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让“青椒”尽快成长,让后浪不断奔涌!2020年央美新入职教师汇报展

时间: 2020.9.11

中央美术学院从建校以来,之所以一直引领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潮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美术学院发展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2020年9月1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新动力(第一回):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新入职教师汇报展”于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如期开幕。展览邀请包含美院附中在内的11个教学单位的17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从他们的近作中选取最能代表其学术水平和风格特点的作品30余件集中亮相。

展览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反映、呈现美院青年教师学习、研究的过程与创作思考及对当下社会情境反思的维度,记录他们如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紧密结合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是对他们未来学术规划的一次集中梳理,希望从他们的创作中窥探出中央美术学院未来发展的新的学术引擎。

1 中央美术学院高洪书记在开幕式现场发言.jpg

中央美术学院高洪书记在开幕式现场发言

2、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在展览现场.jpg

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在展览现场

3、中央美术学院苏新平副院长在展览现场.jpg

中央美术学院苏新平副院长在展览现场

4、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金日龙担任主持.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金日龙担任主持

5、开幕式现场.jpg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文海、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扬、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潘承辉。参展青年教师及各院系教师到场,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金日龙主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高洪书记在展览开幕仪式致辞时谈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的契机,举办2020年新入职的教师汇报展有特殊的意义。“新动力”寓意着新的希望,学校对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寄语厚望;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肩负着重要使命。

“新动力”可以从三个方向解读。第一,老师们融入到百年学府要有新的动力,一代一代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传承了非常好的文化和学术,新入职的老师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传承好中央美术学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文化,就像习总书记在给美院八教授的回信中提到的,要“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第二个动力是,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新一代的青年教师要在新的历史上开启新的篇章;第三个动力是,每一个老师要有成长的新动力,成长为这个时代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

高书记希望:“教师们看到自己过去的创作历程,能总结成长的经验,更好地在新的岗位上履行新的使命,为这个时代培养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7、戴裕洲(中国画学院教师)《竹根印十二方》尺寸不一 竹根 2020年.jpg

戴裕洲(中国画学院教师)《竹根印十二方》尺寸不一 竹根 2020年

作品说明:宅家抗疫,有感而发,成此竹根印十二方。

8、戴裕洲(中国画学院教师),篆书《郑板桥咏竹诗》四条屏 273×62cm×4 竹纸 2020年.jpg

戴裕洲(中国画学院教师),篆书《郑板桥咏竹诗》四条屏

273×62cm×4 竹纸 2020年

作品简介:庚子春月,宅家抗疫,试取法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楚简、秦汉金文,篆郑板桥咏竹诗四首,以遣怀。

9、杜英奇(造型学院教师)《沧海桑田——彦涵像》石膏着色 2018年 .JPG

10、杜英奇(造型学院教师)《沧海桑田——彦涵像》小稿若干 石膏 2017-2019年.JPG

杜英奇(造型学院教师)《沧海桑田——彦涵像》石膏着色 2018年

作品简介:《沧海桑田——彦涵像》是为美院百年校庆创作的,此次展览将完成稿和创作过程中的研究性小稿同时展出。彦涵先生曾说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描绘沧海桑田,我希望能够将老先生的艺术信念转化为这尊肖像雕塑的语言。

11、韩玉虎(附中教师) 黄庭坚诗 138×138cm 纸本 2017年.jpg

韩玉虎(附中教师) 黄庭坚诗 138×138cm 纸本 2017年

12、韩玉虎(附中教师) 孟子名句 200×120cm 纸本 2020年 .jpg

韩玉虎(附中教师) 孟子名句 200×120cm 纸本 2020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自2013年成立至今,曾多次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新入职教师展览。展览初衷是为教师搭建好的发展平台,推陈出新,为教师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此次展览是自2018年教师发展中心并入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以来的首次活动。他们希望以这次汇报展为契机,以后每年在教师节期间举办一次,将新入职教师汇报展常态化。

13、展览现场 (2).jpg

展览现场

在今天同期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大会上,范迪安院长谈到教师教书育人的重担,他认为:“在中央美术学院,我们更要看重自己能否逐步成长为一名艺术教育名师,因为我们的第一职责是教师。当教师要完成很多任务,其中‘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任何的一个时刻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不忘自己的职责,这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到的。”范院长的殷切希望,是给今天展览开幕式现场的每一位青年教师最好的寄语。“让‘青椒’尽快成长,让后浪不断奔涌!”最后,祝福他们第一个央美教师节快乐,期待他们在未来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过程中真正的“央美新动力”。

