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不是在讲殖民与压迫。不是在讲正确与谬误。不是在炎炎夏日眼巴巴看着树上肥美的葡萄。……(它)是在问,‘指认’的动作到底存不存在?‘指认’的语言存不存在?如果‘指认’不存在,世界会是怎么模样?规则之外,‘指认’之外,引诱之外,被湮没的创作者生命,他们去哪了?如果‘指认’不存在,他们的苦难与不甘,他们的自得与快乐,是否也会随之散去?——他们的一生能否被这‘指认’所概括?”
——杨紫,《金汤:权势与资本、信仰与欲望的美学漩涡》,2020
“金”,给人以财富、权力、欲望与神秘的无限遐想,它不受时间流淌的束缚,永远饱含力量与光芒,是渗透到不同文化、时代与社会的重要元素。在艺术创作的衍变与发展中,“金”这个元素作为了时代与社会的文化内涵、美学发展、社会潜意识等多方面的见证者,也一直是艺术家钟爱去叙述的热门主题之一。
2020年8月8日,展览“金汤”启幕于北京三里屯CHAO艺术中心,其作为“北京当代·艺术展”2020的首个单元,正式向公众亮相,以金色的美学漩涡,冲刷疫情带给社会的晦暗与艰涩。
“金汤”展览现场
从炼金术到美洲淘金热,再到电镀金的发明,人类对“金”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力量、永恒与信仰的追求与渴望从未消失。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作中,“金”及其背后的信仰与美学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与场域中,结合艺术家个体的经验与境遇,被诠释得更为丰富。
“金汤”展览现场
在展览“金汤”现场,翟倞的画作《早餐》,还原了卓别林1925年演绎的《淘金记》中的经典一幕,画面中卓别林咽下的皮鞋被替换成了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而为淘金求财而不得不咀嚼皮鞋充饥的意味也在画家的笔下演变为对艺术史以及前人大师思想与作品的反复咀嚼。
王海洋的《金色呼吸》同样依托于艺术家的自我经验。在一场重大的手术面前,艺术家记录下自己的呼吸,被呼吸吹动的闪光金片仿佛转变为自我的身体,尽管在病痛中被折磨得支离破碎,但是在满眼金色的笼罩下,依旧给人以完美且充满力量的感受。
翟倞
《早餐》,2020,布面油画,135×180cm
王海洋
《金色呼吸》,2016,单频影像(彩色,有声),54”循环播放,2/5
除了基于艺术家自我经验而对“金”做出的阐释,展览“金汤”还囊括了一部分反映“金”这一概念背后的精英主义意味与现实社会问题以及集体潜意识之间形成强烈对冲的作品。在杨健的作品《至上主义&急救毯》中,代表着难民的急救毯被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金色覆盖,本应极富有殖民与压迫意味的主题却在抽象的几何形态与满目金色的叠加中被消解,正契合了至上主义中强调抽象情感的内涵。
而在刘诗园的《Re-en-act》中,艺术家考察了消费主义时代中能够刺激大众集体意识的图像:正如黄金从古至今带给人们的欲望刺激,艺术家着眼于杂志中出现的众多宝石图像,并将其与廉价的绿色布料进行拼接组合,昂贵的对象与廉价的呈现之间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杨健
《至上主义&急救毯》,2018,不锈钢管、急救毯,整体尺寸可变
刘诗园
《Re-en-act》,2012,摄影装置,240×60×40cm×2
提到与“金”相关的概念及主题,人们往往会从西方历史中的炼金术传统开始溯源。而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与民俗文化中,“金”同样蕴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不论是皇权地位的代表,神话形象的再现,或是庙宇神像的营造,都呈现出了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的表达。与“金”相关的传统民俗,随着社会、技术与文明的进步,发展出了更为丰富的时代特色、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
