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姚谦:平凡心的素描

时间: 2014.2.11

「人生像一幢三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是物质的,第二层是精神的,第三层是灵魂的,世间大多数人就住在第一层,一辈子忙于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少数人如学者艺术家等,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即专心学术文化,更有少数人对第二层楼还不满足,爬上三层楼去探求人生的究竟。」——丰子恺

这是最近看的一篇我特别同意的微博。

是的,如果人的生活层次分比喻成三层楼房,第一层楼是物质欲望的满足,第二层楼是精神上的追求,最上层是灵魂上的满足。我们絶大部分的人一直居住在第一层,其实这是没有比较性,也不该分对与错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和机缘。只是从第一层楼跨往第二层楼,需要太多原因启发和理由支持,毕竟人还是生物的一种,生存是本能的满足,之后前进与否则是一个不好说的门坎,停留在已经获得的温饱的原地,或是屯积、或是变得贪婪,似乎都是生物本能比较容易作的选择。而精神的追求,往往是在温饱后才有的进展,进入到第二层楼,才可能各自看到不同的新风景。往往艺术性敏感的人或是灵性高的人,都比较有感且愿意进入,因此累积成文化。就像能说出这么浅白又深刻话的丰子恺先生,他大半生以最通俗的漫画,以平等角度在平凡日常生活中捕捉,转化成智慧传递给别人。甚至从第三层楼的高度感知人生,再以浅显的语汇,或艺术型式感染人群,在这个时代里,也有许多如此智慧之人,但是大多是比较沉默地人群,他们已在第二层楼里,安静的生活,细心地感受,持续而不打扰别人的以艺术语言分享自己所得。

最早看到王玉平的作品时,虽然不明白那条彩色的鱼是代表什么,但是对于他异于旁人的用色方式,就已经让人发现那是不同的风景了,绝对不是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在这商业气浓郁的当代艺术世界里,要看见王玉平的作品是不容易的,许多太多信息的流动,许多作品恢宏地陈述,许多意见声张地表达,在敲锣打鼓一翻后,我们才明白都是一楼的心情。所有因为物质满足后,皆是生理欲望的放大,如松鼠在铁笼环内周而复始的算计。于是令人不禁莞尔的销售作品方式,和忽悠别人的理由最后连自己都相信的信仰,四处可见。王老师的作品太安静了、从没有宏大题材标语,自然在这时代中,除非你有心去探寻,否则不易发现,不然,就得靠缘份才能遇上,我运气好,有机会赶上在台北遇到王玉平。问了他画上那些鱼的意思?他回答:「没有特别的想法,就只是有一年在驻艺术村时,脑中有了此形象。」藉此形当色彩的平台,回得如此不惊心动魄,太有违当代艺术圈的生存原则了。后来这许多年,身边的许多人与物替代了鱼出现在作品中,用色依旧自成一格,画面依旧耐人寻味。作品中毫无姿态流动的线条,和画中出现的普通生活中能遇到的人事物,让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只是时代不同,智慧高度已上二楼,甚至往上探索中。

后来有机会看到王玉平在台湾这一个月的大部分创作,心中更是深深地被打动。他大多画些在台生活时吃过的食物、用过的日用品的静物画。就连我去他画室带去的两颗释迦也入了画,画中几乎留住了他们在出门前,放在我桌上时的芬芳。其中特别打动我的是一幅,王玉平画了同行友人在窗前的袜子,微雨不止的台北冬季,窗前久晾不干的袜子,原来灰沉沉的毛玻璃,穿越二楼以上的人眼中的描述看去,泛着淡淡静静的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