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展望个展“埃迪亚物”将于长征空间开幕,此次展览是展望继“第八十六尊圣像”(2008年)、“无所遁形”(2012年)、“应形”(2014年)后,在长征空间举办的第四次个展。展览选取了展望自1990年至今的艺术实践中的23件(组)作品,旨在呈现艺术家在以生命为维度的创作生涯中,在材料、工艺、语言上的多样性探索、以及思考与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论。
对展望来说,“埃迪亚”(idea)是自由地游弋于“想法”、“思想”、“理念”乃至“观念”等词语的意义疆域之间,代表灵感的降临、思维的生发、艺术家个体的思考。“埃迪亚物”不同于以寻找“当代性”为目的的艺术,强调的是通过材料、技艺、语言等制作和生产物,其自然蕴含的“反现成品”的方法论则使该物保有艺术家自然的个性与本真。让“埃迪亚”通过制造新物的过程自然呈现,“埃迪亚物”即是展望的思维(念头/idea)与行动(实验)的结合。
在长征空间的展厅里,23件(组)作品,即23种“埃迪亚物”,以等距离的方式两两相隔,以不同的材料与表现形式疏离伫立、独立发声并引发对话。1990年的《地下》假设后世的智慧物种通过挖掘出一块城市地下的土质断层寻求当代人存留的物质证据——城市纵横交错的管道断面中参杂着一些化石,用当下的知识视野来看——是一件“人类世”的考古样本。2012年的作品《石隐》用透明亚克力翻制一块石头,抛光后再次注入同样的透明材质中,理论上最初的石头形象应该消失不见,但由于手工制作的痕迹,在微弱的灯光中可以观察到隐遁在其中的石头,似有似无。这件作品,连同《中山装躯壳I》(1994年)、《六面假山石》(2013-2019年)、《一平米地皮》(2015年)等展览中众多其他作品,展示了艺术家长期兴趣中的清晰一脉——从对物的可见与不可见的关注、到对物之边界的辩证研究、再到对于作为物的空间乃至浩远的宇宙的探索。此外,《隐形》(2017年)、《马种学研究》(2013年)与《禁忌》(2007–2019年)三件作品被分别放置在动态智能底座上,游走于展厅中,与其他作品时而接近时而远离,不断在空间中建构起动态的对话和临时的意义组合,又随即将之拆解。
暂且不去细分“埃迪亚物”具体的层次与成分,藉由展望无穷无尽的直觉与想象,因霎那间的“念”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使之附形成“物”。此次展览超越常规雕塑艺术所关注的问题,通过被命名为“埃迪亚物”的作品,将一位雕塑艺术家——因循着历史传统而掌握了造物能力的人——的本真天性与工作方法呈现于这个特殊的时代,并就此呼唤展开新的对话。
展览同期,长征空间的Artist Room也将呈现展望与长征图书团队耗时一年完成的全新“埃迪亚物”——《物之边界》(2020年)。这是一部特殊的印刷品,其内容囊括展望自1988年至今的实验艺术历程中的种种“埃迪亚物”的起始瞬间。《物之边界》借用塔罗牌的形态,邀请观者参与互动,既可以单张作为单位对单件作品进行阅读,也可将多张图版任意排布,组成不同“埃迪亚物”之间的意义网络。
关于艺术家
展望1962年生于中国北京,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展望被公认为当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艺术形式涉及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和录像。凭借直觉与个人经验,展望通过对材料、语言和观念的探索不断刷新内容表达的极限。
图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