1945年,张光宇在重庆创作完成了讽刺性极强的彩色神话连续漫画《西游漫记》,这部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组作品,讽刺了重庆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于成都和重庆分别展出。此次展览中遴选的部分画作及当时报纸上刊登的黑白画稿及报道大多隐晦地表达了金钱与权势在当时对当权者的腐蚀与诱惑,以东方的视角与艺术形式揭示了在不同社会进程中,人类对“金”及其背后权势与力量的狂热与追求。
张光宇
《西游漫记》,1945,纸本水粉、水彩,37×26cm×9,(复制品)
艺术家胡庆雁的作品《金山》系列则借鉴了传统丧葬文化中的“纸元宝”这一元素。在亲友亡故后,人们通过燃烧金元宝,期待其在另一个世界转化为真实的财富,给予逝者物质与精神的陪伴与安慰。然而,人们明白,在耀眼的金色元宝折射出来的光芒中,一切对美好的希冀都是幻象,那个世界也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在展览现场,“金山”被堆积在27层高楼的窗边,窗外是林立的现代城市高楼,如同将人们永恒不变的欲望与想象以实体化的雕塑呈现,置于现代文明社会中。这场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对话暗示着人们趋之若鹜的金钱、欲望与权力终将归于虚无缥缈的幻象之中。
胡庆雁
《金山 》,2014,金纸,尺寸可变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金汤”共出现了两件与时间和钟表密切相关的作品——刘芳的《时间中》及陈哲的《向晚时计》,二者分别被策展人杨紫安置于展览的初始及尾声。
在刘芳的《时间中》,指针刻度的位置依次放置着八座金色的半身塑像,呈现着女子自儿童、青年、中年直至老年的形象。在代表时间流淌的指针划过之处,她们的面部被侵蚀而逐渐衰老,然而正如金子耐受高温不会被时光轻易腐蚀,她们的灵魂在同时被磨砺冲洗出金色的辉煌。指针走完刻度的一圈,一切又将重新开始,生命周而复始,仿若永恒的循环。
刘芳
《时间中》,2019,综合材料,98×98×10cm
而位于展览末尾的《向晚时计》则为作者的长期项目进行着阶段性的计时。艺术家将铜盘以顺时针方向等分为六章,每章内再分为小节。而由内向外射出的每一道光线则对应一件已经完成、并正在展出的作品,其最终将被光线逐步填满,演化成一轮耀眼的太阳,尔后便是新一轮的开始。“向晚意不适”,正如每一轮趋近黄昏的太阳,有着完满的刹那,但同时也意味着结束的寂灭。然而,如同人们对金子以及其背后的永恒意味的探求与渴望,我们也被提示着,寂灭的尾声同样代表着新生的开始——它在说一个艺术项目,也在说我们正经历着动乱的时代与社会。
陈哲
《向晚时计》,2018,镌刻黄铜片、卤素灯珠,46.8×46.8×10cm
诚然,人类对“金”的渴望与追求在漫长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场域中往往伴随着欲望、贪婪与狂热,金色文化也在不断的传承、吸纳和变迁中深深地嵌入人类的集体意识与审美之中,而在近代消费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则被表现为更直接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腐朽。而在资本与艺术市场的规则之外,在人类面对权力、金钱的诱惑而堕落与癫狂之外,“金汤”似乎还在审视金色文化带给人类个体以及社会的力量与信仰——那是一种对永恒的、完美的、能够耐受与对抗一切境遇与挫折的精神的向往,也是对动乱后的新生世界的祝愿与期待。
参考文献:
1. 杨紫,《金汤:权势与资本、信仰与欲望的美学漩涡》,2020。
2. 《金汤》展览资料,北京当代·艺术展2020。
文 | 周纬萌
图片及视频致谢主办方
《金汤》
北京当代·艺术展2020 艺述单元
2020.8.8-9.6
主办:北京当代·艺术展、CHAO艺术中心
策展人:杨紫
艺术家:陈文波、陈哲 、傅丹、高伟刚、胡庆雁、黄含康、姜琤、珂勒惠支、李钢、李维伊、刘芳、刘诗园、陆扬、马秋莎、娜布其、蒲英玮、乔瓦尼·欧祖拉、森内敬子、孙存明、万杨、王博、王海洋、王茂、王墒、王思顺、王晓曲、吴达新、伍伟、颜磊、杨健、姚聪、臧坤坤、翟倞、詹蕤、张光宇
开放时间:
周一-周四 13:00-21:00
周五-周日 13:00-22: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东路4号三里屯CHAO 27层 TOP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