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举办了六届的画廊周北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时间: 2022.6.25

紧接在巴塞尔艺术展之后,2022年6月24日,第六届画廊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今年国内首度开放的大型活动之一,画廊周吸引了众多媒体和观众的眼球,如何正确打开画廊周以及观展全攻略纷纷在朋友圈祭出,出现一股“画廊周观展热”。我们是否了解过画廊周北京?举办了六届的画廊周北京,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变化?5L5A6384.JPG2022第六届画廊周北京


2017年,画廊周北京以一种“实验性”的姿态在艺术圈亮相。创办之初,发起人之一——德国艺术家、作家托马斯·艾墨思(Thomas Eller)信心十足:“北京拥有一切——大量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画廊,以及一些优秀的美术馆!人们没有理由不来这儿。”[1]于是,效仿柏林画廊周模式,艾墨思和站台中国、常青画廊、魔金石空间、杨画廊等的几个画廊主联合,以小而精的展览,地点集中便于观展的思路连接798和草场地两个艺术区,收获了18家画廊和67位/组艺术家的个展、群展的参与,成功发起首届画廊周北京。

1.jpg

德国艺术家、作家,画廊周北京主要发起人托马斯·艾墨思(Thomas Eller)

2017首届画廊周参展阵容/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在人们对艺博会显出疲态之时,画廊周的推出无疑是吸睛的。它的运作模式如何?有何看点?画廊周模式,是将多个画廊组织在一起,在同一时间段展示其代理艺术家及作品。它最早在柏林由几个艺术商发起。与传统的艺博会不同,它强调画廊与其所经营的艺术家之间的联系,邀请观众回到画廊欣赏作品,同时参与到艺术生产的其中一环——画廊的收藏、展示与销售当中。它弥补了艺博会上的瞬时式卖场展示的短板,即观众可能一时间无法理解艺术作品背后潜藏之意。而画廊周以画廊空间为主要展示容器,以一个主题包裹题义之下的多个艺术家,或精心展示个体艺术家的某个主题、某个阶段的创作。它不仅给予了藏家回到画廊空间挑选作品的环境,也给予了大众更多的感受与思考的空间。

画廊周北京就采用了这一模式,并设定了一个和展览相关的奖项——“最佳画廊展览奖”。艾墨思认为,在当时大的国际艺术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处于一种失联状态[2]。但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对展览的期待,与藏家和公众从展览中获得的信息,都提示出画廊及艺术家展览的重要性。此外,画廊周将活动开启时间设定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开幕前后,期冀为藏家、艺术专业人士提供一条北京-香港的观展路线,也希望借巴塞尔这辆豪华马车拉动画廊周北京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2017首届画廊周北京-798园区

2017年画廊周评审团进行最佳画廊展奖评审/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十年前,同样也是一场名为“北京画廊周”的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活动以“走近艺术走进画廊”为主旨,倡导人们在闲暇之余走进画廊,培养大众艺术素养,也为人们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休闲方式。[3]遗憾的是,这场带有全名性质的“画廊周”活动举办一次之后再无后续。其关闭原因不难理解——艺术和大众有着天然的鸿沟,需要在物质、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条件充实后才能得到满足。而由艾墨思主要发起的“画廊周北京”虽然是第一次试水,但是其团队多是艺术圈浸淫多年的行家里手。他们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北京的艺术生态、国际艺术环境,以及受众群体等多个方面的考虑,为北京艺术界带来了一场真切的艺术盛会。

当然,问题同样存在。设想再多、主角们玩得再风声水起,藏家或观众不买账也是空唱。早在画廊周之前,798就有一些画廊自发组织在同一时段开幕,试图收获在观众数量上的共赢。而从首届画廊周来看,在收藏家、画廊-公众、美术馆三个开放日的设定中,其意图十分明显——留住前往巴塞尔的潜在藏家与艺术专业人士。但仅用三天,要将18家画廊的67个艺术家的群展或个展浏览一圈,是一件极其消耗的事。观众来了,又如何引导其分流?从这一届画廊周来看,它完成了一次有组织的捆绑,但还远谈不上经济学上的集群效应。

7.jpg

2018画廊周北京主视觉

8.jpg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尊享晚宴最佳展览奖颁奖现场

 

