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
以“蓄势待发”(Ready To-Go)为主题的2021年央美毕业季自5月9日启幕以来,受到了学院内外、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从2020年的线上展览方式到本年度毕业展回归实体展览空间,毕业生们的创作、思想与呈现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与影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100届毕业生,他们创作中的关注点、视野与情感有何特殊之处?
本年度,艺讯网特别筹划专题“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通过1-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为窗口,带领观众走进毕业展,直面毕业生。这一专题将邀请毕业创作者亲自出镜,面对镜头聊自己作品的动机与灵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展览中遇到的趣事,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等话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研究生院马勇、设计学院胡帅、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周鑫,面对镜头向观众分享他们的毕业创作。
01 马勇与《艺术是食粮》
马勇
2001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2002年中央美院版画系石版工作室进修
2004年哈萨克斯坦国立艺术研究院研读
2016年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基础部访学
2018年中央美院博士在读
关于《艺术是食粮》
《艺术是食粮》,馕、机械装置、亚克力、木刻、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1年,展览现场
我来自新疆,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三年博士期间,深深的感受到美院师生的温暖。在毕业之际,我想把这份温暖通过新疆热乎乎的烤馕送给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和观众,以此表达求学三年的感激之心和新疆的热情。作为对口援疆的兄弟单位,美院让我们这些新疆学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度。
《艺术是食粮》,馕、机械装置、亚克力、木刻、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1年
后疫情时期,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是时代进化的必然结果。我的创作在环境的影响下,思路逐渐向怎样呈现科技与艺术的关系而趋向改变。今后回到边疆的工作岗位上,把美院的收获传递给学生们,要像丝绸之路一样运输着感情。
《艺术是食粮》,创作过程
02 胡帅与《联觉器》
胡帅
201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曾赴德国卡尔斯鲁厄 ZKM 媒体艺术专业学习
2021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
关于《联觉器》
多媒体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1,研究方向: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指导教师:费俊、陈小文、金日龙
联觉是一种特殊现象,指的是一种通道的刺激除了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还会同时引起另一种通道的感觉。例如,一位联觉者听到钢琴声,会感觉好像闻到了黄瓜的味道。《联觉器》就是一个有着联觉的人工智能,它会在感知人类表情的同时散发出对应的独特气味。
《联觉器》展览现场
通过搭载的表情识别算法,它可以分析观众的面部表情并输出不同情绪的数值,同时基于这些情绪数值驱动装置运转抽取不同比例的气味液体雾化混合,将观众的表情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气味。
《联觉器》作品细节
《联觉器》由左侧的影像采集装置和右侧的气味生成装置两部分构成。当观众走入影像采集区域并停留3秒后,摄像头将会拍下观众的面部照片并输入人工智能程序分析照片中观众的表情。右侧气味生成装置中的试管内分别装有木香味、化学味、果香味和臭味的液体。程序将会驱动装置运转并基于表情分析的结果抽取不同比例的气味液体至上方的试管,通过雾化装置将味道喷出并在半球体内混合。最后,风扇开启,将基于观众表情数据而混合得来的气味吹出。
作品中的表情识别代码结合 TensorFlow 与 OpenCV 完成,它可以分析图像中的面部表情并输出不同情绪的比重数值。这些数值被链接到装置的气味生成部分,通过蓝牙模块让 Arduino 接收观众面部表情中的不同情绪数据,并用其驱动整个主体装置的运转。
《联觉器》代码
03 周鑫与《艺术体制的批判与更新——以MoMA PS1为例》
周鑫
2014-2018年 四川美术学院 美术学系 艺术史方向
2018-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展览策划与研究方向
关于《艺术体制的批判与更新——以MoMA PS1为例》
MoMA PS1建筑外景
来源:https://www.moma.org/ps1
P.S.1成立于1976年,直到1999年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宣布收并其为附属机构为止,是纽约历史最久且存在时间最长的替代性空间之一。在此前20多年期间,它隶属于创始人阿兰娜·海斯(Alanna Heiss)创办的非营利组织艺术与城市资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Art and Urban Resource)。该组织意在寻找和租赁纽约城中废弃的建筑,改造成艺术”游击队”式的艺术家工作室和展览空间。艺术家在这些自由随性的非“白立方”的展出空间中创作具有美学批判性的特定场域艺术,以“反博物馆”的态度批判现行的艺术体制。P.S.1最早的参与者包括一批代表性的后极简主义艺术家,他们见证了该空间的发展历史。
