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武艺日记:中国·敦煌·2010年(2)

时间: 2014.2.25

2010年4月11日  莫高窟

今天吃完早饭去榆林窟。我们坐侯所长的车,天阴阴的,远处的云的颜色是黑灰色,估计那边一定是下雪了。去榆林窟的路是去兰州的公路,与公路平行的铁路也是去兰州方向。所长的车大约在每小时一百二三十公里,他的这辆三菱欧蓝德的后排座椅空间大,很舒服。公路两侧不时出现零零星星的古烽火台,远处的山是火山岩,呈黑色和褐色相容,山的脉络清晰,山不高,壁画中的好多青绿山水中人画得比山大,也许是取自这里的风景。不一会儿,车到瓜州收费站,这里的收费站共有来去四车道,三个收费亭,左右两侧的柱子上分别写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八个红色大字,这一组字也成为中国公路收费站的标准用语。收费亭里是位三十多岁的女收费员,头发后卷起个小发髻,上面有一个粉红色的装饰,她身着深蓝色制服,领口处露出浅蓝色衬衫的领子,左胸前是黄色的徽章,她面带微笑,不大的眼睛笑时眯成一条缝,微张的嘴里露出白白的牙齿,看她的神情就像是所长的老熟人。这个地方叫安西,后来又改回原先的名字:瓜州。任何一个人为的建筑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都显得很别致,瓜州收费站也不例外。

古城到了,所长说下去拍拍照片。一打开车门人就冻得嘴唇直哆嗦,拿相机的手也冻得不行,冷风“嗖嗖”地吹打着,我们急急地拍了几张照片,便连滚带爬地钻进车子。这个古城遗址不是很大,但方方正正,保留得相当完好,只是天气太冷,没能好好端详,天冷人的欲望都会减弱。

再往前走便看见雪山,是祁连山脉。1997年我带学生从敦煌去兰州走的是同一条公路,祁连雪山的样子一点没变。途中经过磨菇台陈列馆,馆门口刷着白色的土墙,上面写着“红西路军最后一站陈列——郭元亨生平事迹陈列”的字样。大约10点半我们到了榆林窟,这是我第三次来这儿。直直的断壁下面有一条河,河水是祁连山的雪水,流得很急,“哗哗”的声音特别大。所长的车直接开到石窟前,一个梳着分头脸略微扁平的小伙子冲我笑,我一下子想起2007年我们来这儿就是他解说的,我特意向前跟他说起上次解说的事,他略有些茫然地说:“是吗?有些记不起来了。”

榆林窟距敦煌180公里,以前来坐中巴车要三四个小时,这回坐所长的车感觉近了许多。这儿隶属敦煌研究院,大部分是宋、西夏时期的壁画,风格似莫高窟,有些粗犷,石窟前的这条河给这里带来些许灵性。这时气温越发低冷,刘巍给了我一件绒帽衫把头包住,暖和了许多。

