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新书丨耿朔与《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时间: 2020.11.5


《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作者:耿朔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内容简介

拼砌砖画是南朝陵墓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设计构想到稿本到制作工艺再到拼合过程,它不仅承担着装饰墓室的功能,同时也体现出工艺技术、图像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因素。本书采用美术史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新发掘的数座重要墓葬的详细分析,是目前对这类文物最深入和最全面的一次研究。

本书分为四部分,序章包括对墓葬材料介绍与基础分析、对南朝大型拼砌砖画的学术史回顾以及介绍本书的主旨与结构;第一章汇集作者所作的几项个案研究以及由此引出的综合讨论,特别是对近年新出土散乱画像砖进行了细致的拼合、比对和复原,发现了不同墓葬砖画之间的实质性联系;第二章讨论的是拼砌砖画制作过程研究,认为从画稿到模具再到墓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是集体性和历时性的产物,看似平面化的图像实际上是层累形成的结果;第三章则讨论的是技术背后所反映的南朝社会与艺术问题,在政治语境中辨析砖画出现的历史条件,在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趋势中思考砖画的地位和意义。附录文章研究了南朝陵墓石刻设置的背景,与砖画一样都是艺术进入南朝丧葬制度的突出表现,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南朝时期艺术创作与政治制度的联系。

基于对砖画工艺技术上的疑问,耿朔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将近年新出土各南朝墓的画像砖散砖进行复原再拼合、比对,结合各墓拼砌砖画题材、墓砖编号文字、位置顺序等信息,发现了拼砌砖画图像来源、设计制作、拼砌过程的一些线索,再现了南朝墓葬中拼砌砖画的整个制作过程。

 

(宫山墓竹林七贤砖画之山涛)

(宫山墓竹林七贤砖画之王戎)


(宫山墓竹林七贤砖画之向秀)

他得出结论:“当时有一组水平极高的模具,在较为集中的时间段里用它生产出多批次七贤题材砖画,存在皇家仓库一类的特定地点,是为达到使用级别的人而事先准备,而不是等到某位使用对象病笃或去世时才专门制作,也就是说并非为某一座墓单独制作。七贤人物无论是作为名士还是作为神仙进入墓葬,都应被视作时代性和制度性选择,与某位墓主的个人精神追求没有特定联系。”

拼砌砖画是南朝陵墓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设计构想到稿本到制作工艺再到拼合过程,承载的不仅是装饰上的功能,更反映出工艺技术、图像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制度。“这种墓葬装饰艺术从设计到施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绘制屏风画到画像砖被砌到墓中,间隔的时间恐怕也很长。我们看到,每个步骤的参与者都曾进行过处理和调整,以确保该步骤完备无虞。最后在墓中呈现出的虽是看似简单的平面化图像,却是一场工艺接力的结果,也是当时匠师技术水准、政府管理效能和丧葬制度实践的综合展现。”

可以说《层累的图像》是耿朔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的补充和延续。全书分为四部分,采用美术史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近年新发掘的数座重要墓葬进行详细分析,是目前对这类文物最深入和最全面的一次研究。读者由此可以熟悉南朝墓葬砖画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了解砖画制作拼合过程的全貌,探究南朝墓葬中的拼砌砖画所反映的南朝社会、文化制度,跟随耿朔推开南朝艺术的大门。

2.书影.png全书目录

序章

第一节  墓葬材料介绍与基础分析

第二节  南朝大型拼砌砖画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主旨和篇章结构

第一章  重要个案研究与各墓砖画关系探讨

第一节  石子冈5号墓画像砖的复原与比较

第二节  狮子冲南朝墓出土砖画和散砖的识别

第三节  金家村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砌砖画的形成

第四节  不同墓葬砖画实质性联系的综合讨论

第二章  拼砌砖画制作过程研究

第一节  图像来源

第二节  刻制模板

第三节  印制墓砖和刻写编号

第四节  砌筑墓室

第三章  技术背后:制度与艺术探析

第一节  砖画与南朝陵墓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砖画与“艺术自觉”

附录  “于襄阳致之”:中古陵墓石刻传播路线之一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名家推荐

耿朔的这本书,最精彩之处就是先对那些凌乱不堪的残砖进行复原。拼对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这不仅是烦琐的工作,更需要有扎实的历史考古功底。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该书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活用新出资料,为读者提供了既专业又易懂的读物。书虽小,但在具有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史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作者笔下,其视野必定不小。

——张学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耿朔从物质与技术层面入手,具体细致地讨论这组“经典”的制作过程、使用方式、年代序列乃至丧葬制度等问题。我期待着这类新材料、新方法、新试验不断积累,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拓展出新的天地。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11.作者图片.jpg耿朔,1984年生,安徽郎溪人,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后,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访学。在《考古》、《文物》、《美术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目前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与中国早期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新探》。曾任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第一季“国宝守护人”、第二季专家顾问,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