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新书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出版:《生物设计》威廉·迈尔斯

时间: 2022.7.22

1.png

【图书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

丛书主编:宋协伟/丛书执行主编:韩涛

书名:《生物设计:自然 科学 创造力》

作者:【荷】威廉·迈尔斯;景斯阳译;宋协伟校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680-7759-0

开本:16

页数:300

【图书简介】

生物设计旨在探索生物信息设计策略作为可持续创新的驱动力,开创新设计主题,为新兴的生物循环经济重新定义能源、水、空气、废弃物与材料的用途,是生态系统、合成生物学、计算机设计、数字与生物制造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学科。本书探讨了生物学在实验室外应用的令人激动的新方式,展示了大约70余项新兴实践,涵盖建筑、工业设计、时尚、医学等领域,将前沿科学与设计的实用性相结合。本书还包括实践指导,如设计师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技巧、常见问题和更多资源。书中这些项目将前沿科学与流行设计的实用性相结合,代表了可持续革命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

2.png

威廉·迈尔斯是阿姆斯特丹的策展人、作家和教师。他组织了众多国际展览,强调科学进步和新兴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史密森尼杂志》《科学》《人民报》和《圣保罗报》等媒体报道。威廉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库珀?赫维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都柏林科学画廊和鹿特丹赫特纽韦研究所担任多项职务。他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设计评论专业。

【推荐语】

设计师们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性: 设计师需要改变设计方法,重新确定目标,以解决环境加速退化的问题。”

——威廉·迈尔斯 

这个时代是危机与契机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指数型发展,生活与生产媒介迭代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对众多领域造成蝴蝶效应式的打击。在此背景下,《生物设计:自然、科技与创造力》这本书提出了当今设计师应该关注的设计议题、能够借助的科技媒介以及责无旁贷的生态责任。书籍通过大量的新兴案例说明了设计如何与生物学结合,设计师应该如何与生命科学家合作,涉及的议题包括生物设计、生态设计、材料设计、基因编辑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生物艺术先驱爱德华多·卡克、奥伦·卡茨等大师的专访,国际合作平台与机构的详细信息。本书兼具前沿性、交叉性与国际性,是众多艺术、设计学习者的教科书与参考材料。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自2014年教学改革以来,也新建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方向,例如“艺术与科技”研究方向, “危机与生态设计”研究方向,“生物艺术”研究方向等等。我们策划的未·未来三年展,艺术与科技三年展,北京数字媒体双年展,生态远见计划展览等已经邀请了诸多书中的艺术家与案例来中国与广大观众交流。本书在国外作为畅销书曾被多次出版印刷,如今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改革丛书被引进国内,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主编

序1(节选)

关键性设计

作者:宝拉·安东内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和设计高级策展人

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新技术(CRISPR/Cas9,仅一例)提供了连接自然和人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曾经的大胆假设正不断成为现实。这种转变在纽约的年度“生物制造”(Biofabricate)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 示。在2017年的第四届“生物制造”活动中,发布了许多有前景的新原 型和概念。比如:现代牧场组织(Modern Meadow)的非动物体制成的 液体皮革,以及现代牧场的材料中心Zoa与初创企业“螺栓螺纹”(Bolt Threads)从酵母中 “纺”出的丝质纤维。 

威廉·迈尔斯收集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研究,涉及各种规模的生物,从植物、动物到细菌、细胞,它们被用作建筑、图形或室内设计元 素。建筑师正在研究“湿建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居住水平,仿佛建筑是活的有机体一样;设计师正在考虑利用动物和植物制造出 新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工程师们正在设计新型的、可自我修复的建筑材 料;生物本身成为整个建筑系统的基础设施。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出现了 大量的讨论和调研,但是生物设计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假如它要在全 球范围内变得真正可行,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公众支持和财政资源。这本书 使我们产生了用设计的力量从内部来修复被破坏的自然关系的希望。 

序2(节选)

混合前沿 

作者:威廉·迈尔斯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兴的或者可以说是激进的设计方法,它借鉴了生命科学的研究,甚至首次将活体材料应用于结构设计、物体设计和过程设 计。本书的每一章介绍了不同的主题,从为改善生态环境而设计,到运用 思辨设计和艺术作为教学工具。总的来说,这里介绍的项目反映了从社会 常规的优先级顺序向可持续建筑和制造方法的过渡和转变。许多项目的共 同目的是推动设计师和生物学家之间的合作并提供令人激动的新形式和功能。 

书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极具启发性的生物设计实例。自本书第一版 出版以来,利用生物进行设计的方法就迅速传播,成为一些比赛、学校项目、博物馆展览、会议和书籍的焦点。此外,生物设计是许多产品和设计工作室的研究方法,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入市场,如实验室生产的皮革、以藻类为材料的餐具或自我修复的混凝土填充物等。 

生物设计比许多受生物启发的设计和制造方法更进一步。与仿生学、“从摇篮到摇篮”,以及广受欢迎但又模糊得令人沮丧的“绿色设计”不同,生物设计具体指的是将生物体或生态系统作为基本组成部分, 增强设计作品的功能。它超出了仿生学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生物整合,消解了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界限,形成了新的混合类型。 

序3(节选)

专访威廉·迈尔斯 

采访人:景斯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召集人

1. 背景 

景斯阳(下文简称景):您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生物设计、生物艺术和生命科学,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交叉学科。在您的研究之初,有哪些人和事帮助和启发了您?