从榆林窟出来,我们到踏实去吃午饭。路上开始下雪,到了饭店雪下大了,雪花随着风势横向吹着。这家饭店共三张桌子,里面一个包间有人,说话的声音像吵架似的,我们坐外面的两桌。上来的第一道菜是红焖羊肉,里面有宽粉,肉炖得烂烂的,很入味;宽粉有些硬,要在嘴里使劲嚼上几口才能咽下;韭菜炒鸡蛋太咸了,老板娘说她不太会炒菜。还有油菜炒鸡蛋和葱炒鸡蛋,主食是抻面过水后倒在红焖羊肉的大盘子里拌着吃。其实用其余的菜拌面也好吃,尤其是韭菜鸡蛋。我们这桌女同志多,一盆面就够了,另一桌全是男同志,共吃了四盆面,吃完面老板娘又给每人上了一碗面汤,面汤淡淡的没有咸味。这儿的自来水是咸的,据说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水是又苦又涩,只能泡着茶叶喝。吃饱了饭大家上路,去锁阳城遗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到了锁阳城,雪花像棉花球一样,漫天飞舞。锁阳城是唐代所建,据说当时唐兵与吐蕃兵在此交战,唐兵被困城内缺兵少粮,突然某天一个士兵发现从雪地里慢慢冒出像男性生殖器形状的植物,大家纷纷以此充饥,结果精神大振,击退敌兵,后来人们将此植物命名为“锁阳”。敦煌城里卖的“锁阳咖啡”、“力酒”都是以此为原料制成。侯所长说有一次他们去锁阳,当地人用黄羊肉和锁阳包饺子,于是半夜大家都支起了“帐篷”。锁阳城的导游是位小姑娘,她穿着单衣、露着脖子带我们进入城内,她的一条小狗兴奋地跟着我们跳来跳去。走了一会儿雪大得不行,大家劝导游回去加衣服,她的小狗带着我们继续前行。登上锁阳城的最高端才能看到此城之大,当时一定是一派繁荣景象,店铺、街道、住家应有尽有,现在只剩下覆盖着白雪的废墟遗址。侯所长说已经十几年没看到这壮观雪景了,他异常兴奋,端着相机拍个不停。穿上羽绒服、围上围巾的导游赶了过来,她说这个古城共有36个景点,她指着远处的地方说,那是玄奘取经回来曾住的地方。

从锁阳返回敦煌的路上,雪依然在下。白雪将公路两侧的山妆扮得分外妖娆,山脊比平日温和了许多。背风的山坡是白色的雪,山峦之间的沟壑也蜿蜒曲折着白色,远处的雪山呈淡青色,朦朦胧胧,忽而隆起,忽而低沉,绵绵的群山在雪中慢慢地蠕动,没想到雪中的戈壁滩如此让人销魂……我们不时地停下车来拍照,此时山峦也静止了,车子开动时它们又恢复了动的韵律。途中在一个加油站加油,我进了小卖部,问有热的饮料吗?服务员说没有。我要了四杯豆奶,她们说可以用开水泡着喝。开水的温度也不太热,不过大家都一饮而尽。想起在日本的汽车中转站或是路边的自动售货机,冬天都有热的饮料,并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来,还有投币热咖啡。

2010年4月12日  莫高窟

今天王晓琳等四位老师要回北京,中午王老师请大家吃饭,点了那天的八宝饭,不过这次是南瓜,里面是八宝饭,饭中还有豆沙,别有一番滋味。

在莫高窟吃的菜都是辣的,好像这儿的厨师不放辣椒,就不知道怎么做菜了。

2010年4月13日  莫高窟

晚饭和马强在研究院的食堂吃,我们进去时有十几个人在排队,都是新招来的解说员。我看见樊锦诗院长若有所思地一手拎着暖瓶,一手拿着大馒头站在厨房里。

2010年4月15日  莫高窟

晚上在莫高窟停车场散步,看见有班车进敦煌城便上去,车上是去城里的家属院打排球的人。这辆车7点出发,晚上9点半返回。前几天在食堂见到的新来的解说员都在车上。车到家属院,我打了出租车去沙州市场,2007年来时,我们就住在市场对面。晚上市场吃饭的人不多,那家卖肉夹饼的大嫂仍在那儿卖,人好像瘦了一些。

上午画了一张美术所开会的画。在北京时我跟侯所长说想画这么一张,所长说所里不太开会,不过可以为我单独安排一次会,美术所的会议室空间很大,中间围着一圈灰色沙发,大约有十五六个人。

早上试驾了高鹏的起亚新索兰托,这车的配置真是丰富,自动点火,倒车影像。我在德国的街道上看到许多韩国汽车,法兰克福机场的主广告就是起亚。新索兰托开着感觉平稳、温和,没有开太快,只是围着研究院转了一圈。侯所长说他在北京不敢开车,街上车太多,其实我在敦煌也不太敢开,因为路上没车,心里也没底。早晨看到一辆敦煌研究院的班车,上面印着“日本国佐川急便株式会社捐赠”。

