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荐展|陈明强:每一次撞击都是新的重启

时间: 2023.11.1

有一件事坚定不移;

无论是在正午还是夜到夜半,

永远有一个尺度适用众生。

而每个人也被各各指定,

我们每个人走向和到达

我们所能到达之所。

——荷尔德林《面包与酒》[1]

2023年10月24日下午,第二期“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首回展览“万有引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c展厅开展。本次展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明强的个人作品展,以“万有引力”为线索,串联艺术家新近创作与未曾展出的14件作品,展现艺术家个人创作思考与艺术面貌的新象。

展览同时发起工作坊招募计划,开展融合科学、艺术与哲学的“探寻·星空——儿童创作”工作坊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关于星体、星系和宇宙的基本概念,观察星空、引发思考,并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创造独一无二的星空画作,从科技性的观察与艺术创造力的结合中,唤醒想象力、发现偶然的惊喜,打开一扇通向宇宙浩瀚的大门。1展览现场.jpg

2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牛顿(Isaac Newton)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上发表的自然规律: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一切物体,不论是什么,都被赋予相互的引力”,在这一主题下,展览围绕艺术家经年的创作状态,不熄的艺术热忱与灵光乍现的时刻展开,以陈明强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起点,视展厅为无形的力场,围绕着物象的移位与分化,呈现出材料从原始之态趋于转变、综合、自洽,最终凝固静止走向一种以太式的多元结合的过程。


一、作为“天使”的宇宙尘埃

展览的起点是陈明强自2019年起创作至今的作品《天使412.21》,处在不断生长和运动的状态。陈明强以一块412.21克的陨铁石为基点,利用不锈钢电焊条堆焊方式,慢慢堆积出一根环绕扭曲的弧线,模仿陨铁石划落地球时形成的光弧线。电焊过程中,每一个小焊点的堆积都伴随着电弧光,《天使412.21》也是一道道闪烁而又刺眼的光的物化形态。3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陨石大致可分为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三种类型,其中铁陨石又称陨铁,含铁80%以上,常含镍。4《天使 412.21》雕塑,陨铁、不锈钢电焊条,180×110×72cm,2019.png《天使 412.21》雕塑,陨铁、不锈钢电焊条,180×110×72cm,2019

早期人类冶炼技术不发达,无法从铁矿石冶炼得到铁,而地球自然界几乎没有单质铁的存在,陨铁一度是铁的来源。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曾发掘出四千多年前由陨铁加工制成的铁珠和匕首,可以说,陨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铁。

陨石是地球的“天外来客”,每一颗陨石坠落地球的时候,都是一颗流星。在陈明强看来,陨铁携光降临人间,来到不属于它的地方,是迷失在人间的天使,为人间带来短暂却夺目的光芒,也为人间的我们焕发文明的生机。5《天使 412.21》,创作过程图.jpg《天使 412.21》,创作过程图

在寒冷冬夜的无人之地,陈明强以电焊条堆焊的方式着力于这块412.21克的陨铁。一片静寂中,黑暗中的光亮清晰、闪耀,甚至刺眼,却能瓦解黑暗带给内心的沉重感,光亮伴随堆焊声有节奏或无节奏的律动,此刻万千思绪置之心外,于凝神观照中物我两忘。陨铁摆脱地心引力翩翩起舞,不受干扰,自主且自由地下坠,最终化为一道光影。6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

天使系列不止这一件作品,展出的《天使412.21》至少算“告一个段落”,它可以继续,甚至是在展览现场,但也充满不确定性。譬如,原本计划在展览现场每天堆焊一小段《天使412.21》的策展构想,出于对美术馆这一特殊场地的保护被搁置。

以铁陨石为媒介进行创作,源于陈明强常年使用金属创作形成的独特感知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的多年深化中逐渐意识到,艺术中的观念过于冰冷,智力的炫耀和视网膜的愉悦又是如此浅薄。陈明强试图以一种积淀式的劳作方式,将个人的身体能量消耗在作品制作中,从而化解内心的焦虑,寻找到一点存在的意义。7电焊创作工作照,2018.png电焊创作工作照,2018

8一种理想的存在方式,钢轨、不锈钢电焊条、磁铁矿石,2016.png

《一种理想的存在方式》,钢轨、不锈钢电焊条、磁铁矿石,20169穹,老铁锅、不锈钢电焊条,2018.png《穹》,老铁锅、不锈钢电焊条,2018


二、仿若流星划过的痕迹

经过《天使 412.21》,进入展厅,是艺术家在 2021 年创作的《流星雨》系列。陈明强以弹弓击打景德镇不同类型的陶泥,泥土的柔韧包容化解外在冲击力,即便被流星打得千疮百孔,依然保持其倔强和张力,并且在烧成陶瓷后变得刚硬起来。10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11 《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 ,共 8 件 尺寸不一,2021 年.jpg《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 ,共 8 件 尺寸不一,2021

