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西北地区的当代艺术传播重镇——银川当代美术馆,选择以双展同开的方式,开启它的2021年。为观众奉上两道侧重点不同,又气质近似的当代艺术风景。
本次“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与“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两个展览,前者关注中国本土装置艺术的发展,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放眼展望中国装置艺术新一代;后者则通过14位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展示出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群体不同的创作方式与思考面向。这次同时开展,也无不提示出双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点——根植当下,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实践。
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春辰在展览现场进行解说
装置艺术新一代“占领”美术馆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几乎与中国装置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同步进行。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装置艺术在中国“自立门户”,发展成熟,已然成为当今艺术家重要的创作“选项”之一。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是一次推动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崭新尝试。在采访中,策展人王春辰提及策划本次展览以及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愿景之一,正是希望通过梳理这些基于中国当下状况的作品,讨论装置艺术目前的观念呈现方式与语言表达特点,以此进一步推进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创作实践与大众接受。
英国学者Clair Bishop将当代装置艺术的特点划分为——“梦幻之境”“高度强化的感知”“模拟一种全身心通噬感”及“被激活的壮观情景”。「1」以一种诗意的、感性的语言归纳出装置艺术的发展与变化,也同时印证了国内装置艺术同样具有的若干特征。这由空间、材料与观念共同造就出的装置艺术特点,也体现在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陈天灼、曹雨、李枪、黎薇、李琳琳、毛同强、孟柏伸、武宁亚、张聃展现的作品中。9位艺术家以他们丰富多样、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对银川当代美术馆偌大的展示空间发起占有。
构造“幻象”——空间、材料与观念
无需走下楼梯,只需进入明亮的美术馆一层,观众便可一眼看到位于地下一层展厅中庭的两件大型装置作品,它们以盘踞而待的姿态,向观众进行一场视觉与观念层面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阶段算起,装置艺术开始真正具有与空间结合的特点。人们开始将装置艺术视作“不仅是一种可以个别观赏的艺术品,有时还是一个完整的集合或环境。”「2」装置艺术与展示空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度的,它们彼此影响,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感受。李琳琳作品《疯狂进化》,曹雨的参展作品《富士山》,以及武宁亚的艺术项目《蜈蚣计划·触火星》,均体现出装置艺术的空间属性。
《富士山》,曹雨,动态装置,布,600cm,2021
闪亮且工业感十足的材料构成了动态装置《富士山》,它屹立在美术馆空间中,以机械化的抖动以及与空间的比例构架,带给观者以奇异、怪诞和略带压迫感的心理感受。而横亘在《富士山》不远处,是武宁亚为期一年的艺术项目《蜈蚣计划·触火星》。在完成这件作品的一年期间,武宁亚对于自己二十年内购买的服装进行了一次时尚演变层面的归纳与梳理,并据此收集了2600套衣服,831双鞋作为这件大型装置的基本材料。可以看到,作品灵感直接来自艺术家在当代生活尤其是消费生活中的经验,日常现成品组成如同巨型蜈蚣般的装置展现出近似生命体般演进的,一条带有反思性的“消费轨迹”。
《蜈蚣计划》,武宁亚,旧衣服、鞋子,尺寸可变,2020
《疯狂进化》,李琳琳,木头、采光板、灯,铁丝网等,尺寸可变,2020
“装置艺术是占据空间的艺术,对空间进行无限的改造和借用。”「3」在采访中,策展人王春辰同时提到,《蜈蚣计划·触火星》在进入银川当代美术馆后,他与艺术家专门针对本次空间的特性,对作品进行了一系列调适,最终达到与作品传递观念相匹配的空间状态。
在空间要素之外,展览也着眼于中国装置艺术在材料运用上的突破。观念附着于材料之上,而装置艺术材料的选择之自由,之宽泛,几乎已经到达无所不用的程度。
《辨认负片》,毛同强,材料,胶片,木质,玻璃,图片,高4米宽3米X3米,2020
毛同强作品《辨认负片》使用老照片与废弃负片,将这些载有个体记忆乃至时代记忆,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小家庭与“大家庭”、当下与历史的材料,构成作品中的情感魅力、观念张力以及历史厚重和纵深感。
《墨灯》,孟柏伸,传统手工徽州油烟墨,老式白炽灯,尺寸可变,2013-2020
《多瑙河》,李枪,杂志、书,550x215cm,2017
《Where are you from? 》,黎薇,木制桌椅,积木,尺寸可变,2020
作品《墨灯》中,艺术家孟柏伸运用徽墨制作灯泡,高低错落地悬挂于展厅中,在墙上投下墨痕般的影子。《墨灯》为观众留出了可供介入的空间,同样预留介入空间的也包括李枪作品《多瑙河》——由废弃杂志及其纸屑组成的“杂志墙”,经由一代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成品“杂志”(同样也是曾经大众文化的主流载体),试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变迁,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等等问题的思索。
讨论装置艺术的边界总是需要勇气,但不可否认的是,装置艺术在表达艺术家观念方面的能力异常强大,这一特有属性来源于艺术家对于现成品材料的主动选择。随着技术的发展,近些年,装置艺术逐步呈现出与新媒体艺术、新材料等技术趋于融合的“泛材料化”态势,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在本次展览中也有所展示。
“新圆月弯刀”系列,陈天灼,光敏树脂3D打印、喷漆,2020
