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第五期:梁欣,娄能斌 ,张小黎

时间: 2021.5.28

第五期动图.gif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

以“蓄势待发”(Ready To-Go)为主题的2021年央美毕业季自5月9日启幕以来,受到了学院内外、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从2020年的线上展览方式到本年度毕业展回归实体展览空间,毕业生们的创作、思想与呈现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与影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100届毕业生,他们创作中的关注点、视野与情感有何特殊之处?

本年度,艺讯网特别筹划专题“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通过1-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为窗口,带领观众走进毕业展,直面毕业生。这一专题将邀请毕业创作者亲自出镜,面对镜头聊自己作品的动机与灵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展览中遇到的趣事,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等话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设计学院梁欣、版画系娄能斌、中国画学院张小黎,面对镜头向观众分享他们的毕业创作。


01 梁欣与《没有阴影的岛屿》

个人照片.JPG梁欣

2012-2017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

2018-2021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智慧型城市设计研究专业,研究生

关于《没有阴影的岛屿》

2.jpg

《没有阴影的岛屿》,模型:150*150*20cm,影像:3min,1920*1080px,3D打印、亚克力、综合材料

“2020年,所有的死亡、痛苦、疏远、忧伤、分离、亲密、新生、向往...都被转化为了事件,压缩在一个叫做‘健康码’的孤岛中。这个孤岛是一座‘超现实剧场’,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与日常生活相脱嵌的剧幕。”

2020年,全球社会发生了一次艰难的巨变。它对每个人如何在世界上栖居都重新提出了问题。作者基于在这个社会历史事件中全过程、各阶段的真实个人经验,包括武汉疫情阶段和北京高校封闭管理阶段,以社会调研、数据统计、历史梳理、学术写作、装置创作、视频影像再现等多重路径结合的方法,把充满内在冲突的生活经验,转化为一种关于当代世界生命政治治理与社会场景管理剧变的寓言,并将之命名为《没有阴影的岛屿》。

《没有阴影的岛屿》,影像

这个岛屿是对疫情危机情景下人类生活场景各种维度的扫描、再现与再编码。作者最终以六个场景的叙事结构,将之交织成一个世界景观剧场,并压缩在一个以“二维码”形态存在的孤岛中。这个“二维码”中上演着一切人类情感,其唯一共同点是没有阴影,并内嵌着六个特殊主题的岛中之岛。分别是——医院(关注的是生命安全)、家(关注的是虚拟生活)、动物园(关注的是生态自然)、剧院(关注的是操控偏见)、工厂(关注的是技术伦理)、摄影棚(关注的是健康监视)。

《没有阴影的岛屿》,模型细节

梁欣的创作就是在这个“二维码”中反复编织基于现实投射的人类情感、私人记忆、数字技术、国家工具、健康监控、智能管理。作者试图说明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景观剧场时代,我们再也无法以虚假、和谐、统一的面貌去掩盖矛盾与冲突。相反,只能采取勇敢的正视冲突、吸收冲突、最后消化冲突的方式,并以日常生活审美式的升华,才能与当下与未来世界共存。

《没有阴影的岛屿》,模型细节


02 娄能斌与《可以不加糖》

WechatIMG20.jpeg

娄能斌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第四工作室

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第四工作室

关于《可以不加糖》

微信图片_20210528095008.jpg

《可以不加糖》,展览现场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关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的案例。这为我提供了观察生命体征规律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具有的复杂性。包括以血糖为主的生活方式演变,以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个名称被用作为一种人群分类时所具有的复杂性。治疗为主导的生活方式里我获得一些新的感受,由此对世界的感受及理解变得与往不同。

我在动态血糖仪数据库中记录并分享的1型糖尿病治疗数据中采集了中国区的数据。选取与我类似的28组数据——平均葡萄糖、标准差、健康范围时间、最好的血糖日期、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归纳分析,在试图对数据分析结果寻找合适的表达途径后,我选择赋格曲的结构处理方式及音符处理原理进行声学转换。

👆扫描上方二维码,聆听更多

作品用数字与传统五声音阶宫、商、角、清角、变徵、徵、羽、闰、变宫对应,对每个数字赋予不同音符、音色、强弱等意义,可以形成有规律的声音结构,寻找在古典音乐作品中与次相似结构结合进行转化。借助赋格的方式中类似数学的理性构造以及普遍的对称式循环结构分享这种特殊的感受。

展览现场的声学特质可以让观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声音上的联系。由此让不同的人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变化。让个体与个体之间随时变化的隐秘的关系被强调出来。

01.jpg

meflex气味收集,58×42cm

02.jpg

2020accu试纸,58×42cm

希望由此可以尽量准确地呈现这段时期体会到的我与我自己的深层次关系及对人体内在联系规律的新认识。提供关于自身与自然地理关系的不同视角,并非对疾病感知情绪化的表达,因为患病的过程本身就凸显了生存的意义。而这样的意义所外化的自然尺度形成的美学的讨论是有价值的。