在中国做陶瓷艺术,面对着一套坚固的传统系统。如何用陶瓷材料来做创作?陶瓷本体语言层面的创新已很难突破,陈明强选择随意造型,最终形态不是关注重点,唯一要求是形态一旦完成,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击打。13《流星雨》及创作过程.png《流星雨》及创作过程

击打的材料有陶泥、钢珠,还有黄豆、绿豆之类的种子,在速度的瞬间和偶然的停留中,艺术家感知泥土的魅力,捕捉生命的瞬息。速度与静谧相互交织,形成戏剧性的对比,正如生活中充满快速变化和宁静的瞬间。

起初,陈明强认为自己是泥巴的施暴者,一段时间后回望烧制完成的作品,他忽然发觉其实自己就是那团泥巴。泥巴也是被塑造的个体,包容各种攻击,把所有的暴力都接纳。不管怎么攻击,泥巴还是泥巴,在高温烧制后,泥土制成的陶坯形态依然保持,坚硬无比。14《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年,其一.png《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其一15《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年,其一.png《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其一

黄豆在击打陶泥的同时,留下优美的曲线和迸发的能量,勾勒出冲击的轨迹,同时凝结相撞后的瞬间停滞。陈明强以自述的口吻记录下:每一个被动的,不能把握自己方向的,最终都以某种方式展示存在。16《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年,局部.jpg

17《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年,局部.jpg《流星雨》陶瓷、弹弓、黄豆,共8件,尺寸不一,2021,局部

湿泥中的水分让黄豆在一夜之间发芽,种子撑开泥土的力量,使这件葫芦状陶坯在第二天烧制后细节处开裂。不同于其他未开裂作品,该作弹坑的细节处有光泽,这是烧制过程中种子化为灰烬,成为助溶剂与陶泥结合时形成的微妙釉面,为作品留下生命的痕迹。18《透透气》,行为影像作品泥丸、陶瓷塑像,21×14×54cm×3, 视频时长:3 分 37 秒,2021 年.png

19《透透气》,行为影像作品泥丸、陶瓷塑像,21×14×54cm×3, 视频时长:3 分 37 秒,2021 年.png

《透透气》,行为影像作品泥丸、陶瓷塑像,21×14×54cm×3, 视频时长:3 分 37 秒,2021

《透透气》是《流星雨》系列的延展创作。经典的景德镇“福禄寿三星”陶瓷塑像曾是重要的外汇产品,时过境迁,过于经典传统保持不变,让人有种“憋气”的沉闷感,视觉审美疲劳和受众群的变化使得这类传统陶瓷塑像面临困境。陈明强以弹弓击打传统塑像的陶坯后烧制,为固化的标准造型“透透气”,期待传统陶瓷塑像造型模式能涅槃重生。20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21《启示 1》,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70×180cm,2021 年.png《启示 1》,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70×180cm,202122《启示 2》,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120×120cm,2021 年.png《启示 2》,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120×120cm,2021

作为实验艺术与科技学院的青年教师,陈明强日常教学与行政工作繁忙,疫情期间,创作时间更是屈指可数。得空回趟工作室,陈明强将刷完底色的画布框放在院中等待晾干,构思将要开展的创作,却在傍晚发现鸟粪砸在了原本干净的画布上。苍白的鸟粪从天而降,打破这块画布所承载的美好未来的可能性,当晚,陈明强没有处理这块画布,停止了创作。23画布上掉落的鸟粪.jpg画布上掉落的鸟粪24掉落鸟粪的画布.jpg掉落鸟粪的画布

次日早晨,陈明强凝视这个意外,它就像一颗突然坠落人间的彗星,毫无预兆,却坚定地存在。这类突如其来的事情常常介入我们的生活,貌似影响不大,但总有干扰,既无法预测,又无法拒绝。鸟儿在天空自由翱翔,不过恰好在画布上留下新陈代谢的痕迹,似乎没有理由责备它。25《启示 3》,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直径 100cm,2021 年.png《启示 3》,布面油画,钛白油画颜料,铁精粉,直径 100cm,202126《启示 3》局部.png《启示 3》局部

