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第一期:刘畅,羽一,朱理

时间: 2021.5.18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gif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

以“蓄势待发”(Ready To-Go)为主题的2021年央美毕业季自5月9日启幕以来,受到了学院内外、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从2020年的线上展览方式到本年度毕业展回归实体展览空间,毕业生们的创作、思想与呈现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与影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100届毕业生,他们创作中的关注点、视野与情感有何特殊之处?

本年度,艺讯网特别筹划专题“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通过1-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为窗口,带领观众走进毕业展,直面毕业生。这一专题将邀请毕业创作者亲自出镜,直面镜头聊自己作品的动机与灵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展览中遇到的趣事,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等话题。

在首期“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中,我们邀请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雕塑系刘畅、版画系羽一、城市设计学院朱理,面对镜头,他们将如何阐述自己的创作?又将如何回应展览呈现过程中出现的“出圈”时刻?

01 刘畅与《合唱团》

个人.jpg刘畅

2018年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

2018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在读

关于《合唱团》

观众席上的人与席位本身一样,都是可以随意布置的功能性器具。作品可以看成是自带鼓掌功能的椅子,讲台之下,到底是坐在椅子上的人在鼓掌还是椅子本身会鼓掌已经不在重要,他们都亟待通过台上所抛出的每一个议题,故最早名为“人间椅子”。

《合唱团》展览现场

作品制作了两个月,涉及到机械与编程的问题都是自己从网上自学的。还有数件肢体类作品因为时间原因未完工,如订在墙上的敬礼的胳膊,在展厅拉车蠕行的腿,后期有将这批同一线索的作品构成一个微型剧场举办展览的计划。

《合唱团》展览现场

《合唱团》制作过程.jpg《合唱团》制作过程

02 羽一与《热寂》

羽一.jpeg

羽一

2012-2016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本科

2018-2021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版画语言研究,研究生

关于《热寂》

林泉,纸本水彩,30x40cm, 2020.png林泉,纸本水彩,30x40cm,2020

牛和马,纸本水彩,14×20cm,2020.jpg牛和马,纸本水彩,14×20cm,2020 

热寂学说是我在阅读王小波的小说《白银时代》接触到的,热寂即宇宙所有物质达到一种热平衡,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虽说是宇宙终极命运的猜想,但偶尔想象却觉得,有着些许浪漫的色彩。

所以说,我不是热寂学说的绝望拥护者。

短片开头出现了许多儿时回忆,比如相隔仅一米的两眼泉水,一眼清澈甘甜,一眼却腐烂变质,在没有是非判断的自然世界里,这些偶然的特有的现象可能冥冥中会影响我观看世界的方式,像片头那个雷电变成手掌纹,也是一个儿时经历的一个巧合的事件:当时看着一个电视剧叫《东游记》,讲八仙过海的故事,里面有一仙名字叫费长房,他对天大骂3声,被天庭处以天打雷劈的刑罚,当时看着这么一个凡人敢于挑战至高的权力觉得,太酷了,然后学着在院子里对天大喊3声,结果大晴天在面前打了个响雷…现在回忆起来有点诡异惊悚的经历,但当时仅仅懵了一下,就又投入到孩童的世界了。

热寂系列1-3,木刻原版,45×27cm,2020

热寂系列4,木刻原版,40×27cm,2020.jpg热寂系列4,木刻原版,40×27cm,2020

中间木刻的画面表现了一些森林的景象,也和自己生长在山林的童年记忆有关系,但记忆的回溯不只是甚至不再是乡愁,而是一种灵魂与天地(仅仅是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的对话,但短片里出现的收音机调频声表明似乎信号不太好,所谓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片中的主角从象征理想的月亮掉入水中,挣扎,逃脱,进入不同的域限,痛苦的极端我想象不到,但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呢?可能还是生命孕育之初,婴儿包裹在羊水里,不寒冷,不饥饿,于是片尾处树脂淹没森林,毁灭了森林,又像重新孕育森林一般,一切危险的动物,可爱的动物,高级的动物,被浸泡在象征羊水的树脂里,这是我对“浪漫”热寂的温和解释…

