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淳朴至真——高潮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展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和“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是新世纪以来高潮先生的首次个人展览,也是高潮艺术人生的一次大型回顾展。展览分为主题创作、风景画创作、风景写生、人物写生、创作构思5个部分,通过200余件绘画作品全面呈现高潮质朴的艺术风采。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在展览序言中写到,高潮先生的绘画作品整体上来讲具有这样三种特质。一是绘画根植于农村生活,反映朴实的情感;二是注重反映历史的真实;三是以其亲历的农村生活为原型而转化为艺术形式,亲切朴素,生动感人。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客观世界化为美的图式,并在提炼与表现中,熔铸了审美理想。
高潮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27年出生于河北景县,解放前夕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5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4年,高潮回校继续学习,并于1956年完成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的油画作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时代诉求,体现了对民族历史的关切、对普通民众的讴歌、对日常劳作的礼赞。
吴为山介绍此次展览缘起,“2019年9月,我收到了高潮先生的作品图录,伴着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的来信,信中谈到:‘高潮为人朴实正直,在艺术上非常敬业,有相当功力与修养。’翻阅图录,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们是凝聚着时代张力、艺术风采和个性创作的优秀作品。我当即与邵先生联系,中国美术馆会十分珍视高潮先生的艺术。”
中国美术馆已收藏有高潮分别于1959年、1979年创作的油画《走合作化道路》和《雨》,这是其为人熟知的代表作品。本次展览之际,高潮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慷慨捐赠其创作的油画、素描、速写作品共30件/套,涵括其自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各时期的代表性创作风格。这批作品既展现了高潮的个人艺术特点,又体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艺术创作的现实关切和家国情怀。本次捐赠的作品包括1957年创作的油画《农村铁工房》,作品以色块塑造人物和空间,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打铁作坊;1972年创作的人物写生《河北农村女社员》,呈现了其参加农村劳动时所见的女社员形象;1978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而创作的油画《心连心》,反映了人民群众与周总理真诚相待、心心相连的深厚情感;1984年创作的油画《月夜乡情》,展现了炎热夏天的晚上,农民在劳作一天后上房顶乘凉,三五邻居相聚聊天,谈天说地的幸福生活景象。1986年创作的《繁忙的十字街头》表现改革开放后,人们心情愉悦地上下班的情景。中国美术馆举办高潮个人艺术展览,既是对高潮所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油画家们的研究和传播,也是向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致敬!
展览第一部分为主题创作,呈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潮创作的多幅具有代表性的、表现革命历史与社会现实题材的油画作品,如《走合作化道路》(1959)、《白求恩深夜巡诊》(1973)、《雨》(1979)、《繁忙的十字街头》(1986)等,这些作品是高潮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潮的主题绘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和时代风貌。他践行艺为人生的创作道路,其作品已成为反映时代的经典之作。
第二部分为风景创作,体现高潮对农村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风景画尺幅虽小,意境却深远悠长。画作中饱含着他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感情,他笔下富足、欢乐的农村洋溢着蓬勃生机;唯美、抒情的自然景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作品注重营造画面的整体气氛,注重色彩和光线的表现力,并兼有细节上充满灵性的描绘。
第三部分为风景写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高潮在教学之余,经常下乡写生,创作了大量风景写生作品。他的写生偏爱于描绘农村生活中劳作和丰收的场景,具有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不论是村中小景还是旷野大场面,都能在平淡中见出新意。高潮的风景写生致力于在自然中探索对象,找寻自我;在平凡景物中感悟艺术,发现美。悦动的色彩、灵动的笔触,反映出对景写生时使其即兴而作的偶然因素,体现着画家面对自然时的瞬间印象和创作感受。
第四部分为人物写生。20世纪70年代初,高潮参加农村劳动时创作了一批描绘农村人物形象的写生作品。70年代后期,高潮的写生以学校课堂和下乡写生为主。他注重刻画人的面部神情,以突出个体形象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写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的时代感,也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性。
第五部分为创作构思。高潮的艺术实践扎根于现实生活。在艺术实践中的所思所感激发着他不断产生新的创作构思。这部分画稿,有的已完成创作并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有的未能最终完成创作。现存丰富的构图、色彩、人物画稿,反映了高潮构思创作的缜密、细致和深入研究的态度,也体现了高潮绘画的形成过程和创作特点。