2010年4月16日晚  莫高窟

今晚坐侯所长的车去马强家吃饭,我们先将车停在敦煌博物馆停车场,然后去沙州市场的一家古董店“敦煌斋”转转。城里的街道比四年前整洁多了,有些建筑重新粉刷了外墙。今天敦煌外面的温度挺暖和,可一进“敦煌斋”,里面有些阴冷。店里两位客人正同老板讨价还价,我们便坐下喝茶。这个店不大,据说店主原来是酒泉的一名历史老师,后来这里开店。几本人体画册在书柜里显得很跳,墙上两张画在牛皮上的唐卡较新,画得挺有意思,都是些人和动物在一起的场面,有大象、老虎和马,动物的造型有些像宋画里的,场面欢快、活泼。此时老板与客人的嗓门都有些高,买主是一位小伙子,浓眉大眼,他看上了一个唐代的银制胭脂盒,盒盖上雕有麒麟的图案,小伙子也是玩古董这行的,开始说给500元。

老板说:“不行。”

小伙说:“再加100元。”

老板说:“更不行。”

小伙有些急,说:“你上面有锉痕。”

老板说:“这是铸造的痕迹。”

两人争执不休,但能感觉到小伙子还是真喜欢这东西,他跟老板说:“你给个最低价。”

老板想了想:“1800元。”

小伙腾地一下脸就红了,说:“昨天我来你要1500元,今天要1800元,怎么回事儿?”

老板说:“我就这个价。”

小伙子说:“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我昨天来、今天来是同一个人,你有谱没有?”

后来忘了他们说什么了,只是小伙子随老板上楼去了,不一会儿他们下来了,小伙子说:“1200元拿走。”

老板说:“不行,1300元。”

小伙子无奈掏出1300元抛在柜台上,老板拿起钱点了点,小伙子说:“把东西给我包上。”

老板拿了两张粉色的包装纸,边包边嘴里嘀咕:“前些天有人出2100元,我都没卖。”

这个老板戴了顶浅米色的鸭舌帽,瘦瘦的,高颧骨,眼神有些发亮。

晚饭是李茹做的,有烧茄子、长豆角、炖排骨、清蒸鱼、凉拌黄瓜、凉拌萝卜六个菜,外加西红柿炒蛋和羊肉丁炒芹菜两个拌面的卤。这几样菜个个精彩,烧茄子是小的长条茄子,是我头一次吃。在北京常吃稍大一点的长条茄子,小的长条茄子是茄子里面卖得最贵的,口感也是最细腻的。清蒸鱼做得很入味,李茹说,要事先将姜丝、葱丝塞进鱼肚子里去。面是李茹亲自抻的,要在面里加盐,一锅煮一碗,这样煮的面很劲道。她说在和马强谈恋爱时,第一次去马强家就给马强全家做抻面吃。

马强的儿子马千里,我们进来时正在画画,比起三年前去北京时高了一些,长得也越来越像马强。席间李茹接到日本友人的电话,她熟练地用日语与对方聊得开心,马强中间也插了几句。他们曾在京都艺大留学,在那儿住了三年,马强的导师宫本道夫是日本著名的临摹传统绘画的专家。老马家餐厅的墙上挂着他在日本读研期间的作品《牡丹图》,画得既有品位又细腻耐看,因为此类题材的画是很难画的。

前几天和侯所长、老马、李林、高鹏去七里镇的“大个子”餐厅吃饭,2007年曾和所长、马强来过这儿,现在重新装修了,虽叫“大个子”,但里面的厨师和服务员却都是瘦小的。羊肉炒锅的味道浓烈,就是太辣,想吃又不敢太放肆地吃。店里只有砂锅、宽粉、萝卜汤是没有放辣椒的菜,味道清淡,砂锅上来要等十来分钟再吃,宽粉和萝卜就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