮蔽的精神时间(psychic time)。对该时间的诠释需要一套区别于经典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与思想谱系。迪迪-于贝尔曼一方面将目光投向歌德的形态学、达尔文的情感表达原则、尼采的酒神精神、夏柯(Charcot)的歇斯底里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对瓦尔堡产生深刻影响的学说,另一方面结合拉康、福柯、巴特、本雅明、阿尔托、德勒兹等20世纪法国理论线索,让自己的研究不仅与潘诺夫斯基一脉的理性人文主义分道扬镳,还通过症状学与符号学的对比为法国艺术史研究另辟蹊径。除此之外,迪迪-于贝尔曼揭示了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Atlas Mnemosyne)与活动影像之间的呼应,对我们既有的观看、感受与共处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是OCAT(OCT当代艺术中心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在北京设立的非盈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
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是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成为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OCAT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6月正式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