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从早期的留日到中期的留学欧美再到建国后的留学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没有留学以及经由留学生们引介回来的各种思潮、制度、风格、观念等等,就无法书写我们自己的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留学研究”是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范畴,不可或缺。重点关注留学日本、并兼顾其他亚洲留学国的史料与研究的“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研讨会”于2022年6月4-5日在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30位专家学者应邀发言。
研讨会合影
作为会议的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杭春晓在开幕致辞上表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是美术研究所的发展重点之一,本次会议是2019年“美术留学研究项目”的延续,并向在疫情管控之下仍对会议给予支持的学者们表示感谢。会议召集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天雪介绍了项目背景和设想,希望能以系列研讨会与出版论文集的方式定期把研究深入推进,最后她在致辞中对曾在中日美术交流作出相当成绩的美术研究所已故研究员刘晓路先生致以怀念之意。
陈星对李叔同留日的研究、吕晓对齐白石与四回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的关系的梳理,以及李超对1920年代“海上十同学”的文献研究,勾勒出20世纪早期中日美术关系之轮廓;陈捷、战晓梅、王梓分别展开了王寅赴日、廉泉东游以及陈师曾东京留学的个案研究,同时为听众带来了不少珍贵的史料;四位来自日本的学者松村茂树、菅野智明、吴孟晋和下田章平,分别就长尾雨山与吴昌硕、陈彬龢、中国留学生与东京“巴里新兴绘画展”、日本近代书画碑帖收藏与中日艺术交流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此外,黄大德以新史料重新探讨了高剑父的留学动机,胡迪军考察了陈之佛的留日情况,李华强研究了大正时期美术教育机制对留日学生的影响,卢永琇梳理了天津美术馆留日学生的情况。
陈莺回顾了近代京都的工艺美术教育,红帆梳理了云南留日学生的教育建设和来滇日本人的交游作用,彭飞考察了李桦1924年的随团赴日情况;万新华、黄戈、张鹏、杨肖分别从译介日本著述、留日经历对画学思想影响、人物画与日本近代美术关联、《山鬼》研究等四个角度展开对傅抱石的研究;蔡珩的张荔英研究、胡斌的印度支那美术学校与中越美术交流、王艾的潮汕籍艺术家与东南亚,打开了美术留学的多重视角;孙列带来了日本馆藏近代以来中国留日美术家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分享,而姚少丽与蔡涛分别以鲍少游和李骆公两个个案回应了会议主题;华天雪以“借路扶桑”为题探讨了留日画家的中国画改良,曹庆晖细致分析了北平艺专留日中国教员和日本教员的情况,张海法探讨了“兴亚美术展览”与战时中日艺术交流问题。
研讨会最后,由华天雪致闭幕辞,研讨会圆满结束。据悉,研讨会同名论文集正在筹备出版中。
图、文/主办方提供
(友情提示:会议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 “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 账号上全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