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生长:2023中央美院毕业季”的启幕为初夏增添火热,已于5月15日圆满收官的研究生毕业展阶段,更是受到了来自线上线下的高度关注。在本次毕业季中,艺讯网期待用“视频看毕业季”栏目,以直接而生动的短视频形式,每期为大家介绍三到四位同学的毕业创作。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毕业生——本期推送的精彩作品来自:版画系的胡灏聪、中国山水画研究方向的于海龙、雕塑系的张佳沁和设计学院的孙嘉艺。
01.《论渴望:对远东游记〈天真的与感伤的偷影人〉系列丛书、舶来品、纪念品与收藏的叙事》
胡灏聪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论渴望:对远东游记(〈天真的与感伤的偷影人〉)系列丛书、舶来品、纪念品与收藏的叙事》通过一段发生在摄影器材店里的对话,带出两个分别由不同视角下讲述摄影术在远东最初发展的故事,再结合现场的绘画、印刷图像、草稿、文本及档案素材,重新想象与构筑了随全球贸易而诞生的共同视觉语言早期曾停留过的边缘,在其中寻找一种被构建的身份时冲撞与交融的意象,一种铭记与遗忘交织下的恍惚。如同一方有待考证的废墟,在其上方阅读的人回望着这一段虚实参半的历史、制像技术的历史,人眼被规训的历史……渐渐的创造出故事,又随时随地地对它提出质疑。
《女摄影师》系列海报—No.2(达盖尔女孩)
《镜海奇缘》系列收藏—《镜海奇缘》出口纹章刺绣粉本
澳门南湾 No.1
《鹗撷影》戏本插图
展览现场
02.《新宣和石谱》
于海龙 中国山水画研究
《新宣和石谱》是以北宋徽宗所建艮岳中的宣和六十五石为创作基础。历史中是否真实存在过这六十五块奇石已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宋人的文字记录构建了一种文本层面的真实,并得以传续下来,这是一种从具象物质到抽象概念的转化。时隔500余年,明代《素园石谱》中收录的宣和六十五石之图像,则为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石头构建了一种视觉上的真实。这是从抽象概念到图像符号的又一重转换。从物质到概念,是由能指到所指,而从概念到图像,则是试图通过所指再次回归到能指。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在文人对往昔的想象中,这六十五块奇石被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反复记录,在不同时代形成了对宣和六十五石“真实”之存在的种种知识经验,这些认知不断拓宽着宣和六十五石的内涵与外延,而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六十五石则变得愈发虚幻、缥缈,如海市蜃楼般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世界中的一道奇观。
我将宣和六十五石的文字记载与图像记录进行了比对工作,在其中提炼出五十六块文字与图像可作对应的奇石形象,再结合我对山水画的认知,将这五十六块奇石重构成新的画面空间,让这些似真非真的图像得以再次转化,形成当下人对于宣和六十五石的认知。同时我在画面中使用隐形墨水描绘了古代亭台楼阁桥的图像,暗示着往昔之辉煌在今日已然若隐若现,不被发现或终将消逝。而同样用隐形墨水绘制的热气球形象则是当下的隐喻,也是古今的对应,或许也带有我个人对在传统中悠游的最后一丝浪漫。
《新宣和石谱》,120x190cm,纸上综合材料,2023
《新宣和石谱》,40x30cm,镜面波纹不锈钢贴箔,2023
《新宣和石谱》展览现场
03.《低语者》
张佳沁 雕塑系
转动的风叶拨动细丝、
往复的钓杆挑动铜铃…
...
利用生活中物件的不同特性,
构建物的“低语”状态。
《低语者》,300x200x280cm,2023,收纳板、铁丝、螺母、风叶、太空豆、花架、塑料南瓜、往复电机、投影、石膏、沥水杆、展示架、 锡纸、镜子、贝壳、鱼线、放大镜、喇叭、匀速电机、固定夹、铜铃、钓竿等
《低语者》局部图
04.《环形废墟》
孙嘉艺 设计学院
创作以本人所撰写的同名虚构小说《环形废墟》为背景,并以 《沙器》、《时间模型》、《剧场》三个主要部分呈现了故事中关于生命与时间的第一人称体验。三个部分的作品均提取自小说中的物像,并基于物像背后的隐喻进行作品整体的场景式构建。通过物体形状、材质等元素的相互呼应,实现在同一场域中彼此的观照,共同表现生命所赋予时间的感性状态。
《环形废墟》(局部)铜、925银、雨衣,尺寸可变
《环形废墟》首饰部分,树脂、沙子,12x3x3cm
《环形废墟》-《时间模型》,树脂、亚克力、沙子,尺寸可变
《沙器》影像截图(尺寸可变)
《环形废墟》展览现场
本文由艺讯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