《华夏之树》,张聃,综合媒体装置影像,400x400cm,2020
依托于材料进行观念表达的装置艺术,选择材料便已内含有艺术家传递的观念,或者正如在展览开幕当天研讨会上,王端廷提出的概念——材料即观念。而作品传达观念与材料选取是否统一,也成为判断装置艺术是否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何描摹装置艺术的边界?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补充,银川当代美术馆以“装置艺术在中国”为主题开展研讨会。研讨会嘉宾由著名艺术家、作家、媒体、批评家组成,除了对于“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的讨论,五位嘉宾——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世界美术》编辑赵炎;作家, 艺术评论人周婉京;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艾蕾尔;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段君,就“装置艺术在中国”这一话题进行了延展分享与探讨。
王端廷进行主题发言
王端廷以《走向泛材料化的装置艺术——兼谈中西装置艺术材料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为题,把材料视作研究出发点,分享了他对装置艺术及其观念表达特点的认识。他指出,装置艺术已呈现出“泛材料化”的特点,中西方装置艺术在材料的选择上体现出不同的倾向性,然而随着高成本材料和高技术的引入,装置艺术进一步出现了“奢侈化”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装置艺术乃至当代艺术来说,不断拓宽材料边界仍旧是推动艺术进步的必然要求。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段君
段君从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角度出发,判断装置艺术总体上具有两种不同的“语言”倾向——“极简”与“极繁”,他以西方六十年代活跃的极简主义装置为例,提出一种从“语言”数量与组织形式判断装置艺术价值的方式。段君认为,装置艺术的语言不仅意味着形式,更是与观念与社会问题的表达。“语言”如何更合目的性地推动其命题表达,是新一代装置艺术家面临的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世界美术》编辑赵炎
赵炎在分享中通过梳理装置艺术的历史,提供给本次研讨会理解装置艺术的大背景。以罗丹的雕塑,杜尚的《自行车轮》为案例,赵炎认为装置与雕塑具有如下不同特性——非纪念性、非耐久性和可介入性——这也是装置何以成为装置,何以从雕塑这一门类中分离而出,又如何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前景的艺术类型的原因。
其次,赵炎通过考察装置艺术的实践总结出它的三个重要特征:日常介入性;与环境、空间、场域的密切关系;观念的介入。以Teamlab的影像装置艺术为例,提出这一艺术类型内蕴的反体制、反收藏、反流通与体制机构之间具有的矛盾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装置艺术逐渐被体制、机构吸纳是不是正在成为左右装置艺术发展的新因素?而过量甚至超量的媒介加入,是否能为装置艺术带来意义的增殖?这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者进行后续的关注与探讨。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艾蕾尔
艾蕾尔从女性装置艺术切入讨论装置艺术的材料与形态问题。装置艺术的独立亦是观念艺术语言的独立,装置艺术的表达方式更显自由,因为它几乎不设边界。根据艾蕾尔长期在女性装置艺术的展览研究实践中,她观察到装置艺术在语言、形态方便约略有四个突破方向:手工与集体创作模式;女性的身体语言问题;与科技的融合;事件与互动性的介入。
周婉京关注装置艺术的先锋性,以及中国装置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是否得以取得更大突破,如体现出更多在地性等问题。她以个人对美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观察作为切入点,发现在美国当下的整体社会氛围下,艺术作品往往强调一定的政治正确性。反观中国并借问——中国装置艺术实践独有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国际艺术实践共生的东西又是什么?
研讨会学术主持人王春辰试图总结五位嘉宾的讨论,在他的观点中,实际上装置到底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早已成功解决。而装置艺术的合法性则与系统相关。可以肯定的是,装置艺术关乎当下,想要了解装置艺术,也无须回溯历史深处。这也体现出装置艺术的某种核心特性——它应当是一个更大、更开放的领域。
研讨会现场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正是基于装置艺术这一门类的一次最新观察,它关注装置艺术在中国当下的生存状况,并着手讨论其目前呈现出的不同表现与观念。而“新一代”这一提法,既意指展览对当下装置艺术实时发展的考察愿景,也包含有对于未来的期许与展望。目前看来,装置艺术仍是当下人们所能接触到的艺术中,将观念与思想、空间与知觉和情感,以及当下视觉经验与文化资源进行充盈融合的艺术门类,又或者说,以上特点大概就是装置艺术自诞生以来生长延续的某种“传统”。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策展人王春辰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吕澎
开幕现场
双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孟希/文
图文资料致谢主办方
【1】出自《“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阐释》
【2】岛子,后现代主义系谱[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93
【3】出自《“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前言》
展览信息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
展期:2021年4月24日-2021年6月17日
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 1、2号展厅及中庭
策展人:王春辰
展览学术主持:吕澎
参展艺术家:陈天灼、曹雨、李枪、黎薇、李琳琳、毛同强、孟柏伸、武宁亚、张聃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