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资讯|“超越”的文化场域:西海美术馆首展重磅启动!

时间: 2021.8.25

2021年8月12日,经多年的筹划、设计、建设,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西海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美术馆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致力于通过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创新表达,为公众呈现经典与当代、时尚与设计、音乐及表演等各类艺术形式。

同日,西海美术馆启动汇聚国内外14位中坚艺术家作品的首展“超越”。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亚力克斯·卡茨(Alex Katz)、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刘小东、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宋冬、隋建国、徐冰、尹秀珍、喻红、张晓刚。

展览集中呈现他们的代表作或最新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国内首展,还包括艺术家为展览和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正如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所言,本次展览中的“超越”在超越他者与自我的人类精神之外,还象征着人们在疫情的启示下,超越社会框架和技术框架,与自然发生碰撞的一种精神。

“超越”展览现场

01在艺术中感悟“超越

疫情的骤然降临暂时模糊了人类未来的方向,而这种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却使当代艺术家们得以去探寻打破禁锢,回归本体的契机。在策展人张子康看来,危机的来临尽管造成了物理空间封闭的局限,但却难以阻隔艺术作品与思想的传播与涌动;而疫情及其带来的重重困境亦挑战和撼动了以往的规则与系统,这反而为艺术家们挣脱束缚,开辟新语言、研究新问题打开了局面,为其“自我超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超越”为名,西海美术馆首展汇集了14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旨在呈现他们的艺术生涯的共性,即不断超越自我。论及此,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展人范迪安先生认为这些艺术家的自我超越正体现在“以自己洞悉现实的目光对现实作思想性的关切,以独创性的艺术语言超越历史而建构视觉叙事新的经验。”[1]

图5 徐冰《背后的故事:烟江叠嶂图》,2021年,170x885cm 综合媒材装置 ©徐冰工作室.jpg

徐冰《背后的故事:烟江叠嶂图》,2021年

170 x 885 cm综合媒材装置©徐冰工作室

展览现场

纵观展览作品,艺术家依托各自的文化语境与历史脉络所孕育出的艺术创作与表达方式,探讨着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普遍困惑与共同境遇,质询着真实与虚幻、存在与缺失、无知与好奇、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博弈与平衡等议题。而通过展览“超越”的集中,这些困惑与质疑得以相互碰撞与释义,亦在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中磨合出崭新的文化活力。

展览中的一部分作品诞生于近两年,为艺术家在疫情期间或受疫情影响有感而发的创作,例如张晓刚和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创作,理查德·迪肯在疫情开始时、封锁之时创作的雕塑;一部分作品从未于中国本土展出过,此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国内观众,如刘小东和吕克·图伊曼斯的绘画,卡斯滕·霍勒的装置,以及比尔·维奥拉的视频作品;还有部分作品根据西海美术馆独特的展览空间在地创作,实现作品与美术馆的完美融合,例如隋建国的大型装置作品。[2]

图9。2.jpg

展览现场

而与开馆展“超越”这一主题相呼应,西海美术馆亦希望通过开馆展的主题为宣言,在艺术的领域,实现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西海美术馆的开放将续写西海艺术湾这处场所的记忆,共同发掘艺术潜力,不断超越,为更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和欣赏的平台,让走进美术馆成为人们的日常,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览现场

图13喻红《真相》,2020年,140x50cm,布面丙烯©由艺术家提供.jpg

喻红《真相》,2020年

140 x 50 cm布面丙烯©由艺术家提供

图14刘小东《过海关的姑娘》,2019年,60 x 70 cm,布面油画©由艺术家和MASSIMODECARLO提供.jpg

刘小东《过海关的姑娘》,2019年

60 x 70 cm布面油画©由艺术家和MASSIMODECARLO提供

02“超越”的文化场域:西海美术馆

它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建馆理念拥有像大海一样宽阔的文化胸襟,又在全球当代艺术发展中追求对已有美术馆型态的超越,使自己成为一个如同蜃景般映射现实而充满迷幻魅力的文化场域。[3]

