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当代艺术推广及收藏:中国当代青年艺术论坛(二)

时间: 2015.3.18

嘉宾:房 方 (星空间创办人) 
乔志兵 (收藏家) 
主持:彭 玮 (青年艺术100项目执行总监)

收藏意味着什么?

乔: 当代艺术是非常活跃的。这次巴塞尔博览会也吸引了很多藏家。当代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博览会上有很多孩子非常开心,反而是藏家比较严肃,有些作品会在情感上打动你。它们展现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当代艺术的奇思妙想给我们带来创造力。这个时代大家得到信息很容易,但是创造力是艺术能带来的。收藏也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收藏当代艺术,包括大家关注年轻艺术家,也就是关注未来。印象派刚出现时也有很多争议,MOMA收藏现代艺术的时候也没有人这么做,但这些都获得了认可。很多人对当代艺术有一些异议,我热爱当代艺术,也希望大家像鼓励当代建筑有创新一样,鼓励当代艺术的创新。

Hauser &Wirth在伦敦郊区的画廊,我觉得对小镇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居民都是特别好的艺术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与任何时代同样伟大,我们怎么可以不接触自己所属时代的艺术呢?

彭:乔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场白。我也恰巧从H&W回来,在和藏家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提过收藏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像乔先生一样,收藏原来不被接受后来受到瞩目的作品。

关于当代艺术推广

彭:方先生的星空间推出了很多现在受到瞩目的艺术家,在2005年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做这个事。

房:我2000年大学毕业,策划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当时希望以展览的形式,表现对未来我觉得好的艺术家的想法。我从当时自己的同学中找到了10位艺术家。当时策展和策展人这个形式都还不为人所知,学校也没有这样的训练。当时是我以策展人的身份自费的,但这个形式没有办法延续。到2005年的时候,我有一笔钱,想着能不能以经营一个画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2005年这个还不是很火,当时成本比较低,对于生意最大的期待是在创业基金花完之前能有钱填上去,继续做这个梦。

彭:05年市场,特别是年轻艺术家这块,当时不是很受到关注和推广?

房:我03年就开始和艺术家签约,04年就开始尝试举办个展。当时租用了阳光美术馆地下的空间。那时我非常兴奋,但是作为一个经纪人非常失败,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艺术家表达收藏兴趣。但当你相信一个东西是好的时候,你越是暂时不被人理解,越是不服气,越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解读让别人认可其价值。在经过这样一个展览之后,我们艰苦谈判然后签约。这也是读艺术史给我的启示,往往今天不被人认可的东西,往往将来会被认可。当被别人不理解时,一方面觉得很困难,一方面也会心中暗喜,觉得自己先发现了。乔总也是如此,在我觉得很多艺术家还没被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收藏,既是对艺术家的赞助,也是对自己品味的确认。

关于收藏艺术作品

彭:乔先生从收藏这一块的出发点来看,有想过:我不是看的特别明白,但相信这件作品将来会有价值?

乔:其实也会有很多变化,比如艺术家可能会停止创作。但不能光从经济上考虑。包括艺术品在情感上打动你,或者是艺术家思考的方式。包括这次的展览,我觉得和收藏没关系,但是艺术家思考的方式很让人有启发。把墙上贴满之后,让每个人过来画,画了之后铸铜,贴金,一块300万。关键是艺术家的思考方式,能不能给你带来其他东西。

彭:您06年开始收藏,不断拓宽脉络和线索,09年进入国际收藏,为什么?

乔:先是当时在北京看了一个国际展览。我本身没有限制自己,觉得当代艺术也是让你思想打开的。我觉得国际上的作品那么好,就开始四处去看。

彭:目前有多少现阶段不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呢?有比例吗?

乔:我其实挺感性的,没有考虑比例什么的。我现在收的最年轻的是86年,我也没有投资特别年轻的艺术家。我觉得艺术家不容易,需要坚持,过一段时间。

经营推广青年艺术家

彭:星空间走到现在也已经10年了,10年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房:最开始05年经营画廊,还是市场启动的前夜。06-08年就像非常急速行驶的列车,参与其中的也都基本认同这样的感觉。08年以后和大的时代气氛相吻合,是一个震荡,这个震荡现在趋于吻合。和我同龄的艺术家可能会和我有类似的感觉,经历了一场非常喧闹的事件之后,人变得成熟起来,回到最开始的状态:一开始为什么和艺术结缘,能不能回到最初的乐趣?经过十年,经历了急速成长的过山车的震荡,大家重新回归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这是我们这些艺术家的缩影。

彭:我自己也是做青年艺术的。一开始是做自己的同龄人,和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星空间现在开始做80后,和以前有什么区别吗?

房:我最开始经营的艺术家和我年龄非常接近,因为他们是我最熟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我对历史看法的变化,因为我觉得中国从大的历史来讲还处在一个过渡和演化的阶段,短一点来说1949年以后的都是同龄人,长一点来说300年来东西方碰撞之后都是同龄人。所以我逐渐放弃了对年龄的看法,我越来越不把年龄当做一个命题去考虑,反而更加强调我感兴趣的是哪些艺术。

彭:乔先生作为收藏家肯定是考虑个人兴趣。但是方先生您做画廊肯定有自己的标准,哪些是你看来比较重要的因素?

房: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困难。我比较相信感觉,而且我也相信画廊给了我一个机会去表达我的感觉,我反而不愿意过多考虑别人的感觉。作为画廊,有一个现实的困难,是它又要实现经营和财务的平衡。

彭: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艺术推广对艺术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不为人知到为人所知?

房:可做的事非常多,除了画廊之外,艺术界的每一个人都在担任着推广者的角色。我们收藏的传统曾经一度中断,是90年代通过拍卖,2000年通过画廊才逐渐恢复。其实从生活中感受艺术才是最潜移默化的。乔先生的上海的艺术饭店,我也很好奇。我觉得中国的大陆美术馆正在兴起,公众教育还不够丰富。二线城市及以下各种各样的美术馆还非常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完整中的体系。我们很有幸作为一个小小的群体参与在这个体系中。作为画廊来说,我觉得能和不太有名的艺术家结成伙伴,一起生存下去,这是画廊的意义。

关于分享、展示艺术品

房:乔先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以这种形式分享和展示收藏吗?

乔:因为我自己喜欢,就想推广。我自己生活的周围都会放艺术品。我觉得艺术只放在仓库就很可惜了,因为任何地方都可以放艺术品。当代艺术很多人都觉得不太好摆放。其实不一定要寻求和谐,反差也可以。当然我俱乐部里本身就有摆放,吸引了很多人参观。饭店不是为了做生意,不是为了让艺术给饭店带来生意。可以做得比较好玩,让艺术家自己就空间出方案。我们也很想做展览,包括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也没想一定达到什么效果。还是应该要有意思。

彭:看到这种形式,有没有听到客人的评价呢?

乔:我觉得应该还是会被震到吧。以前看作品都是在白墙上,不论画廊还是美术馆展览,但是在饭店还是很贴进生活,看作品鲜活。很多展览,包括很贵的作品,摆在那里是死气沉沉的。饭店的作品很当代很中国,访客都觉得还挺新鲜的。

彭:艺术本身带给人就是美和好的感受。感谢各位。

文稿记录:麦慧芝、陈芗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