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莫忘初业第一程——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于央美美术馆展出

时间: 2022.9.23

2022年9月20日,在学生返校开学之际,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展览“莫忘初业第一程——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面向校内师生开放。展览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通过梳理馆藏藏品,以及从私人藏家手中获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分“美育与美校”“教授与学生”“课程、讲义、课堂”三部分,带来了一幅早期北平艺专国画课堂的生动历史图像,同时也提示着每一位美院人莫忘美育事业“第一程”。

北京美术学校历史沿革

展览第一部分“美育与美校”,“美育”部分梳理了民国时期与美育救国思想同时出现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体育救国、读经救国、宗教救国等思想。与之相呼的“美校”——北京美术学校,以一张放大呈现的北京美术学校旧址(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平面图,和多张珍贵的校景历史照片试图建构出北京美术学校的立体形象,也为观众还原出学校的早期历史沿革。

1917年,在蔡元培的亲倡下,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美术学校”,时任教育部总长的范源濂令郑锦自10月30日负责筹办。筹备一个半月后,教育部认为学校“所拟各条,尚属妥协,应准照办”。学校提倡以美育为办学目的,设绘画、图案两科。1918年3月接连数十日,《北京日报》头版刊出学校招生广告,同期又在上海、武昌等地招生并设置考场。第一届中等部五年制两科共招收学生32人。

1、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平面图.jpg

1、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平面图 (2).jpg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平面图

同年4月15日,在北京京畿道南沟沿模范小学旧址上筹建的北京美术学校正式成立。据学者研究,学校有大礼堂一座兼作展览厅,另有大小画室23间,办公室、保管室、图书室、制作室若干,并设有男生寄宿宿舍,以及饭堂。

2、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一——学校大门.jpg

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一——学校大门

3、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三.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三

4、1927年北京艺术大会期间林风眠与同事在学校二门前的合影.jpg1927年北京艺术大会期间林风眠与同事在学校二门前的合影

5、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六.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六

6、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二——大礼堂.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二——大礼堂

7、1927年艺专学生作品展.jpg1927年艺专学生作品展

8、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八.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八

9、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七.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七

10、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五.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五

11、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四.jpg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四

在留存下来的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平面图中,依旧可辨当初“北美”创建时的校园模样。沿着历史照片中留下来的足迹线索。我们从学校前门进入,沿着影壁向右手前行,一路经传达室、院警室、院医室等前行,经过月牙门,向前一路直行可以瞻仰为学校牺牲烈士所建方尖纪念碑,而向左前方前行可以进入兼做展览厅的礼堂。

“北美”开学不久,郑锦向教育部呈请拟添高等科。7月15日,教育部批准设立“北美”添设高等部和高等师范科,以培养高等美术专门人才及中学师资,并行设立中国画科与图案科。1919年,学校获准设本科。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又升格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学校在停办数月后复课,增加戏剧和音乐二科,并于9月15日改名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0月由教育部批准定名“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927年,北京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学校改名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1928年因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京师大学改为国立北平大学,艺专改名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第二年,艺术学院开设建筑系。

12、展览现场.jpg

展览第一部分“美育与美校”现场

1934年,经过合并与停顿,学校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一直到1938年,北平沦陷,日军将艺专校舍充为军用。学校南迁至湖南沅陵,北平与杭州两所国立艺专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业学校。艺专留守部分几经迁址,难寻安身之处。1938年暂时在东总布胡同稳定下来,艺专改称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此后,位于京畿道的老美院校址不再使用。

1923年的入学考试

在展览第二部分“教授与学生”部分呈现的一份1923年的入学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招生,除了需要具备本系专业作图的功力外,还需测试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理化、博物等方面的知识。

1923 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入学试题 ,出自《云南旅京学会会刊》 1924 年 [第5期] ,153-156页1923年13、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入学试题(梳理版).jpg

1923 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入学试题(梳理版)(请横屏观看)

具体到国画系学生,专业考试要求各临一幅山水、花卉,需要自己画一幅作品;英文考试则需要完成10个句子的单词填空,找出5个英文句子的错误并改正,进行小段文字的中译英;数学考试测试算数、代数、几何等知识的掌握;历史地理需要回答四道大题,涉及古代孔墨思想异同、当时的世界时事战争、亚洲重要山系与古代文明的关系,中外瓷器的比较;理化测试光线屈折定律,融解热、气化热,分子式;博物需要论述动物形态、色彩与居处的关系,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动植物对于绘画上之关系。

《曦光》杂志第一期,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编

在展场中呈现的一本由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编的首期《曦光》杂志中,刊发有国画研究、写意用笔、古代书画、日本绘画、治印、模仿与创作、读画、艺术精神等文章,并附有多篇创作类诗词,可见中国画蕴含之深。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杂志回顾了中国画系的创建初衷:

本校成立,最初即有国画系之设。其目的在整理吾国固有之艺术,采取科学方法;希望产生一种新的艺术,以适合现代之趋势,而恢复过去曾经震动全世界独霸东方之荣誉。师生合力,以此相励;十年于兹,未敢稍息。方今世界文明日进,艺术与科学,因时俱新。欧洲绘画,几欲支配全球;日本崛起,将夺中国之席。再不振作,何以自拔?同人等每念及此,戚然以惧!维思救国争光,匹夫有责;切磋砥砺,愿与共勉。故今出此刊物,俾同人得尽量发表,与社会有接近之机会,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复拘于年限,识见未广,读者进而教之,幸甚,幸甚!

