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袁元:具象之名

时间: 2014.12.6

具象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词汇,相对于抽象而言具象大约有具体的物象、形象之意。具象绘画无非意指具有具体物象、形象的绘画,古今中外,从原始岩画开始,绘画史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被涵盖进这一范畴,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绘画历史并不长,绝对地抽离物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并不多,有很多抽象绘画作品称之为意象绘画似乎更合适,因为它们并未完全脱离具象的范畴。

具象绘画在具体物象这一表征之下包含有更多的深层因素,比如画面的构成、情绪、气氛、气质表现性等都是籍由具体的物象表现,这些因素是具象绘画的内在支撑,它们使具象绘画具有了除表象之外更深层的美感和意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深层因素比表面的形象更为本质,在我看来表面的物象或是形象更象是媒介,是追求这些深层因素的手段。而抽象美感又是这些因素中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过去做学生时,只知道一味地画对象,虽然画得有好有坏,但总体上是懵懵懂懂,更多地以技术和表现对象为重点,对于表象背后的深层因素知之甚少。慢慢地,在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之后我开始不太满足于只是对表象进行一些再现性的表达,这时我开始琢磨一些以前自己注意不多表象背后的的东西。研究生期间在我的导师杜大恺先生的影响下我开始画了一些更平面化的作品,并试图对画面大的构成与对比有一定的处理与控制,从那时起对画面的各种因素有了某种处理上的主动。后来当了老师,我在创作中开始寻求对画面构成的提炼与对材质美感的探究,再后来,我有机会去了欧洲和美国,看了不少博物馆,对绘画特别是具象绘画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其中最引发我兴趣与思考的便是如何理解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和美感的问题。油画是西方人的绘画,从十四、五世纪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看似头绪繁多,复杂多变,但当人们通过博物馆的展品观察他们的绘画演进过程,特别是从具象绘画到抽象绘画的演进过程,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自然而不可割裂的过程。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两者看似差异很大却是一脉相承。可以说抽象因素是具象绘画的一种支撑,是具象绘画的一个核心基础与内在演变线索。而抽象绘画不过是把具象艺术中的抽象因素提纯、抽离出来,转换成独立造型语言而已。对于所有的具象画家来说,理解与把握抽象美的水平,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所创造的具象绘画水平的高下。

什么是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这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似乎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为抽象因素是隐藏在具象绘画的造型因素表象下的方方面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色块形状的几何美感、大小的对比关系;黑白、色彩的秩序感以及与此相关的画面构成;画面中的透视与空间关系;笔触的各种形态与意象,材质与肌理的丰富变化;画面结构的节奏感,说的绝对些,抽象因素包括了几乎包括了具象绘画的各种因素,是个关于怎么画的问题。具象画面中的物象固然重要,但绘画发展到今天,绘画描绘的对象早已变成了艺术表现的媒介之一,而不再是描绘的主体。一个极端的例子便是意大利的绘画大师莫兰迪,作为二十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画给人一种沉稳寂静的感觉,有着清新宛若世外桃源的境界。莫兰迪的主题无非是花瓶、咖啡壶之类坛坛罐罐的并置与重复,以探求一种内在秩序与形而上的美感。在他的画作中,物体数的关系,光与色的比例关系、各大小形态的呼应关系等抽象因素都极富逻辑秩序。抽象的逻辑秩序建构出莫兰迪画作中诗一般的境界,那是一种刹那间的存在与消逝中的永恒。莫兰迪绘画的发展更象一个不断探索、重组新的抽象美感的过程,仿佛是贯穿于西方具象绘画发展始终的缩影和脉络。

如前如述,具象绘画除了再现人们的视觉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人们一种经艺术家提炼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视觉体验,艺术家的提炼过程也是寻求画面内部秩序和抽象美感的过程,而秩序感与抽象美感更象是一个标准,是优秀的具象作品与一般作品的重要区别。看看与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安格尔等大师同时代人的作品便不难看出端倪。那些作品虽然有着类似的技法与内容,却无法与真正的大师作品比肩。这些超越同代的大师对绘画更深的理解与追求,体现在具象表象之下对抽象美的追求,是在追求一种不空洞的抽象,在他们看似对对象惟妙惟肖的传移模写的背后,有着对内在抽象秩序感的理性追求与精妙把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这种理解与追求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笔下的具象造型超越了客观世界的平庸与琐屑,强烈地震慑了人们的感官与心灵,从而产生跨越时代的魅力。

绘画作品是画家最好的语言,画画的人往往拙于文字的表达。具象作为名词只是一种笼统、综合的表述,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厚的内涵需要用厚本专著来进行探讨,且人们对它的感受、画家对它的求索、理论家对它的总结,又都随时代变迁而变化推演,这是一个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