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第十期:徐若昕,闫成城,王玉莹

时间: 2021.6.24

动图.gif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

本年度,艺讯网特别筹划专题“看2021毕业生聊创作”,通过1-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为窗口,带领观众走进毕业展,直面毕业生。这一专题将邀请毕业创作者亲自出镜,面对镜头聊自己作品的动机与灵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展览中遇到的趣事,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等话题。

线下毕业展已于6月20日正式落幕,线上展览持续开放的同时,艺讯网也将继续带来本科生系列短视频。本期将介绍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城市设计学院徐若昕、油画系闫成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王玉莹,并分享其毕业创作与实践及背后的思考。

01 徐若昕与《摸摸我的肚子》

IMG_0005.JPG

徐若昕

201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家居产品设计专业

2019年进入传统造物工作室研习至今

关于《摸摸我的肚子》

甸甸的

摇晃 震颤 忠实而诚恳

褶皱的缝隙间 是流淌的时间

探进一根手指

静谧的吞没、吞没指尖

爱与欲的容器里

葡萄发酵

酒酿浸润每一处缝隙

饱胀着春的的每一丝暖潮

盈满、盈满

窥见雪白的蚌肉

孕育、孕育

包裹着脂肪颗粒 泛着柔光

每一颗都圆润

一颗紧挨着一颗紧挨

蓬松 

柔软的梦

伸手就触到赤霞边的糖饴

鼻尖萦绕着母亲身上的香气

婴儿般酣睡 坠入甜梦里

WechatIMG1714的副本.JPG

《摸摸我的肚子》展览现场,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 体验须知:

展品可以触摸和体验;

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体验;

请先脱鞋,再上地毯;

肚皮脆弱,请大家对她温柔些。

徐若昕在《摸摸我的肚子》展览现场

“我是个胖女孩儿,有丰腴的身体,最为突出的就是我的肚子。可我并不讨厌我的肚子,她柔软而厚重,随着身体的伸展而伸展,蜷曲而蜷曲。我很喜欢她,也很喜欢我自己。所以,你想摸摸我的肚子吗?”

我的创作起源于我的身材焦虑,我心中有两个矛盾的声音一直在影响我。

“瘦下来,瘦下来的我一定很好看!”“难道我现在就不好看了吗?现在的我也很美!”

有一天,我在镜子面前静坐,看见赤裸的的自己,肉肉们堆积在一起,产生曼妙的褶皱。褪去肥胖的种种隐喻与标签,身体蜷曲时的褶皱是那样的美。

作品局部

之所以将“她”取名“摸摸我的肚子”,是源于我的一次行为。我带上我的肚腩,邀请身边纤瘦的朋友们,来观看和抚摸我的身体。

对于他们而言,肚腩是陌生的。

她所处的位置无疑是暧昧的,既不像性征那般不可侵犯,也不像四肢一般可以公然袒露于外人的视野。

当他们触摸到我的肚子的那一瞬间,所有对于肥胖的刻板印象瞬间瓦解,带给他们的只有柔软的触感和沉甸甸的份量,这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曼妙的联想。

我以“摸摸我的肚子”命名我的作品,希望观众能与我作品互动,希望体验作品能带给观众肥胖的身体独特的力量。

02 闫成城与《复魅》

闫成城 个人照片.jpg

闫成城

2017-2021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本科

关于《复魅》

《复魅》222x185cm 布面油画.jpg

《复魅》,222x185cm,布面油画

作品《复魅》围绕当下福岛核废水排海事件展开,日本考虑到会影响本土鱼类产品出口问题,于是打算将核废水运输到日本本土之外,在琉球群岛及济州岛附近排放,百万吨的核废水会顺着台湾暖流直逼我国东海,到达福建、浙江、长江口附近,为我国自然生态和人类安全埋下祸患的种子。

由此想到随着现代文明发展,人类不断侵占自然干预生态逐渐导致二者关系失衡。不懂得尊重敬畏自然主体而忽略与自然对话,必然会形成新的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从生态伦理道德的层面来说,人类应当对所有自然界的生命怀有一种同理心。近年来逐渐有人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产生质疑,开始追问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与人处在平等地位的生命形式,不应该将其作为冰冷死寂的客体。