我并非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理解和重新定义这个平和匀称以古典的方式制约着的模糊性。让规律反映的深层规律产生美学意义。


03 张小黎与《无字碑2021》&《The Tanhauser Gate》

微信图片_20210528094839.jpg张小黎

2008 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本科

2010 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交流

2014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艺术及生物双学位(一等荣誉)

2018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关于《无字碑2021》&《The Tanhauser Gate》

271621161051_.pic_hd.jpg

《无字碑2021》&《The Tanhauser Gate》,展览现场

指导老师:丘挺

《无字碑2021》及《The Tanhauser Gate》这一组作品的创作动机来源于我对于毕业这件事的思考。

毕业作品是对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总结与回望。在中国画学院的学习中,除了技法方面的磨练,也一直反思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中国画的问题。传统对于我来说,不只在于具体的绘画形式,媒材或内容,而是籍由这种形式反映出古人对于历史、时间的恒常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为当下的问题提供启示。因此传统与当代的创作方式并不是断裂和对立的。而中国画的创作,面对的问题不仅在于如何画得更好,亦在于如何通过创作不断再定义“什么是中国画?”

291621161052_.pic_hd.jpg

《无字碑 2021》,320 cmx140cmx60cm,综合材料

我的毕业作品便基于这些思考展开。

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曾给我留下震撼的印象,巨大、沉默、经历时间而神秘不可解,如同厚重的传统与历史。

在消费主义与互联网的时代,过往被顶礼膜拜的价值理念,崇高的观念与意义被拉下神坛,消解,碎裂,如同《无字碑2021》在展览过程中被观众一片片取走。而碑后的镜子,则暗示在观念与意义消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

每一个无字碑的碎片,对于获得它的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古典的整全性在扁平的第零世界已不可能,我们何以在加速崩解中作出抵抗,建立新的意义?

《无字碑 2021》,展览现场

作品的第二部分在于“归来”。网站www.wordless-stele-2021.com将收集散落的碎片,邀请碎片的收集者加入共同创作,以个人的方式再定义这个碎片,让纪念碑在虚拟世界重组/再建。

在东方文化经典中,我们借潇湘母题抒发乡愁;古希腊经典奥德赛漫长的还乡之旅亦被西人反复吟咏。时间不可逆流,就像碎裂的碑不可复原,但在一次次探索与再创造的努力中,过往在未来中重现,远行亦是归来。

281621161051_.pic_hd.jpg

《The Tanhauser Gate》,280 cmx90cm,绢本水墨设色、白木、喷漆支架

指导老师:丘挺

《The Tanhauser Gate》作为《无字碑2021》的序章,是基于我自己收藏的那块碎片的再创作。结合反字碑,“妇人启门”图,甚至是电影《太空漫游2001》中黑石的意象,作为正空间的“碑”,亦可被看作与现实世界相反的负空间的“门”——正是瓦格纳歌剧中令唐怀瑟徘徊于真实与虚幻的间隔。结合楚帛画,敦煌壁画,黑洞,神经,根茎等,以及“无字碑2021”的图像,构造了关于“碑”与“门”,真实与虚幻的信仰想象。

在开始创作《无字碑2021》之前,我对不同文化中的石碑进行了考察研究,从乾陵无字碑、峄山碑、张迁碑、大秦景教流行碑,到罗塞塔石碑、方尖碑等等。由于疫情限制未能亲访,在网络上找寻高清图像,遥想起古人搜寻金石拓片。

如何制造石碑的质感与时间感?起初我进行了许多纸与笔墨皴擦的种种尝试,不甚满意。之后,我重新思考了笔墨感受的意义,并将它扩展为对更广泛的物料的探索及精微度、丰富性的把握,最终找到运用石膏、土、墨以及矿石粉的方法,辅以层层磨砺与冲刷,实现了时间磨洗的古石碑质感。


毕业生创作视频征稿

👉 想向更多人展示你的毕业创作?

👉 想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你的毕业作品?

艺讯网在此向本年度毕业生发起视频征集!欢迎毕业生提供围绕毕业创作拍摄的3-5分钟短视频,视频将在筛选后,获得艺讯网多平台展示与推介机会。

⚠️ 如视频中可提供中英文字幕及双语资料(详见投稿内容),将有机会在艺讯网海外各平台进行推广。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内容需包含:

1. 围绕毕业创作的短视频3-5分钟;

2. 个人简介及照片;

3. 作品图片(5-10张),作品阐述(500-800字)

* 鼓励中英文来稿


投稿邮箱:470065304@qq.com


采访、视频/艺讯网

图、文、影像资料致谢梁欣、娄能斌、张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