艺术家以自述的口吻记录下:康德似乎说过,“世上使我们震撼的唯有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对一只鸟来说,道德无从谈起,而我还是时常会仰望星空。

受这一偶然事件启发,陈明强以那坨偶然落下的鸟粪为造型依据,研究模仿“自由坠落”。他首先想到使用油画颜料,“自由坠落”的灵感源于发生“自由坠落”事件的这张画布,原构想就是画油画。油画颜料与泥土相似,不会很快凝固,具有一定可塑性。陈明强以铁精粉铺刷底色,利用高压气泵的强气流和油画颜料的粘性,塑造撞击点的效果,同时他也意识到,撞击点可以成为一个构成元素,漫布在画布的任何地方。

越开始的作品越粗犷,总有不完美和不完善。《启示》系列首幅作品,对陈明强来说是典型意义的实验品,其间他为吹出理想效果,反复吹盖,不断做尝试。陈明强深感人生命的不可控性,却只能不断寻求化解不利因素的办法,生活总要继续。27《躺平》,布面油画,80×100cm,2022 年.png《躺平》,布面油画,80×100cm,2022

对陈明强来说,挖掘创作更多可能性,在某种材料或者语言上有所突破,需要时间培养足够的敏感性。他坦言,纯抽象作品的创作对现阶段自己来说不够自信。在《启示》系列基础上,陈明强做了大量非纯抽象创作,如紧随黑白《启示》系列其后创作的彩色《璀璨》系列。这一系列作品未展出,是《启示》系列的延展创作。28《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过程(1).png

《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过程(1)29《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过程(2).png

《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过程(2)31《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布面油画,120×100cm.png《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过程(3)

《璀璨》系列作品以一种传统乃至固化的油画创作方式开始,而后以吹喷的手法支持感受的流动,用来引导与建构画面,使之趋于转变、综合、自洽,最后随着等待油画的干固,一切发生在合生结构中的诸种转换联合在了一起,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寻找一种默契地带。31《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布面油画,120×100cm.png《璀璨——自由引导人民》,布面油画,120×100cm32《璀璨——自由引导人民》 作品局部.png《璀璨——自由引导人民》 作品局部

每一个斑点都是一个风口。风口之上,经由人的言语,事件被评论、转述、改造,不成原样。风口过后,事件原貌逐渐被淡忘。在《璀璨》系列中。陈明强将油画鲜亮的底色呈现出来,犹如黑夜中璀璨的群星,让传统图式、曾被大众熟知的事件图像重返鲜亮、焕发新彩。

在气流的吹喷与油画的喷溅中,《璀璨》建构起一种朝向未来,而拒绝重复过去的张力。每一个斑点又如一个个病毒的形态,打破了我们的生活常态,让原本就略显戏剧的世界更加捉摸不定。33《璀璨—门神》,布面油画,120×90cm 2 件,2022 年.png《璀璨—门神》,布面油画,120×90cm 2 件,2022


三、星的方向亦归于原点

《原点》与《启示》系列造型相似,均使用高压气泵和油画颜料,但两者在出发点和动机上有异。在《启示》系列中,陈明强模仿不可控的自然坠落感,而《原点》则通过油画颜料的重复堆积和吹散,模仿风口一个个被吹开的造型,《原点》的小稿就被命名为《风口》。34《原点》布面油画,260×260cm,2023年.png《原点》布面油画,260×260cm,202335《风口》(《原点》小稿),布面油画,80×80cm ,2023 年.png《风口》(《原点》小稿),布面油画,80×80cm ,2023

风口是有序与无序的临界点,处在有序与无序的中间态。创作时,陈明强以规律塑型,做出冲击效果,在风口周边营造吹散、渐弱感,目的是减少控制,呈现自由飞洒的状态。

艺术家以自述的口吻记录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生存还是毁灭的辩证问题,已然超越了思考的时限。每一次的撞击,都是一次新的重启,挺好的。36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

《原点》根据展厅的实际情况专门创作,悬挂在斜角的墙面,既能有效利用空间,颜色又不会对周围作品产生太多干扰,需走近才能看清细节。

一切终将复归于原点。《原点》意味一切——无论多复杂,最后都要回归到自身最初状态。《原点》与《风口》形式上同质,只在尺寸上有所区别。大风口就是小风口,风口里可能还有无数的风口,也许我们看不见,但风口依然存在。37《原点》布面油画,260×260cm,2023年(局部).jpg《原点》布面油画,260×260cm,2023(局部)

