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下午5时,嘉德艺术中心的一层展厅里,乐声悠扬,舞姿翩跹,欢声笑语不断。300多位老中青艺术家,画展主人的亲朋好友在塔吉克民族节日庆典载歌载舞的场景中,共同庆贺“我的六十年——文国璋个人艺术展”的开幕。
1942 年文国璋于四川出生,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迷上油画,1958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其后并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正统学院教育。他执著于油画实践的探索,以德拉克洛瓦、库尔贝和伦勃朗为师,深入研究西方油画及其材料、技法,对西方油画语言有着精准地把握。在展厅四面色彩饱满、鲜明浓烈的石榴红色的展墙映衬下,艺术家60年间创作的约150件作品按照创作的年代线索、题材类型呈现在观众面前,极富情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本人创作生涯和轨迹的发展变化,以及其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与领悟。
在此次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文国璋以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为主要创作题材和表现对象的作品。这一系列的创作,源于他自大学时代对德拉克洛瓦的崇拜。“德拉克洛瓦对异族风情和民族性格有很强的兴趣和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我希望在中国找到与德拉克洛瓦经历相似的异族生活,后来有人推荐我去帕米尔高原。果然,我看塔吉克人第一眼,就决定以后不再画别的民族了。”
1983 年文国璋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人居住的地区,他发现,这正是他要寻找的属于自己的“德拉克洛瓦之梦”。那里的崇山峻岭,淳朴民风,英雄美女,五彩服饰,剽悍的叼羊竞技和火热的结婚庆典,比之当年德拉克洛瓦面对的对象有更无限广阔的可能性。从此,帕米尔高原从此成了他常来常往的艺术之乡,塔吉克人成了他绘画创作的主要对象。
在30多年间与塔吉克的情缘中,文国璋想要深入表现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和性情。他深入到帕米尔高原写生,在婚礼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大型叼羊现场进行油画速写,认为“现场的魅力无穷无尽”。他查阅大量塔吉克的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探索和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宗教发展历程。他还特意找专业音乐人为塔吉克民间歌手和乐手录制记录塔吉克民间音乐的CD。
在关于塔吉克的系列作品中,无论尺寸大小,他所刻画的都是真实的塔吉克。在创作巨幅油画《闺房里的新嫁娘》和《塔吉克人的叼羊系列》的重要阶段,他把这些真实人物邀请到北京,在画室里对着这些人物创作。文国璋说,“每每对着真人作画时都会有新的感受或新的发现,这让我越来越崇拜上天的创造。”
亲临本次展览现场的观众将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文国璋绘画中的典雅与永恒之美,他的“无法之法”,以及他的至真至情。在文国璋看来,“真性情是艺术创作中最珍贵的部分。要表现绘画对象的真性情,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能仅仅按照规律去作画,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自己也要有真性情。”他对创作的理解也早已超脱了风格流派,“无论是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甚至时尚,只要真诚,都将永恒。”
展览将于10月6日落下帷幕。
图、文/主办方提供
编/艺讯网
展览前言
文/朱青生
世界文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使得美术学院的问题又放到了被重新审视的地位。
文国璋,一位身心伴随中央美院并生活创作于其中的艺术家,现在要用自己60年的艺术经历,来呈现这个百年学校的半段历史,作为中国引入美术学院的实践与自我一生经历的印证。
美术学院1563年在佛罗伦萨创设,经由巴黎美术学院,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由徐悲鸿、吴作人等负笈西方引入中国,是为中国的现代性表征。中央美术学院所秉承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是源于希腊艺术的方法,不同于中国宋元以来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方法,既冲击中国传统,又开出了中国艺术发展新的道路,美术学院在中国,这一个问题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全部问题。而美术学院这样一种外来的艺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依旧是中国美术观念和体系的主要性质,但是美术学院在自己产生的国度意大利和法国,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中国的特殊历史遭遇和艺术家对艺术的崇仰和理解,文国璋的艺术生涯,就是这一典型艺术现象的个案。
文国璋从艺的60年,代表的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标准动作”。开始于画石膏、景物做预备学习,进入科班后,通过对人像和人体的研习,构图训练,临摹、效仿前辈和大师的手法与风格,外出写生“深入生活”,对客观对象写实处理,保持不离不弃的观察、选择和再现,注重对现实的背后内涵(借助文学和思想)的深究,激发和调用个人的才情和性格,鼓动自己的情绪和意趣,综合起来,最终还是借助描绘对象而作成绘画。此展的艺术人生(生平)把这样的一个历程,随时间的线索铺陈开来,看到艺术家60年经历四方所留下的斑斓而真切的轨迹。再通过几个专题,显现出这样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态度,并在代表作部分得到完整呈现。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艺术家,在此处出现了两个方向的分道发展。一种是把学院写实的方法带到了从未有绘画触及和描绘的对象中,带到了偏远的乡土和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在肮脏和朴素的角落里反映民间的生存和生活;另外一种是把特别选择的描绘对象代入精心凝练的学院技术中,以期跃升到高于生活与现实的理想境界,文国璋60年选择的是后一条道路。
他的绘画不满足于平常的生活,而是在生活之上,寻找人格的精华和形式的高贵,将有形的美丽展现为一种无尽的性情。美术学院的方法是以写生技术入手,又以观察对象的方式展开,平常的普通对象不能激起激越的画意,文国璋的“德拉克罗瓦之梦”接引他找到了在中国最适合他的“学院精神”的对象,这就是在祖国最西端的高原上的塔吉克,借来这个特别的形象,叼羊在风沙中狂奔,英雄所系的白马站在雪山之前,婚礼上看到了寻觅已久的传说中的塔吉克公主,文国璋对美好和高尚的向往最终将公主转化成了新娘,歌声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正在佛罗伦萨召开,会间,我们把文国璋现象提出来与意大利和法国的同行一起分析和欣赏,回顾一个从他们的国家引入中国的学院制度和方法,是如何凝结在当下,又如何在图像时代,在新媒体占据形象和视觉的主要方面之后,绘画重新显示其超越图像的另外的价值——性情的价值、写意的价值。西方的艺术家和学者,也因此而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种惊奇和省思。
这个惊奇和省思也使得这个展览在此地此时,将回顾变成了一种展望。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19.9.17 - 10.6
上午 10:00 - 下午 6:00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一层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主办单位 |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 嘉德艺术中心
策展人 | 朱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