威廉·迈尔斯(下文简称迈尔斯):我想到的人是爱丽丝·特姆洛(Alice Twemlow)和保拉·安东内利。他们用各自的教育和策 展工作鼓励我拓展对设计和艺术的定义。特别是,保拉在纽约现 代艺术博物馆(MoMA)组织了“设计与弹性思维”(Design and the Elastic Mind)和“与我对话”(Talk to Me)等展览,这些展 览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爱􏰀丝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开始了 一个新的设计评论项目,我也参加了这个项目。启发我的事件 包括“基因空间”在纽约的启动,“基因空间”是美国第一个社 区生物技术实验室,我支持它并为其授课。另外,我在库珀·休 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on Design Museum)有了第一次策展的经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成长,它 教会了我如何组织展览与写作。 此外,我还应该提到一些启发我的书,其中包括《从摇篮到摇 篮: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Crandle to Cran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仿生学》(Biomimicry)和《太阳、 基因组和互联网》(The Sun, the Genome, and the Internet)。

6.为危机设计 

景: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特别是新的大流行病之后,生物设计能为世界做些什么?与其他类型的设计相比,生物/生态设计的优势是什么? 

迈尔斯:我认为生物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它以一 种负责任的方式与生物圈结合,可以帮助保护或增强生物圈。气 候变化使工业和商业的“去碳化”变得更加迫切,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破坏脱钩。这场新冠大流行提醒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很重要的,而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要接触许多生物,从植物到土壤中的微生物,以获得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很多迷人的研究正在进行,关于我们如何设计室内甚至室外空间,以支持那些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物体,例如,生物学和建筑环境中心研究机构及“生 命体”公司(两者都位于美国)的作品。 

7. 研究与就业 

景: 生物设计/生态设计的未来是什么?您对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在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上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吗?在这个新兴领域,未来的就业领域是什么? 

迈尔斯: 就业机会很多,而且在不断增加。我们可以而且必须用基于生物材料的系统和产品来取代基于化石燃料的系统和产品, 这个想法终于被许多人接受了。现在人们对改变这些现象的投资和兴趣越来越大,并支持那些正在进行这些改变的年轻公司。人们还应该意识到,在选择工作地点或投资公司时,在世界大 部分地区,农业(食品)和医药(药品)的生物应用受到高度监管,可能很难进入,但在工业设计、建筑和材料技术领域,更容易获得工作和制造产品。 

10. 建议

景:回顾您的生活,请您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建议。 

迈尔斯:每年找几次能给你建议的导师。导师应该是这样的人: 从事你有朝一日想做的工作,比如高级设计师、策展人、教师,无论是什么。要确保这位导师愿意奉献一点时间; 如果不是,那就找新的导师,没关系,外面有很多这样的导师。一个好的导师会投入精力指导你的专业和个人发展,也能在他们认为你犯错的 时候告诉你。我的另一个建议是表达你的热情,永远不要害怕问问题,也不要担心做一些你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做的事情而显得愚蠢。 

【书籍目录】

序言:关键性设计 混合前沿 超越放生

第一章:建筑混合物-居住构筑物与新生态混合物

第二章:生态物工程-工业与机械过程的替代物

第三章:实验性功能-思辩物、教学与激发试验

第四章:动态美学-从拍卖行出圈的艺术品

第五章:项目与合作机构汇集-21世纪的协同效应

第六章:合作要点

访谈

艺术家简介

图片来源

引用

致谢

【书籍节选】

3.png4.png5.png截屏2022-07-22 上午10.50.26.png7.png8.png9.png10.png截屏2022-07-22 上午10.51.54.png12.png13.png

特别鸣谢

央美术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副院长韩涛教授,副院长张欣荣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王娜编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团队:美术编辑 西禹宁/丛梓健/于天一、助理编辑 吴景茜/王东翰/邓佳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介绍        