——范迪安

图15张晓刚《关于睡眠5 号》,2021年,180 x 230 cm,布面油画©张晓刚.jpg

张晓刚《关于睡眠5 号》,2021年

180 x 230 cm布面油画©张晓刚

图16亚历克斯·卡茨《白玫瑰 9》,2012年,274.3x548.6cm,布面油画©由艺术家及泰勒画廊,伦敦 纽约提供.jpg

亚历克斯·卡茨《白玫瑰 9》,2012年

274.3 x 548.6 cm布面油画©由艺术家及泰勒画廊,伦敦|纽约提供

图17©吕克·图伊曼斯,由艺术家与卓纳画廊提供.jpg

吕克·图伊曼斯《深圳》,2019年

213.2 x 156.4 cm布面油画©吕克·图伊曼斯,由艺术家与卓纳画廊提供

当目光从“超越”这一展览本身拓展到承载其的文化场域——西海美术馆时,这座以国际化综合艺术社区——西海艺术湾(The Artists’ Garden)为依托的非营利艺术机构,构成了该社区艺术生态的核心机构。其理想正是超越单一的美术馆型态,集展厅、艺术工坊、音乐礼堂、艺术商店、餐吧区为一体,与社区内的艺术家驻留空间、艺术机构、机构美术馆、青年旅舍、写生码头、艺术酒店互动共生,打造有机联动城市自然生态、综合艺术社区、专业艺术学院的文化场域,以此激活当代人全新的感性想象、艺术体验与文化交流。

在《路易斯安那宣言》中,建筑师让·努维尔提出:“每个建筑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西海美术馆拒绝风格化,拒绝克隆的设计,12间展厅互相连通又相对独立,“在这里,美术馆不是一个界定的实体,而是在空间的转换中形成一个当代文化创造、体验和交流的魔方。”[4]而展厅外的景观则由法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Gilles Clément)设计,囊括原生海岸、户外花园、公共艺术陈列区等户外空间,让美术馆空间得以与周遭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对话。

西海美术馆外景

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落户西海岸,与艺术湾为邻,这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的艺术生态,也将为社区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持。西海美术馆将与其进行资源互补,使新型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打造 “以艺术为主体、以艺术教育为支撑”的世界一流艺术湾区。

美术馆所在的艺术湾社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设置了层次丰富的驻留空间,驻留期间通过公众开放日、媒体接待日的形式向观众开放,以展览、对话等互动形式建立艺术家与公众的情感纽带。美术馆还将关注青年策展人、青年艺术家等计划,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与年轻人一起成长,共同探索美术馆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展览现场

从艺术家的思考与诠释中,人类在面临共同的危机时以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来积极应对困境与局限的可能性得以呈现。这种“超越”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语言与创作手法本身,更体现在艺术家从苦难与困惑之中觉察出洞见这个世界的全新视角,并将其延展至对社会秩序、国际关系、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重思与反馈之中。

而从机构的立场出发,“超越”则体现在其对自身社会职能与责任的反思与构想。如何以艺术之名为出发点激活所在社区的活力,开放自我以连接世界?如何通过展览与文化活动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与精神,并通过当代艺术不断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格?这或许是西海美术馆在首展“超越”之后,仍将持续探索的议题。

据悉,开馆展“超越”于2021年8月12日至2022年1月6日期间面向公众开放,展览期间还将围绕每位参展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作品推出“超越”系列专项美育活动。

文、编/艺讯网

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致谢主办方

注释:

[1][3][4] 范迪安,“超越”展览前言,青岛:西海美术馆,2021。

[2] 张子康,“超越:西海美术馆开馆展”,青岛:西海美术馆,2021。

图23展览海报.jpg

展览海报“超越BEYOND——西海美术馆开馆暨首展”

总策展人:范迪安

策展人:张子康

展览总监:孟宪伟

主办单位:西海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8月12日——2022年1月6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5月-10月 10:00-18:30(18:00停止入场)

11月-4月 10:00-17:00(16:3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西海美术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银沙滩路1111号

公交:“青岛西海艺术湾”站(开发区50路)

停车场:美术馆设有免费停车场

参展艺术家:亚力克斯·卡茨(Alex Katz)、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刘小东、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宋冬、隋建国、徐冰、尹秀珍、喻红、张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