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7年5月11日下午,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军械库和处女花园拉开帷幕。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文化参赞许蓉、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长刘江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阎东、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参展艺术家以及国内外艺术界和媒体等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克里斯汀•马赛确定的主题为《艺术永生》,旨在成为“为艺术家而设计”的一届双年展,将艺术家置于第一线,为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提供机会。而以《不息》为题的中国馆,通过由“艺术家为艺术家而策划”的展览,展示出了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它以当代和民间积极融汇的方式,阐释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永生的奥秘。苏绣大师姚惠芬不仅将以精湛绝伦的上百种针法再现《骷髅幻戏图》,还参与了汤南南《遗忘之海》的创作。邬建安与皮影大师汪天稳已经多年合作,在此展中针对马远的《水图》和山海意象进行了新的创作。此外,几位艺术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互动,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样,整个展览形成互文性的集体创作网络。在这个交叉合作的网络中,绵长的传统分别由当代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所继承和创新。
中国馆可谓一部古典艺术的雅集,艺术家们在合作的游戏中,激发各自的潜能,把合作艺术家的创作作为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灵感与机缘。不同于浪漫主义时代的个人创造神话,在无穷尽的更古老的传奇中,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既是一个应答,又是一种开启,总是在期待、在唱和,总是可以加以批注和题跋。中国艺术是一个不息的方案,它迄今尚未完成。中国艺术史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卷长卷的一段,其后延绵不尽的题跋,既是评论,也是崭新的创造。这卷长卷会无限铺开,永无穷尽。
这样一场新老艺术家之间重重叠叠的唱和与对歌的雅俗,聚集起来的是不息的能量场。正如《愚公移山》的神话告诉我们:“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恰恰是艺术和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开幕式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阎东,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发表了讲话。
郑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意两国关系蓬勃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项盛事。展览从中国传统艺术土壤中选取了独特的观察角度阐述中国文明孕育的哲思,展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进化。
阎东在讲话中说,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由中国文化部支持,策展人邱志杰以“不息”回应“艺术永生”,通过4位艺术家的创作,以多样化的艺术语境,呈现当今中国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些语境强调展览空间的“叙事”性,从而也增加了中国馆本身的认知度。
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在介绍策展理念时提到,在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并不在意不朽,而是追求不息。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不朽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生生不息的愚公家族面前让路。中国神话和古代文本中遍布着各种变化的故事,同样充满一股不息的能量。与太阳赛跑干渴而死的夸父,用小石头试图填平大海的精卫鸟,用十三年时间整治大洪水的大禹……这些不息者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不息”,正是我们关于“永生”的回答。
此外,一场名为《不息-移山填海》的多媒体皮影表演引发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传统的碗碗腔皮影、实时录像和动画VJ、自动机械表演等,将两千年历史的皮影带入了崭新的境界。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传承人们、此次中国馆的艺术家、策展人和工作团队,连同在威尼斯艺术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们都投入了这场精彩的表演。
中国馆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支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协办。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中国馆的展览将于2018年春节期间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同时展出。
文、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