设计学院自2014年启动教学改革,放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从人才识别、学科重塑、空间交叉、师资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多措并举,以“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产业设计、设计研究”六大维度进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多元学科领域,形成交叉合力,服务于国家最关心课题。在1.0到6.0的升级过程中,设计学院打通专业壁垒与传统学科划分,加大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比重,并通过专业升维整合、创新创造,打造生态危机设计、社会设计、出行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管理、艺术治疗、系统设计、服务设计、健康设计、设计批评与策展等新型专业方向,形成立足生态意识,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为研究与实践场景,为人类未来存续的时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跨学科交叉教育矩阵格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以21世纪信息、数字技术激进发展为背景,以新一轮产业变革与交叉融合为契机,以全球生态与文化社会转型为视野,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行动目标,以设计学院三十年发展为历史基础,以2015年以来教学改革为实践档案,计划于2022至2024年三年间,与高教、机械、华中三个重要出版社合作,系统推出二十册规模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丛书》。

《丛书》将以学科、学院、学术为逻辑线索,分别重点关注广度、高度、深度,形成层层涟漪般展开的三个文库系列:一是“学科教材建设”,重点关注科学性建设,普适性推广;二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聚焦历史性回溯,批判性创新;三是“学术前沿译丛”,重点导向新领域培育,新方向引领。三个系列将理性研判全球发展格局与社会形势,深入梳理中国设计教育与学科发展历史,系统归档设计学院三十年发展历程,重点记录设计学院六年来改革创新经验,耐心培育前沿课程的研究方向与成果,科学凝练新时代学科发展经验与共识,交流分享交叉创新专业的探索性教学方法,档案化课程教材现场辩论与交流情境,谱系化学科创新发展新格局与新路径。

《丛书》由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主编,副院长韩涛教授为执行主编,设计学院数十位教授与专业方向带头导师为作者,从多个维度,记录中国新时代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学科建设探索与反思。目前出版的《生物设计》是“学术前沿译丛”系列中的第一本,由景斯阳老师翻译,敬请大家关注,敬请专家学者指导,期待与广大同仁深入交流。

【出版预告】

《智慧城市:一种空间化的智能》

(Smart Cities:A Spatialised Intelligence)

作者:【法】安托万·皮肯(Antoine Picon)

14.jpg安托万·皮肯,法国G. Ware Travelstead 建筑历史与技术教授,哈佛研究生院博士课程(PhD&DDes)联合主任,凡尔赛国家高等建筑学院-ENSAV-科学委员会成员。本书作为他本人一项历时15年的调查的最后一个部分而出版,这项调查所涉及的内容正是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日益强大的力量以及空间变化和文化、政治之间的动态联系。

《智慧城市:一种空间化的智能》以案例阐述为主对概念及实践进行分析,从城市在面对空间智能逐步出现时所经历的转变及随之而来的考验开始对社会政治影响进行讨论,着重讨论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以及引人注目的成就,在结尾处重申合作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智慧型城市所面临的智能的挑战。 

“我们的城市正处在一场彻底变革的边缘,这是一场规模堪比当年工业革命的智能革命。”

——安托万·皮肯

生态远见计划

生态远见计划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设计、活动网络,通过跨学科的碰撞,探讨人、自然、技术的三元关系并为生命、地球和可选择的未来提供倡议与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生态远见计划定期邀请设计师、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决策者、公益组织等行业领袖,以访谈、讲座、展览、项目等形式作为催化剂,为危机时代提供综合的媒介、工具与解决方案。

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

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与生物变异、科技爆炸性增长、全球系统性变革不可逆转地塑造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态危机设计是以自然和生命为本的新兴设计学科。生态危机设计基于广义生态学,以生命科学、合成材料科学、地理信息学、气候学、未来学辅助设计科学,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测,并提供非“一次性的”,具有长期主义的、弹性的、多层次的愿景和开放式解决方案,为生命、地球和可选择的未来而设计。生态危机设计基于设计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性的调查,开发新的研究和交流工具、建立新的方法论,来促进对当今复杂现实的更深入理解,在系统、材料、资源、技术、社会和话语可能性方面提出变革性的干预措施。研究的关键词有:气候货币、后碳设计、响应式环境、超物体、人类世、生命制造、第三自然、生态资本、星球改造、气候设计、弹性设计、合成生物学设计、负碳制造、资源创新、人类福祉、危机与适应力等。

“生态危机设计”汇集各种知识框架,从人文主义到生态学,从动植物权利到人工智能,从人类世到第三自然,从地球核心到外层空间。在空间尺度上,从XS尺度的生物制造到XL尺度的地球工程,进行系统性地创新规划与设计;在时间尺度上,在短期、中期、长期维度下将知识重组并创新。该方向希望培养一个从业者社群:如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具有人文和科学研究背景的全域型人才,撬动资源,将设计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工具参与到不同类型的组织中,更新设计文化,引领变革,定义未来之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