二 

作为新兴事物,观众对画廊周的出现及后续多少抱有一些看官心理。大家有多少信心继续画廊周模式?就在首届之后,画廊周CEO艾墨思宣布离任。而似乎没等观众反应过来,画廊周团队就迅速从变动中调整过来。来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由印尼雅加达的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区的负责人、现任画廊周北京总监王一妃领衔,携手18家国内外画廊和4家非盈利机构亮相,活动时间拉长到8天,从巴塞尔艺术展开展前一周一直持续到展览结束前一天。除新增的户外公共项目外,保留了最佳展览奖这一奖项,还安排了VIP日论坛和公众日活动。八天的时间跨度,尽可能地满足有不同时间安排的藏家和大众。据媒体报道,这次画廊周成功邀请到400位左右的国内外艺术收藏家、艺术专业人士、顶尖艺术家和博物馆馆长的出席。观众人次超10万,媒体报道超200篇。而展览外新增的贵宾论坛和公众日的观展体验、直播,与艺术家工作室的对谈更兼顾了画廊周的学术性与大众的参与度。无论抱着怎样的心理,看官们大概都不得不承认这届画廊周的成功。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展览现场/图源:中央美院艺讯网

我们从第二届画廊周北京看到了更多的积极信号,一些专业人士更是找到了信心。在接下来的几届画廊周的策划中,盘子开始越做越大。首先是规模与平台的拓展上。第三届画廊周纳入了顺义区天竺镇、望京花家地两地。第四届虽然遭遇疫情,但画廊周团队迅速应对,从机遇与挑战中站稳了脚跟,其数字平台的推出,将画廊周推向了互联网的广阔天地。第五届画廊周有37家画廊、非营利机构和独立艺术机构参展,达到历史新高,并保留了数字平台的共享体验。今年的第六届画廊周同样有34家画廊的参与,并因为与抖音和Aibee爱笔智能的合作,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升级,观众的热情也因为上半年疫情的“封闭”达到历史新高。

12.GIF

2019第三届画廊周北京/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13.GIF

14.jpg

2021第五届画廊周北京/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17.jpg

2022第六届画廊周北京携手智能技术合作伙伴——Aibee爱笔智能,其合作上线的VR展厅将艺术类场景复现到手机上,让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实现漫游式的云逛展,覆盖798园区的AR导航则可以为游客寻路自动规划最优路线 /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其次,画廊周的项目也趋向多元化。除了主单元外,从第三届开始,画廊周策划了新势力、公共和艺访三个全新的特约单元。新势力单元,是为青年艺术家设立,希望在其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指引与帮助。公共单元将第二届画廊周提出的公共项目纳入其中,希望借公共艺术与公众连接,探讨当代艺术与大众互联的可能。艺访单元,共邀国内外的优质画廊在画廊周期间进行交流与对话,拓展了不同地域间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此外,画廊周还安排了合作方的特别展览,贵宾日的主题论坛、导览、工作室探访、收藏探访、VIP之夜,公众日的对话、论坛、表演、艺术之旅等丰富的项目。

18.jpg

画廊周北京新势力单元海报

19.jpeg

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项目海报/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20.jpg

画廊周北京艺访单元/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在这样的设置下,无论藏家或艺术专业人士想要深度观展,还是探访艺术家工作室、画廊的收藏。无论公众是进入到主单元的参展画廊观看展览,还是参与一场主题论坛或讲座,或是在为展出的公共作品驻足。来到画廊周北京,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展、去体验。自第四届画廊周北京开始,活动时间甚至拉长至十天,十天中观众有两个周末的时间可以去观展。可以说,画廊周丰富的项目和愈加人性化的安排,为参与人群做了一个很好的分层与分流。

画廊周公众日活动/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2019画廊周贵宾日活动-苏黎世藏家团走访/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26.jpg

2021画廊周新势力单元论坛/ 图源:画廊周北京GWBJ微信公众号

 

盘子做大了,方向朝哪?艾墨思的离职以及其离职后画廊周北京的动向暗指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首届画廊周选择和少数画廊合作,并在画廊周上为他们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吸引国际藏家和艺术专业人士的关注,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样的做法是寄希望于画廊周的优质服务,聚焦本土,“引进来”国际关注的目光,从而实现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目的。而在第二届画廊周稳固基础之后,新的画廊周团队逐步走出柏林模式,开启了更多的国际交流——第三届画廊周与苏黎世艺术周达成合作,双方互邀对方画廊前往自己的平台亮相;第四届画廊周,两个平台达成独家合作,来自两地的画廊负责人在其搭建的国际论坛上交流……更新后的画廊周团队采取的是“引进来”与“走出去”齐步走的方式,与国际艺术行业同仁交流与对话,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图景。

27.jpg

画廊周总监王一妃

28.jpg

画廊周北京2019展览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 “莎拉·休斯”