MoMA展览“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Cubism and Abstract Art)图录的封面,附有阿尔弗雷德·巴尔的现代主义艺术史图表。胶印,彩色印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36年。
图片来源:MoMA档案。
MoMA创始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H. Barr),“鱼雷图”(torpedo diagrams),展示了MoMA创立时的理想收藏模型, 1941年。图片来源:MoMA档案。
文章以体制批判理论切入P.S.1的个案研究,试图呈现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中,原本批判体制的替代性空间P.S.1与身处体制中心的MoMA之间逐渐交融的互动历程,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策转向影响下的艺术体制更新。
时任美国国家艺术基金视觉艺术部门主任的Brian O'Doherty化名为艺术家Patrick Ireland参加了1976年P.S.1展览“Rooms”,图为他展出的特定场域装置作品《绳索画19号》(Rope Drawing #19)。图片来源:MoMA档案。
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的作品《为孩子们哀悼》(Lament for the Children),位于P.S.1建筑前的停车场中。1976年P.S.1“房间”(Rooms)展览。图片来源:MoMA PS1。
本文通过展览分析梳理了体制批判的艺术实践与P.S.1这一替代性空间之间的重合联系,论证了P.S.1在1970年代选择的体制批判艺术如何被MoMA接纳并构建了体制更新的叙事。
通过分析P.S.1在1980年代的代表性展览,体现了该空间从专注1960-1970年代体制批判艺术转向80年代以后与地下文化跨界结合特点,并预示着1990年代的展览体现体制批判艺术的关系美学转向。
1981年P.S.1展览 “纽约/新浪潮”(NEW YORK/NEW WAVE)的现场。策展人Diego Cortez展示了118位艺术家、作家和摇滚乐手的作品。包括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南·戈尔丁、凯斯·哈林以及Futura2000和Samo©(巴斯奎特)等艺术新秀。图片来源:MoMA档案。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无题》,1980年,该作品于1981年在P.S.1的“纽约/新浪潮”(New York/New Wave)展出。图片来源:MoMA PS1.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会面》(Meeting),位于PS1的特定场域装置作品,原始作品于1980-86年创作,图为2016年迭代版本。图片来源:MoMA PS1。
另外,从艺术机构的管理与变革发展的角度论述其在1980年代机构管理的自我体制化,与MoMA在体验经济的激流中交融并走向合并。替代性空间兴起的体制批判艺术逐渐成为主流,也促使MoMA在格伦·洛里(Glenn Lowry)领导下的扩建时期拓展当代艺术版图的新愿景。最终促成体制更新。
最后剖析新自由主义以来,新的体制形成背后的国家文化政策和公共资金支持、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展览分析和组织架构模式的角度试论合并后的MoMA PS1是否保持相对独立性。认为身处新的艺术体制中,对于合并后的MoMA PS1说,重要的不是机构的存在形式,而是能否保持该机构以艺术家为中心的DNA和自我反思的批判性态度。
1998年7月 5日,维也纳艺术家团体Gelatin为P.S.1 的庭院创作了一系列装置作品《经由皮肤的乐趣》(Percutaneous Delights),P.S.1 “热身”(Warm Up)夏季项目。图片来源:MoMA档案。
2000年,P.S.1年度青年建筑师(Young Architecture Program)奖项获得者SHoP Architects创作了特点场地装置“沙丘景观”(Dunescape),该装置作为同年夏季“热身”(Warm Up)活动的临时建筑。图片来源:MoMA档案。
2012年夏季MoMA PS1举办的“热身”(Warm Up)夏日项目,摄影师: Loren Wohl,图片来源:MoMA PS1。
本研究结论认为,艺术体制的批判与更新并不是一个绝对二元对立的抵抗和接受过程,而是两股能量在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互相转化、交融渗透,共同构建了艺术世界有机和多样的生态,最后在特定时代语境中促进艺术体制更新的历程。
凯瑟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洛克威!》(Rockaway!), 与MOMA PS1合作的特定场域绘画,在纽约蒂尔登堡(FORT TILDEN)的国家休闲区的“洛克威!”项目,2016年7月2日–11月30日,图片来源:MoMA PS1。
毕业生创作视频征稿
👉 想向更多人展示你的毕业创作?
👉 想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你的毕业作品?
艺讯网在此向本年度毕业生发起视频征集!欢迎毕业生提供围绕毕业创作拍摄的3-5分钟短视频,视频将在筛选后,获得艺讯网多平台展示与推介机会。
⚠️ 如视频中可提供中英文字幕及双语资料(详见投稿内容),将有机会在艺讯网海外各平台进行推广。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内容需包含:
1. 围绕毕业创作的短视频3-5分钟;
2. 个人简介及照片;
3. 作品图片(5-10张),作品阐述(500-800字)
* 鼓励中英文来稿
投稿邮箱:470065304@qq.com
采访、视频/艺讯网
图、文、影像资料致谢马勇、胡帅、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