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作者:邵大箴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页数:180
装帧:精装
ISBN:978-7-5356-9418-8
【内容简介】
《现代派美术浅议》是《邵大箴文集》(10卷)中的一本。《邵大箴文集》是对邵大箴先生当前的著作和文章进行系统整理、修订、编排与集合,当中收录的这些著作、文章和译著, 主要写作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 它们不仅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的美术历史和现状, 而且对20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美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分析,有清晰理性的个人判断。书中介绍的内容、艺术观点、分析方法、评论视角,乃至使用术语,在美术界有广泛影响, 促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现代派美术浅议》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最早对西方现代派美术进行介绍、评论和反思的经典著作,奠定了邵大箴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理论界的地位。
《现代派美术浅议》这本通俗的小册子,之所以在艺术界起了一些作用,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的环境,是时代使然,今日的再版,保存了对当时历史的一点记录和回忆。
【作者简介】
邵大箴,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及《美术研究》主编。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历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评委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主编,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提出殷切希望。邵大箴正是当中的八位老教授之一。
试读页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派美术的含义 001
第二章 现代派美术的起源 005
第三章 现代美术流派简介 055
第四章 现代派美术的特征 147
第五章 现代派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157
后记 168
【代序】
写在《现代派美术浅议》再版本前面
《现代派美术浅议》这本小册子的问世,有一段需要说明的经历。
我在留学苏联期间(1955—1960)就读于列宁格勒(今恢复旧名“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专业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因受当时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学院里的西方美术史课程只讲到印象派就结束了。印象派之后的一段艺术史,大家都很感兴趣,但只能私下在图书馆找些零星材料满足自己的好奇。莫斯科的普希金美术馆和列宁格勒的冬宫美术馆藏有十月革命前俄国收藏家珍藏的欧洲早期现代艺术家的许多杰作,其数量和水平不逊于西方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在当时处于半开放状态,只供专业人员凭介绍信参观。西欧的现代艺术历程与俄罗斯有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例如抽象主义的先驱人物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是俄国人,他们的创造对欧洲以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有影响。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前卫艺术思潮因支持社会变革而受到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进入建设阶段之后,共产党需要艺术服务于普罗大众和政治宣传,前卫艺术失宠,现实主义艺术流行。在西方声名大振的俄国前卫艺术家在苏联讳莫如深。这更增加了前卫艺术的神秘感和人们想了解它们的心情。学习美术史的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接触西方前卫艺术的。
对我起启蒙作用的两本俄文书籍是《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1940年,苏联《艺术》出版社)和普宁主编的《西欧美术史》。卢那察尔斯基(А.В. Луначарский)是苏联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和负责领导文艺的高级官员,很有哲学和文艺修养,思想开放,尊重文艺创作规律,支持创新,爱惜人才,对前卫艺术持同情态度。他的一些艺术观点和执行文艺政策中的一些做法曾受到列宁的批评。普宁(Н.Н. Пунин)是艺术史家,他主编和参与撰写的《西欧美术史》也于1940 年由苏联《艺术》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直写到20 世纪初,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有简要、客观的评述。斯大林肃反扩大时期普宁被当作“异己分子”镇压,《西欧美术史》也停止再版和销售。1957 年我难得在旧书店里购到一部残本,在学院图书馆里借出完好的书,请与我同班的同学奚静之把残缺的十多页文字用手抄的方法补全。我从卢氏和普氏那里得到的,与其说是知识,毋宁说是一种学术态度,一种对艺术的宽容精神。这对我一生有益。
试读页
我在学院里、在博物馆里受到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写实艺术的熏陶,当时我已坚信现实主义艺术有永恒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但从苏联艺术的状况中也深深感到,艺术的道路应该越走越宽。现代主义艺术中精芜共存,不能一概排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最后一两年,我一面忙于写关于古代罗马雕塑的论文,一面搜集西方现代艺术资料,俄文的、英文的,开始酝酿写这方面的文章。
1960 年回国后我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教授古代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术,并参与编写文化部的欧洲美术史教材,也想讲点和写点西方现代美术问题,政治气候不允许是显而易见的,自己也缺乏这样做的勇气。1962 年至1963 年文艺界气氛宽松些了,我帮助学院图书馆整理西文图书、画册,有机会接触不少留欧前辈艺术家带回来的图片和书籍,还读到一些不外借的介绍西方流派的书籍,包括英国学者里德(H.Read)的早期著作。这又勾起我心中长久以来想介绍现代派美术的意愿。“文革”前八年我经历政治上的狂风暴雨,胆战心惊,一直到1974 年后才稍安定,开始偷闲重操旧业,陆续写些片断的文字。1973 年末,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北京几座艺术院校合并成立了短命的、由江青担任挂名校长的“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简称“五七艺大”)。“五七艺大”招收工农兵学员,要求教师们编写教材和开设课程。其时“四人帮”虽然仍声嘶力竭地鼓吹一套极左言论,做最后挣扎,但因大的政治气候开始对他们不利,他们对“五七艺大”内部具体的控制变得力不从心,我写的上万字的“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介绍”竟然被美术学院悄悄油印成册,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鼓励。
试读页
1978 年改革开放热潮滚滚而来,我心中的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在大好形势鼓舞下,我修改、补充教材内容,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开设这门课程,并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做讲座,还在刚创办的《世界美术》杂志上连载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文章。这本《现代派美术浅议》的文稿,是根据1980 年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资料室整理的我的讲座记录稿修改而成的。这里要感谢河北美术出版社吴守明先生,他主动向我约稿,一再催促,方使此书于1982 年初问世,印了22500 本,这对美术史论书籍来说,是相当大的印数了。收到此书时,刚好是我被文化部作为美术教育代表团团员派往欧洲考察的前夕。我把这本通俗的小册子送给海外朋友,他们说,中国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开禁了,这是可喜的现象。海外学者熊秉明、画家彭万墀等先生都给我不少鼓励,还对小书提出一些宝贵意见。熊秉明先生详细阅读,和我讨论多次,还介绍我读有关西方“同情的批评”理论,婉转地批评我论述中的一些偏颇见解。他的指点迷津对我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很有帮助。
我深知这本小书是通俗读物,它之所以在艺术界起了一些作用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的环境,是时代使然。今天再版,并非它有什么学术价值,只算是对当时历史的一点记录和回忆。对我,则是一种鞭策;要继续努力做一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事,思想要解放,分析问题要客观辩证。
邵大箴谨识
2013 年12 月18 日于北京慧谷金色家园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