据悉,展览将于10月13日落下帷幕。

综合报道/杨钟慧

现场拍摄/胡思辰

作品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作品一览

14、孔岑蔚(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改扩建一体化设计》(主设计之一) 2012-2017年 湖南长沙.jpg

孔岑蔚(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改扩建一体化设计》(主设计之一) 2012-2017年 湖南长沙

15、孔岑蔚(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山东曲阜古建筑博物馆整体设计》2016-2018年 山东曲阜.jpg

孔岑蔚(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山东曲阜古建筑博物馆整体设计》

2016-2018年 山东曲阜

16、李宾 (建筑学院教师)《土治》 平面图 KT板  90x90cm 2014年.png李宾 (建筑学院教师)《土治》 平面图 KT板  90x90cm 2014年

作品介绍:本作品关注黄土地貌沟壑区的水土修复与乡村更新,黄土作为地景材料的未来可能性。

17、李宾(建筑学院教师)《土制》 平面图 KT板 90x90cm 2014年.png

李宾(建筑学院教师)《土制》 平面图 KT板 90x90cm 2014年

作品介绍:本作品关注黄土地貌沟壑区的生土建筑形式,黄土作为建构材料,与地形的关联可能性。

18、刘霞飞(造型学院教师)《蓝色日常》,100x130cm,布面油画,2019年.jpg

刘霞飞(造型学院教师)《蓝色日常》,100x130cm,布面油画,2019年

19、刘霞飞(造型学院教师)《金色日常》,160x200cm,布面油画,2020年.jpg

刘霞飞(造型学院教师)《金色日常》,160x200cm,布面油画,2020年

作品介绍:当下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在于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所导致的大环境的多变和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在于信息的多元、真伪的交织给人自身所带来的不稳定的价值判断和感知体验。从视觉语言的角度,我希望从我所熟悉的人群望过去,记录他们对于光怪陆离的环境或急或佛、或彷徨或笃定的回应。某些时候我们周遭的生活可能比莎翁的戏剧更具有戏剧性,比古罗马的剧场还要有剧场感。而我的朋友们都不是很好的演员,并不一定能够全然豁达以待。我们恐怕都不知道自己在生活的背景板下正演着一出怎样的戏,将来又将怎样终了。于是我以参与者与旁观者兼而有之的视角去表现他们面对不同环境变化时不断的自我修正,对身份认同的纠结和对内心真实想法或坦诚或回避的反应。他们代表不了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同龄人都不行。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即某个中年将至的青年人。

20、石韵媛(设计学院教师)《66段书写》 纸本、水墨、铅笔 尺寸不一 2016年.png

石韵媛(设计学院教师)《66段书写》 纸本、水墨、铅笔 尺寸不一 2016年

作品介绍:《66段书写》是对当下“古城复建”及“迁都计划”社会现实的反思。作品中,文字被还原为一种最朴素的叙事载体,作者以水代墨、化地为布,并通过案台书写,将古城墙这一文明符号重新勾勒于纸面。该项目试图判断和检验文化的符号性、话语立场、权力动态、以及集体回忆对于一种文明发展的持续性的影响。对历史的“重写”,也使其在当下生成了新的“历史文本”。

石韵媛(设计学院教师)《66 Unanswered Questions》 手工书 15x21cm 2020年

作品介绍:《66 Unanswered Questions》是一本艺术家手制书(硕士论文的延展),包含66个没有答案、脚注的问题,涉及艺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跨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翻译问题、以及职业性问题,中英文对应。通过回忆和洞察力,这本艺术书体现了语言、认知和文化翻译的挑战和必要性。虽然该项目是以反映作者作为旅居艺术治疗研究生的主观经验的方式创建的,但诗意的特性允许其超越个人处境,为计划将艺术治疗理念本土化的任何文化背景的艺术治疗师提供借鉴。

22、王宏州(中国画学院教师) 模特写生 136x68cm 纸本水墨 2010年.jpg

王宏州(中国画学院教师) 模特写生 136x68cm 纸本水墨 2010年

23、王宏州(中国画学院教师) 水墨写生 136×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jpg

王宏州(中国画学院教师) 水墨写生 136×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24、万笑石(人文学院教师)《九如:从陈洪绶〈宣文君授经图〉中的山水屏风说起》.png