聚焦本土生态还是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主动融入国际当代艺术,这个画廊周北京自推出以来就遇到的困境,在第六届画廊周北京中得到了清晰的化解。今年的画廊周以“共享“为主题,以主单元和特约单元,外加一个合作伙伴推出的特别版块来释读。主单元除了推出22家画廊与7家非营利机构的个展和群展,还带来了主单元特别展览和最佳展览奖。特约单元继续以新势力、公共、艺访三个单元带来具有针对性的展览和系列活动。特别版块贡献了展览“元宇宙序曲——数字对撞机”。

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横幅海报GWBJ 2022 Main Sector Special Exhibition Crosstalk banner.jpg

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展览海报

1V6A0609.JPG

1V6A0632-HDR.JPG

1V6A0453-HDR.JPG

1V6A0546-HDR.JPG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展览现场

其中,主单元特展因为聚集了主单元画廊的25位艺术家,成为画廊周的亮点。“在一个盛行合唱的环境里,独唱如何被重新认识?”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引用歌剧中类朗诵的曲调名称“宣叙调”(Recitativo)——一种模仿说话的节奏和音调变化的歌唱方式,它作为一种“独唱”,既强调个性表达,又清晰地推动情节发展、传达文义。展览基于对24家本土画廊和艺术家的走访调查,试图解读北京多元异质的艺术生态。[4]

主单元展区继续关注本土画廊的多元面貌——艺·凯旋画廊带来维尔纳·巴特纳的中国首展,呈现艺术家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创作的近30幅精品画作。常青画廊带来了托比亚斯·雷贝格的北京首次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罗中立回顾展,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历史回溯与梳理。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推出的“李津”同名个展,以艺术家最新的大尺幅黑白水墨作品预见其未来工作向度。亚洲艺术中心"心象——陈淑霞作品展”,展出艺术家对时间和疫情展开思考的两个系列作品。大千画廊推出“性本丘山——丘挺作品展”,探讨水墨山水画背后的中国古典人文精神。Tabula Rasa画廊“瓦上长天”群展,集结了八位欧洲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東京画廊+BTAP特邀冯博一策划“堆叠——東京画廊+BTAP(北京)成立20周年特展”。

新势力单元论坛 艺术,作为劳动生产和礼物馈赠——艺术合作的可能 .JPG画廊周北京2022新势力单元论坛 艺术,作为劳动生产和礼物馈赠——艺术合作的可能

画廊周北京2022公共单元特别项目 × 葛宇路 共同的专列 海报 A Special Project by GWBJ Public Sector 2022 × GE YULU %22The Collective Express%22 poster.jpeg画廊周北京2022公共单元特别项目 × 葛宇路 共同的专列 海报

在“特约单元”中,新势力单元与华宇⻘年奖合作,以论坛形式呈现邀请⻘年艺术家与学者一同探讨合作的可能。艺访单元邀请7家扎根全球艺术中心的国际画廊亮相,加深了国内画廊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对话。由艺术家葛宇路发起的公共单元特别项目“共同的‘专列’”,搭载8位艺术家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在以798 艺术中心为起点铺设的轨道上行驶,探索着公共空间容纳艺术的新的可能性。特别推出的数字艺术版块,带来了六位/组先锋艺术家对元宇宙、数字艺术等新兴领域关注,也是当下大众关注的焦点,体现了画廊周团队对后疫情时代艺术发展的跟踪与思考。 

今年的主单元特展以“俯下身来”和“向黑暗里彷徨”两个主题观察创作者的经验之于时空及文本的存在。看似独立的两根引线,在变动的叙事中交相呼应。而主单元展区聚焦立足本土,以个展和群展的方式呈现本土画廊的多元面貌,特约单元同样以重点展览和系列活动呈现出国内外画廊交织的面貌。同样适用“共享”与“交叉的宣叙调”题中之意。

画廊周北京2022北京798展区

“选择和少数画廊合作,并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同时也为今后发展预留了空间。”[5]首届画廊周北京的做法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寻找一种稳妥、绵延的长存。而在新团队组织下的画廊周,适应着时代发展与全球化的浪潮,在立足本土艺术生态同时,主动并积极拥抱变化、促进国际交流,致力于将画廊周北京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对话和推广平台,凸显北京这座城市的创新与活力。这样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顺势而为。

文/杨钟慧

图/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2][5]《Ran Dian 访谈 | 北京画廊周创始人艾墨斯访谈》,引自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7350962566784

[3]《2012北京画廊周开启 六大艺术区共演嘉年华》,引自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2/09-24/4207541.shtml

[4] 2022第六届画廊周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