展馆效果.jpg

《复魅》展览现场

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主要征服力是其所拥有的生产力,因此不仅存在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也存在物质生态问题。所指的物质生态关键是物与物之间的平衡维系,这里的“物”同时指自然物以及人造物,但在人类活动范围内主要代指后者,例如各种建筑物、废弃物等。这些体量巨大的实体物的空缺、致密或处理不善皆会引发生态问题。

想表现关于自然生态的美学观照,就要从沉静的自然中获取完美质量的审美感知体验,因此需要使已经被“祛魅”的自然重获魅性,含蓄的唤回人面对自然时的心灵震颤,即是“复魅”,以此手段重新神化自然并恢复其主体地位,将自然放置在与人类同等地位去歌颂万物众生独特的价值,赋予其人格化的特性,使各种生命形式产生特有的灵性,以其独特的方式与人的内在世界产生交接,引人思考。

《复魅》作品局部

面对当前的生态破坏以及人类自身物质和精神生存环境的忧虑,试图从鱼的视角去审视人类活动,与自然处于平等地位,秉持着一种换位思考的态度以及悲悯之情去关怀自然生态。通过生物圈中的水圈来代指自然生态,以双层并置结构将人与自然同时绘制在一幅画面中。利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通过架上绘画创作使自然“复魅”,从自然中汲取审美营养,主观上重新赋予自然神性与神秘色彩,将它从完全失语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与人产生对话。给人以委婉的警示和启迪。以此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及人类该有的生态哲学观。

《沉寂》 120x100cm 布面油画.jpg

《沉寂》,120x100cm,布面油画

网暴受害者的心声 尺寸不等 布面油画.jpg

《网暴受害者的心声》,尺寸不等,布面油画

《浴室》30x22cm 木板油画(保留白边).jpg

《浴室》,30x22cm,木板油画(含白边)

03 王玉莹与《借助融媒体改善落后地区美育的方法初探》&《高校融媒体支教平台策划》

图1 个人照片.jpg

王玉莹

202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艺术管理方向

研究生即将就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关于论文《借助融媒体改善落后地区美育的方法初探》与实践项目《高校融媒体支教平台策划》

展览现场

我的毕业展陈方式其实没有具体的内容所指,更像是一个观念的承载物。我希望大家即使没有细读内容,就能感到一种童真、阳光、快乐的感觉……

铺满展台的论文、实际项目策划、一些上课的照片、还有画架等画具,其实象征着各种发展落后地区美育中所需的资源,教研资源、教师资源、资金教具等……它们共同支起的云,是一个新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就是指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云上的连接,而彩灯就像是雨滴,云从一个地方收集资源,又通过雨把这些东西带到另一个地方。

写一张卡片,取走一颗糖果,强调着在这个宏观而庞大的计划中个人参与的重要性。无论是通过关注、资助还是真正的加入支教工作,我认为都是参与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参与应该对参与者或是对象都是有利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方的共同成长。

图5 论文结构.jpg

论文结构

带着这样一些想法,论文希望将“融媒体”看成一种资源整合的思路,来为吸纳外界各类美育资源并传送给落后地区的工作,提供一个新思路。

“融媒体”不仅是课程形式从单一的实地授课转换成网络课程、视频、绘本、动画、工作坊等多种多样的“线上+线下”的形式;还是从参与者上,将艺术高校、科研机构、美术馆、市场培训机构等多种不同美育内容生产者;出版、网络等媒体机构与平台等各类社会机构连接在一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与能力。

"艺启”云支教直播上课截屏

图9 “艺启”云支教直播上课现场.jpg

 “艺启”云支教直播上课现场

在实践项目中,我们展开对学生云支教课程的征集,希望能够组成一个“线上支教+实地支教”的团队,共同研发课程与授课。依托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不同学校、专业、甚至不同城市的学生们能够发挥所长,一起策划出视频、动画、直播等与众不同的课堂、活动,甚至是教材读物、应用软件等美育产品,与落后地区的少年们共同成长。

图10 作品主题图.jpg

作品主题图

这篇论文及实践项目真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此我希望再一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我的“动植物”朋友们。

采访、视频/艺讯网

图、文、影像资料致谢徐若昕,闫成城,王玉莹

(相关资料版权及作品最终阐述权归艺术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