万笑石(人文学院教师)《九如:从陈洪绶〈宣文君授经图〉中的山水屏风说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09期

25、万笑石(人文学院教师)《礼仪、图像与时间:宋代毛诗图绘“雀背负盏”式爵及其相关问题》,《美术研究》2020年01期.png

万笑石(人文学院教师)《礼仪、图像与时间:宋代毛诗图绘“雀背负盏”式爵及其相关问题》,《美术研究》2020年01期

26、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1》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jpg

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1》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

27、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2》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jpg

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2》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

28、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3》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jpg

王启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星图系列-3》水印木刻 72x105cm 2020年

作品介绍:《星图》系列取材借鉴了古代星宿神话的概念图示与中国古代地图的审美方式。中国古代地图中对于地理与空间的绘制,是在二维空间里努力营造现实与地图的重合,这种对现实与地图重合的追求致使古人在绘画的表达方式上,对现实进行大量约减,在约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观看地理的视角。作者试图在古籍图像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把上古神话概念与中国古代地图特有的山水画式的审美视角结合,并以自我的视觉形态展现出来。

29、王舒同(设计学院教师)《SANS-SOUCI无忧宫水上载具》 综合材料 2000x610x1292cm 2019年.jpg

王舒同(设计学院教师)《SANS-SOUCI无忧宫水上载具》 综合材料 2000x610x1292cm 2019年

作品介绍:本项目由论文《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reduce inequalities in human society》以及“SANS-SOUCI无忧宫”设计项目两部分组成。项目名称“SANS-SOUCI”(法语中无忧无虑的意思)源自于位于德国波茨坦的德皇宫殿无忧宫。无忧宫由欧洲启蒙时代的“开明君主”德皇腓特烈二世建造,腓特烈二世热衷于启蒙思想,标榜“科学与理性”,时常在无忧宫中与著名学者们,例如伏尔泰等高谈阔论,交流思想。而本项目处于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当重复性、机械性劳动基本由人工智能承担时,人类自身的价值将更加体现在思维与创造力上,因此,除去物质上的平等外,思想上的平等也变得更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同体育馆是为体育活动所专门建造的空间一样,为思维活动专门设计的空间也同样不可或缺。而本项目正是着力于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交通工具作为移动空间如何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思维、创造性活动。

30、王舒同(设计学院教师)《WALDEN》 综合材料 399.2x153.1x245cm 2018年.jpg

王舒同(设计学院教师)《WALDEN》 综合材料 399.2x153.1x245cm 2018年

作品介绍:本项目的主题为“Feeling at home(在家的感觉)”,旨在探索无人驾驶时代汽车角色的转变方向以及人与汽车在交互方面新的可能性。由大城市中因高昂的住房成本所引发的隐私缺失问题入手,探究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对在寓所中所缺失隐私感进行代偿。项目名称“WALDEN”源自于美国作家,超验主义哲学家亨利· 戴维· 梭罗所创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在著作此书的两年零两个月中,梭罗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瓦尔登湖畔结庐而居,他的小木屋中刻意保持了简单的陈设,是一个单纯为精神生活创造的隐居空间。而本项目的目标正是为了给在喧嚣大都市中漂泊的人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31、闫烨(造型学院教师)《进化》数码喷绘 150x150cm 2020年 (1).jpg

闫烨(造型学院教师)《进化》数码喷绘 150x150cm 2020年

作品介绍: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大量充斥在我们周围,经常面临一种无法分辨和选择的境地,有别于传统的创作模式,在灵感产生前,我们的经验和积累往往会被经过计算。

一旦有了时间这个因素就不可能产生绝对的二维世界,人的视觉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有时靠感知去了解这个世界,最终我们还是可以用二维的画面去表达,恰好计算机对于图像的呈现也是二维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在的关系进行图像化处理,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抽象的,艺术也可以是抽象的,将二者进行一次完美的结合,来探索和设想我们未知的感官世界,就是我创作的初衷,也是一次进化的过程。

32、余一萌(设计学院教师) 《用户自定义式服装系统》(2019年).jpg

余一萌(设计学院教师) 《用户自定义式服装系统》(2019年)

基底服装:可组装/材料可选

配件:可变形/可迭代(按功能性更新)

配饰:消费者自定义式香水系统(按香料更新)

