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名:《聚焦与失焦:传统在当下》
主编:宋晓霞
副主编:李学博
作者:王川、王彦慧
出版: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年
装帧:平装,167页
尺寸:28×21cm
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摄影实践案例和图像理论研究两个部分,分别由王川和王彦慧完成。该书探索了一种案例研究的新模式,即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审视相互印证的关联,逐步积累学术研究的鲜活案例和研究成果。其中王川的实践案例部分涵盖摄影理论梳理、创作笔记和百余幅摄影作品,王彦慧则系统梳理了西方的图像学理论在摄影研究和实践中的影响,并对王川的创作实践展开了批评与分析。
【目录】
再聚焦:传统在当下
速写本、走出去、照相机 / 002
换系统、数字化 / 020
照片 / 028
像素 / 050
再聚焦:龙和其他 / 068
日常 / 088
安置、修辞 / 106
写在后面 / 129
失焦:从图像、影像到幻象
对图像的渴望 / 141
柏拉图的洞穴 / 143
透视的发明 / 145
犹豫的影像 / 149
机械复制时代 / 151
描述与铭记 / 153
明室中的刺点 / 155
拟象与仿真 / 157
数字化的社会景观 / 159
回到日常,或者重新开始 / 166
后记(王川部分)
这本书最初的想法产生于更早的 2014 年。当时与谭平先生有过深入的沟通,从中我既获得了很多启发,更下定了决心。自2016年的初稿成型,核心内容虽然没有变,但是书稿结构、选图和版式却经历了几乎是推倒重来的重大调整。此间,时任科研处处长的宋晓霞教授不仅从整体思路到遣词造句多方指点,还亲自对英文翻译部分的文字给出了建议。对于当时仍然限于局部之内、处在过程之中的我来说,这些建议无疑既及时又重要。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的初中同学吴小兵先生的译文。长年旅居海外让我对他的英语造诣毫不怀疑,但是此番刷新认识的是他对艺术、对哲学的通达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他的主业是投资)。
本书试图尝试一种“案例研究”的新体例,这个想法的实现除了得到宋晓霞教授的鼎力支持外,关键人物还有余丁教授。经他推荐才有了与艺术管理学院旅法青年学者王彦慧老师的合作(否则不知道啥时候能认识)。他的参与,尤其是在法国浸淫十载的图像学理论造诣让我觉得踏实,也对这种模式更加充满信心。2017年,远未成形的书稿也曾出现在范迪安院长文件堆积如山的办公桌上。范院长总有这种本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抓住要点并提纲挈领地在学术高度和整体调子的把握上给出意见,这为本书的后续调整划定了方向。
诚如上文所述,这本书的设计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习惯性地首先去找我的老朋友、著名设计师何浩教授,希望他能操刀。但是最终我还是接受了他的推荐,开始与他的学生苗刚先生合作。我想说我们实践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最重要的基础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对如何把握内容与设计的关系达成了共识。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一定就是那个最难缠的“站在设计师身后的甲方”。书籍设计是最复杂的设计,幸好有苗刚先生以及后来接替他的龚奇骏同学的耐心和细致,在我看来这既是专业也是敬业,永远是设计中“疑难杂症” 的克星。
写完之后再次明白了什么叫术业专攻。白纸黑字让所有的写作短板展露无遗,这也是文字部分先后修改多达20余稿的部分原因。其间吴晶莹、胡经纬两位老师的反复校对让许多低级的文字错误跃然纸上,它们看上去虽然扎眼但我还是将悉数留存。李学博先生肩负丛书出版的推进统筹,在最后阶段协调各方巨细靡遗,他始终走在所有作者的前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也曾就大小问题多方求教,并得到了来自吴洪亮馆长、刘礼宾和邬建安等老师的点拨,这让我再次感到身边尽是能人。
范迪安院长在 2018年末全校科研大会上说,今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单纯的“能画”或“一心扑在教学上”都不能成为治学表浅、学术荒疏的理由。我以为这个要求不仅合理而且必要。身在学校担教授之名,最大的责任就是必须能持己见,在“知其然”的同时能够道明“所以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既是需要努力方能达及的高度,又是一种最为基本的要求。
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