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焦天龙:良性互动——香港艺术与大陆艺术

时间: 2015.3.23

采访时间:2015年3月14日 
采访形式:现场采访
受访者:焦天龙,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部主任
采访:杨延远
撰文&编辑:朱莉

记者:三月中旬香港将迎来2015年度最重要的艺术盛事——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巴塞尔艺博会自2013年进驻香港以来,为亚洲艺术市场打开了新的篇章。这是亚洲首个严格按照世界顶级艺术博览会标准打造的展会,除了香港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您认为巴塞尔艺博会为何会将整个亚太地区的艺术中心选在香港?这样的盛会将为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艺术行业发展带来什麽样的机遇和挑战?

焦天龙:这个艺博会很好,他们去年来我就参加过,今年又特意来看。很多人从国外专门赶来看这个展览,参与这个展览,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影响力。选择香港,可能有多方面的考虑。因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大都会,方方面面都比较便利,便于国际性的交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至少我很多在美国的博物馆的同行,都是计划来的。去年他们大部分都来了,今年因为在纽约也有一个亚洲艺术节,正好跟这个冲突,所以好多人来不了,但是我还是过来了。你们也看出来了,这次展览集中了这么大批量的艺术家来进行集中展示,很多其他博物馆也进行配套的集中展示,香港的影响力之大毫无疑问。

记者:香港巴塞尔对于收藏家拓展自己的收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那您的身份是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中国部主任,对您而言,您对哪一类型的艺术作品更感兴趣,为什麽?

焦天龙:我们是亚洲艺术博物馆,所以不言而喻,我们对亚洲的艺术都感兴趣。因为博物馆和收藏家还不完全一样,我们注重的是跟我们博物馆的宗旨、发展战略有关的艺术品。所以凡是反映当代亚洲尤其是中国这种当代艺术形象的,比较有影响的艺术作品我们都感兴趣。这倒不是说我们有那个财力能买,但是我们希望了解,也希望跟这些艺术家有关的画廊建立联系,我们也办过相关的展览,我们跟很多人都联系过。包括刚才说的徐冰先生,他的作品在我们那展览过。所以这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对收藏家来讲,我想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也就是对当代艺术有兴趣的收藏家,我昨天晚上就已经见到了一批从美国过来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专门赶到这儿来。

记者: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收藏是不是既有古代亚洲的一些艺术,也有当代的亚洲艺术?
焦天龙:对,我们从古到今都有。

记者:现在侧重点是哪个更多一些?

焦天龙:我们目前的藏品还是以古代艺术为主,但是我们当代艺术也在逐渐地增加。

记者:我们所熟知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为展示和销售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除了商业目的和全球艺术市场“晴雨表”的功能,它是否对当代艺术家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艺术家需要去特别关注艺术博览会或艺术市场所反映出的“未来趋势”吗?

焦天龙:我想肯定会有影响。因为这种博览会本身就是艺术家展示自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场合。这么多艺术家聚集一堂,作品都在这,肯定互相之间有影响。但至于说对每一个艺术家他的具体影响,我想还是要因人而异。

记者:您认为这个影响是积极的吗?

焦天龙:我认为是积极的。但同时当然也有这种商业的运作在里面,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至于对每个艺术家影响如何,那又因人而异。

记者:2014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吸引了6.5万人蜂拥而至,这是否能说明亚洲艺术市场的潜力之巨大?
焦天龙:我想这个应该是这么理解的,亚洲的艺术潜力非常大。不过巴塞尔不光是反映亚洲艺术,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

记者:以您专业的观察来看,现在亚洲艺术的走势是好的吗?

焦天龙:我想现在亚洲艺术已经逐渐和世界主流艺术走向一种良性的互动,已经很难再讲严格的“亚洲艺术”。好多艺术品已经分不清地域,不像我们古代的绘画,一眼就看出是日本的、中国的、印度的。亚洲艺术同样还是有一些特色的,但好多人还是更爱国际化的艺术作品。所以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吧。

记者:作为收藏家来讲,您对香港的文化和艺术生态,还有香港本土的艺术家有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焦天龙:我对香港本土艺术家的了解严格来讲不是特别深。我知道香港有一批非常活跃的艺术家,香港本地也有很多热心人士在促进艺术的发展。比如说他们在建博物馆,还有当地艺术的中心都有很多,画廊也很多,所以再加上巴塞尔,这肯定会对香港本地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很多当地艺术家可以在这开工作室,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影响吧。

记者:过去的二三十年间,香港与大陆艺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甚少。近几年,随著香港成规模的艺术活动越来越丰富,这样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您如何看香港艺术与中国(大陆)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

焦天龙:我想那是个良性的互动,以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且大陆的艺术还是更活跃一些,至少目前趋势是这样的。

记者:好的,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