高潮的绘画蕴含着纯朴、自然的气质。那些院落、古树、草垛、灶台,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了诗意的存在。正像董希文先生评价的那样:高潮是“中国的勃鲁盖尔”。他的风景画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这是一种深沉的、宽厚的对劳动者和土地的热爱。同时,他的绘画里充满了真挚的、真切的情感。这情感体现在他对现实事物的生命感的体悟;体现在他在造型和色彩的双重表达过程中,所平衡的主客观关系,并在笔触的留痕中所深蕴的激情;体现在他在创作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时所一以贯之的对艺术的虔诚。
近年来,通过“中国美术馆收藏与捐赠系列展览”,中国美术馆不断推出中国20世纪油画、国画、雕塑、版画等各艺术门类中重要艺术家的展览,一方面传播展示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品,让观众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发展成就;另一方面通过个案研究,全面回顾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梳理馆藏艺术家的创作面貌,为国家积累文化发展成果。同时,中国美术馆通过不断地“典藏活化”收藏、接受捐赠的名家名作,让文化经典为人民所共享。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将展出至2020年11月22日(周一闭馆)。
图、文/主办方提供
至真至朴的人生境界——高潮绘画艺术展序
2019年9月,我收到了高潮先生的作品图录,伴着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的来信,信中谈到:“高潮为人朴实正直,在艺术上非常敬业,有相当功力与修养。”翻阅图录,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们是凝聚着时代张力、艺术风采和个性创作的优秀作品。我当即与邵先生联系,中国美术馆会十分珍视高潮先生的艺术。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收藏与捐赠”系列展览,不断推出中国20世纪油画、国画、雕塑、版画等各艺术门类中重要艺术家的个人展览,一方面宣传展示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品,让今天的观者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发展成就;另一方面通过个案研究,全面回顾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梳理并丰富馆藏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面貌,为国家积累文化发展成果。
高潮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馆曾收藏有高潮先生分别创作于1959年、1979年的油画《走合作化道路》和《雨》,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他的代表作品。
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发展和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艺术家们在用艺术表现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不断锤炼艺术语言,而形成个人创造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艺术风格。高潮先生就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体悟生活、以艺术创作表现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反映生活的时代诉求,体现了对民族历史的关切、对人民大众的讴歌、对日常劳作的礼赞。
高潮先生的艺术深扎于其人生经历,缘自于他对人民的大爱,发展于他对艺术矢志不移的追求。1927年,高潮出生于河北景县,解放前夕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51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4年回校继续学习,并于1956年完成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由此可以看到他的初心,他的人生起点便是将自己与祖国维系在一起。从50年代表现志愿军救助朝鲜平民的宣传画,60年代反映表彰农村先进农民代表的年画《戴花要戴大红花》,80年代表现抗战岁月中祖国母亲形象的《母亲的期望》等等,这些作品均体现了艺术家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引领之下的追求,人性的温润中折射出爱国情怀,艺术的号角鼓舞着民众。
高潮先生的绘画作品从整体上来讲具有这样三种特质。一是绘画根植于农村生活,反映朴实的情感;二是注重反映历史的真实;三是以其亲历的农村生活为原型而转化为艺术形式,亲切朴素,生动感人。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客观世界化为美的图式,并在提炼与表现中,熔铸了审美理想。
高潮的绘画蕴含着纯朴、自然的气质。那些院落、古树、草垛、灶台,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了诗意的存在。正像董希文先生评价的那样:高潮是“中国的勃鲁盖尔”。他的风景画作品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这是一种深沉的、宽厚的对劳动者和土地的热爱。
同时,他的绘画里充满了真挚的、真切的情感。这情感,体现在他对现实事物的生命感的体悟;体现在他在造型和色彩的双重表达过程中,所平衡的主客观关系,并在笔触的留痕中所深蕴的激情;体现在他在创作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时所一以贯之的对艺术的虔诚。
“淳朴至真——高潮绘画艺术展”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捐赠和奖励项目。本次展览是新世纪以来高潮先生的第一次个展,也是高潮先生艺术人生的首个大型回顾展览。展览分为主题创作、风景画创作、风景写生、人物写生、创作构思共五个部分,以其艺术创作的图像构成他人生与艺术追求的轨迹。从艺术家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的探索与追求,奉献与贡献。
鲐背之年的高潮先生,精神矍铄。近年来笔耕不辍,他所撰写的个人创作回忆、艺术杂谈,从军、从艺经历,读来令人钦佩。展览举办期间,尤为令人感动的是,高潮先生及其家属精选了30件/套高潮绘画作品捐赠给国家,这些作品将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又添素材。
祝福高先生!
感谢邵大箴先生的推介。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