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4央美毕业季丨张继元:图像诞生就伴有挽歌

时间: 2024.6.26

2024年5月1日,中央美院毕业季在这个初夏如约启航,正如本年度毕业季主题“心向往之”蕴含着对新一届央美毕业生的美好祝福与衷心期待,在毕业季呈现的作品中,既包含着同学们多年学习成果的心血结晶,他们在创作中的热情与执着,更寄托着正在踏上通往未来的路口时,青年学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与展望。

记得刚入学时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吗?毕业之际,当青年学子们即将再次向未来启程时,艺讯网在2024年央美毕业季专题报道中,将迎来本科毕业生亲自分享他们的毕业创作理念、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与面临的挑战,以及面对未来道路时,在此时此刻的心之所想与心之所向

《予图挽歌 Elegy on the road》设计学院-张继元.bmp设计学院-张继元

Q: 介绍一下你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与背后思考。

张继元:图像诞生就伴有挽歌,看见的人便有了传递它的使命,无论一幅照片多么“隽永”,它们都无法像人一样能够呼吸、出汗、流血、分泌油脂、痛哭流涕或头脚倒立,我们永远提示自己图像没有生命,它们不过是无机的物质亦或是像素颗粒罢了,可偶尔还是相信图像的巫术,或许图像所能体现的本就不止于此。我以控制论的视角去探索图像与声音的联系、阅读文本与电子符号的界限,摄像机、合成器、以及我本人充当的笔录机器,它们所创造的逻辑语言与人类的认知经验在某一刻达成了对抗与共振,节奏引导的视觉逻辑貌似唤醒了我们阅读时的“第二基因”,它让我们可以与眼前事物在某种规则限制下对话,此起彼伏的音调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这或许可以成为新的阅读逻辑,人类也即将成为新的“阅读机器”。包涵频率叙事的图像是否仍然是二维的产物?在语言学和认知论的层面发生轻微的滑动之时,或许是我们记录并传递信息的新轨道。《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1.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2.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3.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4.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5.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6.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7.bmp

《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8.bmp《予图挽歌》毕业展现场

Q: 开展后作品得到了怎样的反馈?

张继元:由于这次创作包含的设计手段比较多元,无论是手作的小孔成像相机还是滑块合成器,都吸引了一些摄影或是音乐爱好者,我们相谈甚欢,大家很热情地介绍自己平时使用的设备,创作的demo等等,熟练使用的工具让我们有了跨学科对话的勇气,可能兴趣引导的语言会让不同领域的人在某一刻对同一问题产生共鸣与共振,这跟我的创作初衷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人与人、人与机器、还是人与事物,都需要在一些限制下使用同一频率对话,才能让理解、创造、传递等一系列人类工作进行下去。令我最意外的是有人偷偷在我的片盒上(展览物料)画了两只蝴蝶,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不被提倡的,但那两只蝴蝶的气质貌似很适合出现在这里,很融洽也很亲切,它们像是在诉说我当时不在现场的遗憾。当然会有一些同样对音乐与视觉结合感兴趣的同学,让我听到了他们对于媒介与表达的诉求,或许今天的机器与技术并没有让我们与事物的对话感动而富有创造力,大家急切的需要新的语言与新的“频率”。展览喇叭安装中.bmp展览喇叭安装中20x24大画幅相片.bmp20x24大画幅相片展览现场意外出现的蝴蝶1.bmp

展览现场意外出现的蝴蝶2.bmp展览现场意外出现的蝴蝶

Q: 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的?

张继元:挑战还是蛮多的,作品触及的领域本身就存在一定争议。1968年11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展览,题为“机械时代末所见的机器”顾名思义,这是对机器作为视觉艺术主题的一种尖锐的回顾性看法。大约在同一时间,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名为“控制论的幸运”的多媒体盛会。这两种文化现象标志着二十世纪技术美学环境的转变,在这之后,控制论艺术与实验音乐相继进入我们的视线,他们的机器语言被描述为对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模拟,也就是所谓的控制论机器。小孔成像成片.bmp小孔成像成片拍摄现场.bmp拍摄现场

为了让创作内容经得起推敲,我在前期恶补了乐理和成像机器的详细使用方法,但“声音”、“图像”、“符号”这三种元素任意两个都可以很轻松的组合成立,三个同时出现并且有逻辑有主题就极其困难,所以在创作流程的梳理与确定上就花费了很长时间,控制论的主题背景也给了我一定的学术压力,加上音乐实验需要一些完全陌生的合成器软件、小孔成像极低的出片率都让我耗费了许多时间成本,我始终认为平面设计手段很难在技术上触及有内容的形式语言,所以在工作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和尝试,好在最后的呈现还算完整,能把这次主题阐释清楚我还是蛮庆幸的。拍摄进行.bmp拍摄进行作为手写机器在乐谱上记录.bmp作为手写机器在乐谱上记录图像局部扫描成音频.bmp图像局部扫描成音频

Q: 本届毕业季主题是“心向往之”,刚入学时的向往是什么?毕业之际,当下心情如何?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和向往?

张继元:从入学到现在,我向往的一直是一种舒适且持续的工作状态,关乎环境、人群、话题等等,“流程化”与“排列组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将个体与世界联系起来并在处理某个事件时创造完整性的方式。我觉得这也是我选择平面设计工作的原因,而且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很会联系生活以及收藏的平面设计师,这种个人倾向让我在大学里变得十分轻松愉快。对于马上要离开学校这件事,我总有种很快就要再回来的预感,毕业之后我会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安排好,自己的品牌、设计事务等等,在那之后我会给自己继续留出学习的时间,也许仍在央美,也许是别处,但我觉得这都不重要,这次毕设中我的图像相互连接传递,它们的频率象征着无限的对话与活力,展览结束后它们仍然持续着,离开央美后我的设计工作也会一直进行着。在宿舍.bmp在宿舍小组毕设汇报.bmp小组毕设汇报

海报.bmp

编 | 艺讯网

图文资料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