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唐寅·临水”于马奈草地美术馆开幕 展现油画写生中的光色世界

时间: 2016.11.21

2016年11月2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策划的油画展“唐寅·临水”在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油画艺术家唐寅2014年至今创作的60余件作品。此次展览以“水”为主题,有水域的风景写生,也有与水有关的相关花卉创作,如睡莲、荷花等。在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艺术家对于印象主义绘画在光、色的分析和理解,同时又营造一种清新柔美的画面境界。展览展出至12月5日。

我个人比较喜欢唐寅笔下的花卉系列,特别是玉兰,洒脱流畅而又不失法度的笔触总使我想到中国的书法,朦胧的色调营造出的空气感使画面平添了一种灵动、流淌的情境,中国式的书写使物象脱离了具体的真实而更接近了心灵,这种“抽象”的意味扩大了想象和体验的空间,直接感染着观者的情感, 较之西方印象派绘画多了一分中国式的气韵和生动,也体现出作者的人文素养和情怀,这种中国式的书卷气在当下也并不多见了。

——诸 迪  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唐寅画的花,无论整株的玉兰还是几枝芍药,是有些许人文的意蕴含在其中的。总的印象是这些花朵的雅致是有厚重感的,沉甸甸的,非常男性化,少有“婉约”,应属于是“豪放”的路子,甚至有山东人的大气。有收有放,大开大合,“一花一世界”,在唐寅这里并非是某种幽幽的伤情而是火热的祈愿。尤其是那些“红得发紫”的鸡冠花,用一句歌词形容恐怕是最恰当的,那是“怒放的生命”。

——吴洪亮  北京画院副院长 美术馆馆长

唐寅笔下的花景作品,画面色彩饱满轻盈,经营位置张弛有序,他敏锐地捕捉着时令更迭的冷暖阴晴和空气中花木泥土的自然气息。在他的作品中,红墙灰瓦、飞檐拱门巧妙地与花木藤蔓交相辉映,而蓝天沃土、老木花开又是直观强烈的诉求表达,这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生命体与我们画者观者的对话交谈。唐寅的作品朴素明朗、隽永清新。在对已知自然的平凡之景的绘写中,亦流露出自我对未知自然的理想追寻与寄怀。

——唐斌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史博士,美术馆副馆长

唐寅几尽笔墨,描绘这个世界的美好。他画的景色,无论是蓝天白云、金光夕照,还是阴雨连绵、夜半灯火;无论是白雪皑皑的高山草地,还是惊涛拍岸的辽阔大海,都渗透着一种心与自然交织和不由自主的关切。他画的莲荷,无论是三四月里的小荷尖尖、杨柳春色,还是六七月间的碧水红花、金玉满塘,总有生机勃勃,绝无残荷萧瑟。他画的四季,以花叶为媒,无论是桃花春色、玉兰满天,还是牡丹遍地、血色鸡冠,都不断地传递着生命喷薄而出的朝气与绵延不绝的旺盛。

许多人从唐寅的画中读到了心灵与自然的融合,读到了中国书写精神与西方绘画造型的交织,读到了色彩的明快鲜艳与笔法的随意挥洒……我读着唐寅的画,却想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

从表面上来看,唐寅的作品总是和法国印象派有着某种的合拍,譬如他擅长于画荷塘,擅长于用颜色,表达了对油画语言的纯熟技巧,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唐寅却在探索属于中国人的油画气质,在浓烈中见淡雅,在实景中见飘逸。

唐寅画莲,在钟情睡莲盛开之时婀娜多姿的同时,也更着眼于从学习莫奈出发而归于东方的写意精神。事实上立意于东方写意精神的中西融合才是唐寅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

唐寅笔下的写意性,并不是片面模仿中国画的笔情墨趣,而是以油画语言为基础,强调了情感的流露、自由的率真和笔性的书写,即在自由挥洒的过程中激荡出情感的力量,强化的绘画的本身魅力和灵感的灵活随机。

——赵 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AMRC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CCAD 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基金执行长

唐寅的油画大气磅礴、凝重质朴。由黄河瀑布到青岛海滨,由威尼斯之夜到诺曼底象鼻山,由玉兰、牡丹之春到碧蓝云天黄磷甲的千古银杏,乃至身边桃李瓜果的咫尺之间,其意境之广大,气势之饱满,銕铁烟云,跃然布上,展现宇宙之大,万物之盛。

他重视外光色彩的意境,重视生活感受,着意于由生活感受所引发的情感的抒发,与丰富多彩的情感色彩和笔墨语言。写生是油画的灵魂,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是在写生和由生活感受所引发的情感抒发中创造完成的。

——靳之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16、17世纪风景画和静物画先后成为独立画科之后,从荷兰小画派,到弗里德里希、康斯太勃尔、透纳,再到印象派、巡回展览画派,风景画和静物画道路上曾出现过诸多可供参考的范式,究竟是弗里德里希的心象风景,还是康斯太勃尔的自然主义?唐寅没有屈从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而是与客观物象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有时近若繁花,有时又隔着海角般遥远的距离。在萨特眼中,正是人类才创造了距离,在人类之外,距离则毫无意义。这种有距离的风景是唐寅的主动选择,而这种选择无疑又是出于艺术家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制造主观距离的内心诉求。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早已忽视甚至忘却了作品中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精神更多地迷失在过于丰盛的消费景观之中。唐寅选择这种纯粹的风景的同时,实际也选择了一种精神的回归,与当下的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

——易 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