展览现场

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中国画科同样经历了绘画科、国画系,1934年又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到1954年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8年称中国画系,及2005年沿用至今的中国画学院。中国画学科也完成了从新国画、水墨画、现代水墨到当代水墨的转型发展,正可谓“以适合现代之趋势,而恢复过去曾经震动全世界独霸东方之荣誉”。

国画系第一堂课

在“课程、讲义、课堂”部分,首次展出早期北平艺专的9位中国画名师,萧俊贤、贺良朴、萧谦中、王梦白、邵逸轩、朱葆慈、汪公严、郑曼青、王雪涛的 70 余件珍贵课徒画稿。这些课徒画稿大都是1920年代学校为学生制作的,并一直在中国画系延续使用多年,其中萧俊贤先生的课徒画稿可追溯至1918年建校之初,一直珍藏在学校中,距今已有104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历史的最早见证之一。

山水画稿片(之九) 萧俊贤 约1918年 纵28厘米,横33厘米.jpg山水画稿片(之九) 萧俊贤 约1918年 纵28厘米,横33厘米

山水画稿片(之七)萧俊贤 约1918年 长,28厘米;宽,33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山水画稿片(之七)萧俊贤 约1918年 长,28厘米;宽,33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山水画稿片(之四)萧谦中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山水画稿片(之四)萧谦中 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山水画稿片(之五)贺良朴约1922年 长,34厘米;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山水画稿片(之五)贺良朴 约1922年 长,34厘米;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山水画稿片(之五)萧谦中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山水画稿片(之五)萧谦中 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山水画稿片(之六)贺良朴约1922年 长,34厘米;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山水画稿片(之六)贺良朴约1922年 长,34厘米;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花卉画稿片之(四十五)王梦白 1922年 纵31厘米,横33厘米.jpg花卉画稿片之(四十五)王梦白 1922年 纵31厘米,横33厘米

花卉画稿片之(五十三)王梦白 1923年 纵44厘米,横32厘米.jpg花卉画稿片之(五十三) 王梦白 1923年 纵44厘米,横32厘米

花卉画稿片(之三)汪公严 1924年 甲子新秋 长,32厘米;宽,43.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花卉画稿片(之三)汪公严 1924年 甲子新秋 长,32厘米;宽,43.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花卉画稿片(之一)汪公严1924年 长,32厘米;宽,43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pg花卉画稿片(之一)汪公严 1924年 长,32厘米;宽,43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着意于营造“国画课堂”的意象,通过珍贵馆藏精品与校史资料的展示,带领观者回到百年之前的艺专中国画系课堂,体会中国画学传统在学校中的传承与积淀,唤起观者对于百年之前历史的思考。

展览现场——营造“国画课堂”的意象18、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画系课程设置.jpg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画系课程设置

19、艺术专门学校第三版同学录.gif

艺术专门学校第三版同学录

20、1928年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生寄语.jpg1928年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生寄语

返身离开展览,经过入口处设置的动态影像——“艺术专门学校第三版同学录”。在这本小小的同学录中,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学生题写的祝辞“他年令誉寰中满,莫忘初登第一程”赫然入目。他提示毕业学生莫忘“初登第一程”,亦铭刻在了后世每一位美院人的心中。

编/杨钟慧

现场图/李迪

历史照片&作品图/央美美术馆

展览前言:莫忘初业第一程”——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

一百〇五年前,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说”,将“美育”看作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方式。一大批对于美育、美术抱有极大希望的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的学校教育,培育人才,增强国人审美,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民族的复兴。

一百〇四年前,1918年4月15日,北京美术学校的成立,是美育救国思想实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更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画系。在初创时期的教师心中,美术学校的育人目的不仅是对于技艺的培养,培养一个能够了解中国艺术审美,改造社会的人才,才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早期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核心陈师曾、萧俊贤、姚茫父等都是提倡“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的中坚力量。1922年,陈师曾写出《文人画的价值》,认为中国画是进步的,提出中国画学习当中重要的“人品、才情、学问、思想”。在教学中,艺专一直坚持重视临摹教学的传统路线,以学古知新为内核的分科入门、临摹为本、旨在创稿的课程建设,为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但是,由于史料和作品的缺乏,对中国画最初进入学校教育的这一段历史一直并不是很清晰,研究很难深入开展。许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师也因历史变迁而被后人所淡忘。幸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年在馆藏整理中,重新发现了萧俊贤、贺良朴、萧谦中、王梦白、邵逸轩、朱葆慈、汪公严、郑曼青、王雪涛等9位早期在艺专任教的中国画名师的一大批课徒画稿留存,根据考证,课徒画稿的创作时间从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建校之初一直延续至1920年代末,是目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入藏最早的一批藏品。这一批珍贵的课徒画稿是当时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讲义,涉及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相对完整的展现了中国画教学的由浅入深的临摹方法。从饱含历史沧桑的名师课徒画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笔墨间的传承和思考,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独特韵律,它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北平艺专的中国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次展览,以这批馆藏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课徒画稿为基础,综合新近修复的早期北平艺专的学生作业及同时代的珍贵史料,绝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通过作品、图表、文献、照片等方式,钩沉、勾勒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教学的方法与面貌。在图画讲义中,在教授论述中,在历史图像中,寻找中国近代中国画教育的初型和初心,并探讨一直在教学中传承的“精研古法”“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与美育救国的时代背景的紧密关系。

本次展览题目取意自1928年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生题写的祝辞——“他年令誉寰中满,莫忘初登第一程”。莫忘百年之前美育事业的初心,莫忘在美育刚刚起步时期北平艺专先贤做出的努力,以及留下的宝贵遗产。

“莫忘初业第一程”,发现百年来的变与不变,再次审视近代国画教育的初心的感人之处。

 策展人:李垚辰

2022年9月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jpg展览时间:2022年9月20日-2022年10月2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层展厅

因学校疫情防控要求

目前展览仅面向校内师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