树林,木刻原版,24×40cm,2020.jpg树林,木刻原版,24×40cm,2020

萧乐冬炉,木板油画 59×71cm 2019.jpg萧乐冬炉,木板油画,59×71cm,2019

孕育,木板油画 59×71cm 2019.jpg孕育,木板油画,59×71cm,2019

关于创作

动画短片从2018年在导师苏新平教授的指导下便开始有计划创作,中间断断续续的尝试了水彩,油画,木炭条去制作画面,最终为了语言统一采取了炭条与木刻来进行表现,亦尝试了数字绘画和3D融入到画面中。

00-眼睛变为树眼GIF.gif

“画框造成空间的内向性,相反,银幕为我们展现的景象似乎可以无限延伸到外部世界。画框是向心的,银幕是离心的。因此。假设我们打破绘画的格局,把银幕镶嵌进画框,绘画的空间便会失去自己的方位与界限,给我们的想象造成没有边际的印象。这样,绘画作品既不丧失其他绘画造型特性,又受到电影的空间特性的影响,画作具有了在其四周蔓延的潜在绘画世界的特性。”巴赞在谈《电影是什么》中如是说。这段话对于尝试实验动画的创作者应该具有鼓励性,因为对于不同媒介的温度有自己的感受是十分宝贵的,用实体材质创作的动画很难抗衡庞大的动画工业,它注定独立,注定小众,但也注定创作者必须诚恳的面对手中的物质材料与漫长的人与物的对话。

03 朱理与《万物有灵·衍生》

朱理.jpeg朱理

2014-2018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视觉传达,本科

2018-2021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研究生

关于《万物有灵·衍生》

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我一直关注于新时代民族文化的艺术活化,挖掘民族文化基因赋予时代新的活力作为着力点。

作品创作初期通过对苗绣古老图腾的调查与采风,让我对这些精美的刺绣和这些超越想象的形象与符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万物有灵·衍生》作品所表达的是苗族人一直笃信“万物有灵”的观念,兼之事物相互影响、转化、渗透的道理。

通过人们的联想与思维,运用现实生活中多种生物的部分形象拼凑在一起,使之形成了具有某种神秘力量以此来寄托人类精神依托及共鸣。记载着神灵形象的载体变成了图腾来衬托苗族人精神无限遐想与信仰。苗族人将自然生灵形象用苗绣记录下来,反映了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祖先与神灵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对民族历史的传承与发扬。千百年来苗绣经过不断的历史变迁、演变和创新,使之包含了更深厚的文化与内涵。可以说苗绣中的图腾图案是千百年来的苗族人精神积淀,彰显时代更叠形成的深刻文化内涵与沉淀,体现了古老民族原始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万物有灵》书籍

因此,我希望激活苗绣文创IP,创新内容,打造产品、创造价值,通过“IP+”的系统策划,以快闪艺术方式作为媒介,以此带来艺术与大众、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等新的取向,将苗绣推向大众的视野,助力于开发新的苗绣文创产品,助力于苗绣扶贫产业,使之更加具有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万物有灵·衍生》作品思路及创作初衷是基于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的纹样进行提炼与再设计再创作。蝴蝶妈妈之于苗族文化中既是一个创世说,也是苗族生态哲学观的体现,更是苗族专属的民族文化符号,充满灵性与智慧,打造专属IP,去寻找古老和现代的结合点。

参与制作《万物有灵·衍生》刺绣作品的绣娘.jpg参与制作《万物有灵·衍生》刺绣作品的绣娘

4IP+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延伸.jpg4IP+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延伸

采访、视频/艺讯网

图、文、影像资料致谢刘畅、羽一、朱理


毕业生创作视频征稿

想向更多人展示你的毕业创作?

想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你的毕业作品?

艺讯网在此向本年度毕业生发起视频征集!欢迎毕业生提供围绕毕业创作拍摄的3-5分钟短视频,视频将在筛选后,获得艺讯网多平台展示与推介机会。

⚠️ 如视频中可提供中英文字幕及双语资料(详见投稿内容),将有机会在艺讯网海外各平台进行推广。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内容需包含:

1. 围绕毕业创作的短视频3-5分钟;

2. 个人简介及照片;

3. 作品图片(5-10张),作品阐述(500-800字)

* 鼓励中英文来稿                     

投稿邮箱:4700653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