2020年,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指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计划共同策划一个与月壤相关的艺术展。《星的方向》即源自这一展览邀请。

月壤(lunar soil)是月球上特有的土壤,其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锌、铜、锑、铼等矿物颗粒。由于不含水分和有机物质,月壤结构很松散,即使固定不动也不会凝结成块。

在观察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的显微图像时,每一粒尘埃都隐藏一个世界,让陈明强似曾相识。得知月壤中含有镍黄铁矿后,他想到家乡建阳用来烧制建盏陶瓷的泥料也富含铁元素,且这种泥料加工烧制而成的釉面总是类似“星星”的斑纹。于是,他使用家乡的建盏泥料,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在泥盘上形成一个个类似于“陨石坑”的肌理。38《星的方向》,制作过程.jpg《星的方向》,制作过程

陈明强还特意购买了一些月陨石,将其磨成粉末用来配置釉料,施釉在泥盘的表面,期待来自月球的矿物能给作品斑纹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他使用建阳建盏的非遗烧制技艺,烧制泥盘。

艺术家以自述的口吻记录下:我期待真的有奇迹发生,这一颗颗小小的月陨石,是否真的蕴含着某种未知原始和神秘力量。至少我在作品的表面肌理中,看到了星空的样子。39月陨石.png月陨石39瓷盘釉面微拍.png瓷盘釉面微拍

在烧成后的建盏陶瓷盘釉面上,通过60倍的微拍,观者能看到另一个宇宙,仿佛不同形态的星空。表面看似粗糙质朴的陶瓷盘,隐藏一个深邃神秘的世界。墙面上的视频影像,和一排目镜下的图像,都源自这些建盏陶瓷盘的微拍。墙面的目镜是策展人的精彩建议,实际观看时,由于每个人视距不同,能否观看清晰的距离也有所差异。

作品中的七个圆盘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呈现了月亮从“朔”到“望”,再到“晦”过程中的七个片段,意味着人们对于月球的探索是一个循环向前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40《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年.jpg《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41《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年(瓷盘釉面微拍).png《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瓷盘釉面微拍)

布展时,策展人将建盏陶瓷盘底部留出一道圆形光环,远看像悬浮在空中。在圆形光环周围,策展团队用铁精粉堆积出黑色的山丘,营造异星的地质构造感。墙角一束光穿过山丘,展厅墙面形成虚实变幻的山丘影子。42《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年.jpg《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43展览现场.jpg“‘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展览现场

虽然小时候会躺在农村的院子里看星星,但陈明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但不知为何,近几年的创作总是与天文、星空有关。是出于某种逃避的情绪吗?想要逃离当下的生活?陈明强自己也不得而知。或许,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44《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年(瓷盘釉面微拍).png《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瓷盘釉面微拍)45《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年(瓷盘釉面微拍).png《星的方向》陶瓷、月陨石、铁精粉、灯带,共7件,尺寸不一,2022(瓷盘釉面微拍)

“苹果落地”是现象,“万有引力”是本质,瞬间的灵感似乎总能成就不世出的天才。事实上,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是关于天才的神话,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并非灵光乍现后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有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从离心力概念到平方反比思想,发展出离心力定律后往向心力定律转变,得出平方反比定律,才有万有引力定律的最终形式,偶然不总是必然的显现。

现下生活总是瞬息万变、无法掌控,意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带来种种不确定与可能性。陈明强坦言自己一直处在“找不着北”的状态,但他无疑总是坚定地走在“找北”的路上。在日常经验与意识的流淌中,陈明强将偶然带来的冲击与体验,化作新的灵感与方向,持续“找北”,继续寻找内心的解放与方向。

他以作品叩击出创作者内心存在的永恒自问:身处浩瀚无垠的艺术宇宙,我究竟能向前走多远?这一自问,亦由万有引力的牵引指向在场或不在场的观者:在广阔无限的人生中每一个当下,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采访、撰文|川流

责编|孟希

图文资料由艺术家提供

注释:

[1](德)荷尔德林著;刘皓明译.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5.

展览信息:万有引力海报.png

“万有引力”—— 陈明强个人作品展

开幕时间:2023年10月31日14:00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4日—11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万有引力”展览工作组

学术顾问 | 冯梦波

策展人 | 陈哩尔、权文熙

艺术家|陈明强

展览协调|王若冰

策展助理|王典、曹嘉巍、曲鸣飞、张驰、黄楷松、 刘潇、齐茂、李彦樵、李响、原腾臻

设计统筹|纪玉洁

视觉设计|孙梦云 @Shaping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