说明书:操作/组合/集合

作品材料:丹宁、皮革、PU、丝绸、欧根纱、真丝、蕾丝。

作品介绍:该系统为一个可持续性商业模型的创新,引导消费者简化衣橱,避免过度消费的同时满足他们对功能、审美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让穿着者使用更少的元素创造更多。可变形、可适应、可迭代是系统的基本原则。

整个系统包含了五件基底服装、可更新的配件、可替换的配饰以及说明书。消费者可选择或组装理想的基底服装并通过操纵配饰来实现服装的变形、转换和零件添加。元素形成模块,模块创建单元,单元组成系列,系列谱写出每个消费者的个人特征。

自定义式的服装系统同时配套了自定义式的香水系统。系统中所有的配件,如纽扣、钩扣等,内部都含有香味持久的聚合珠(原料香味可选),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单体香料的聚集和不同位置的放置来调配浓度和比例,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33、余一萌(设计学院教师) 《暗物质》(2016年).jpg

余一萌(设计学院教师) 《暗物质》(2016年)

34、张云迦(造型学院教师)《创世纪临摹》(局部) 湿壁画泥灰、矿物质颜料 40×50cm  2017年.png

张云迦(造型学院教师)《创世纪临摹》(局部) 湿壁画泥灰、矿物质颜料 40×50cm  2017年

35、张云迦(造型学院教师)《丰收的赞歌》(局部) 马赛克镶嵌 123×200cm 2019年.png

张云迦(造型学院教师)《丰收的赞歌》(局部) 马赛克镶嵌 123×200cm 2019年

36、章名未(人文学院教师)《东魏穆良墓志考释》.png章名未(人文学院教师)《东魏穆良墓志考释》

37、章名未(人文学院教师)《从公文到碑文:从唐代公文运行再看韩愈平淮西碑的废立》.png

章名未(人文学院教师)《从公文到碑文:从唐代公文运行再看韩愈平淮西碑的废立》38、赵囡囡(建筑学院教师)《山西省平遥横坡沿崖覆土窑洞改造设计》 KT板 200 X120cm 2014年.jpg

赵囡囡(建筑学院教师)《山西省平遥横坡沿崖覆土窑洞改造设计》 KT板 200 X120cm 2014年

作品简介:山西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横坡村便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南17公里,处丘陵地区、耕地面积1361.8亩,现有人口342户,共计1268人,严重村落空心化。

横坡村内现存很多老窑洞住宅,甚至有明清时的窑洞。大部分老窑洞由内层砖拱与黄土窑洞内壁结合;结构坚实、经久耐用,沿用至今。由于近年来劳动力外流,使村落空心化,村内窑洞大多遭到废弃,读书中心的选址就是一处废弃的窑院。

窑院的改造设计遵循新旧结合的原则。利用旧有建筑的结构,引入新型建材和当地材质。使这个已废弃的窑洞小院成为农民获取知识、丰富生活内容的福祉场所。

39、赵囡囡(建筑学院教师)《创造的力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 KT板 200X120cm 2018年.jpg

赵囡囡(建筑学院教师)《创造的力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 KT板 200X120cm 2018年

作品简介:“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该展览是对发明家、创新者的致敬,也是对不惧失败、不断尝试的发明家精神的致敬。正是在一代代发明家、创新者的推动下,人类的知识边界不断拓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该展览主要展示内容为60件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及其图纸和设计说明、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及影响等内容。展厅中通过色彩、灯光、造型等手段将空间比例与精巧的模型相匹配;充分考虑了对孩子的关照,展品、文字等内容均适合儿童的观看。展厅中主色调为黑白灰,从功能出发的亮铜金属边条、灯光带等形式空间勾勒的更加丰富立体;深色地毯有效的吸收了展柜玻璃形成的地面反光;超级平面美术的运用使观众有更佳的时空沉浸的观感体验。

40、治龙(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湖》油画 75x105cm 2016年.jpg

治龙(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湖》油画 75x105cm 2016年

作品简介:风景画在俄罗斯一直是一项重要题材,在列宾美院学习的过程当中,作者也是进行了长期的户外训练。此幅作品描绘的是俄罗斯拉多加湖畔,雨后阳光明媚的一个瞬间。

41、治龙(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儿子罗马在湖边》90x120cm 2018年.JPG

治龙(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儿子罗马在湖边》90x120cm 2018年

作品简介:家人是艺术家最直接的题材,作者也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画笔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及思想。此幅作品描绘的是作者儿子罗马在湖边野炊的一个场景,试图表现孩子顽皮的天性,轻松愉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