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霍显光:我为什么收藏当代水墨

时间: 2015.3.23

采访时间:2015年3月14日
采访形式:现场采访
受访者:霍显光、吴丽明夫妇,收藏家 
采访:杨延远
撰文&编辑:朱莉

记者:巴塞尔是一个非常世界级的博览会,对于像您这样的收藏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扩展自己收藏的机会,您对什么样形式的艺术品比较感兴趣?以及为什么会对这方面的艺术品感兴趣?顺便再简短的介绍一下您收藏的范围。

霍先生:我们两个都是在英国读艺术的,大约七八年前就开始收藏了,一开始没有很认真地做收藏,更多是去看。然后就认识到Ora-Ora画廊的老板,教了我们很多关于水墨画的东西。我们就有了一些兴趣,也去看他第一届展览,郝量的画展,我们就买了三幅,从那年开始正式收藏,可以说是缘分吧。因为我们看了那幅画觉得好喜欢,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们对新水墨产生了一些兴趣。其实我们也很喜欢当代艺术。我们有几幅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我们没有要刻意去买这个画,我们在伦敦一段时间,去看画廊就看到这个,我就很喜欢。回到酒店就立刻打电话,就买了,就是这样,真正的开始买画。

Ora-Ora画廊介绍了很多画家给我们,我们不一定是全部都会去买,这一定要看那天我们有没有去他的画廊,去参加他的展览。去了之后是不是喜欢那幅画。我们要看它能不能打动我们,不是为了这幅画会不会提高价值才买,我们不是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喜欢画。

记者:您作为藏家,对香港本土的艺术家的了解是不是很多?您怎么看香港的艺术和整个大陆艺术以及世界艺术这之间的关系?

霍先生:首先香港的艺术我们都不是懂得很多,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国内的艺术家有很多资料我可以去看,很容易就到手,可是我会觉得香港的就比较困难。我觉得不一样因为香港跟国内的两个环境不同,两种艺术对我们来说都很有意义。

记者:你们下一步可能会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香港本土的艺术家吗?

霍先生:对。

记者:香港的巴塞尔去年吸引了6.5万人来看这个展览,今年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量级的展会,它给香港的艺术界或者是亚洲的艺术界会不会带来一些冲击或者启示,能不能说明香港或者亚洲的艺术市场正在崛起?

霍先生:应该是可以这样说吧。如果就停在巴西就不好,我希望这是个开始,然后我很希望香港这个M+美术馆快一点做好,不要只有一个,要多一点。不是一百家,而是三百家,可以带来不同的思想给更多人去看,去明白什么是艺术。艺术是很好的教育,是一种财富,让人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而且并不存在油画的价值高过水墨这样的事,比如你画一幅水墨画,不只是那幅画画完了,画画用的纸、毛笔,是需要好多师傅去制作的。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也需要有人来保护。

记者:传统绘画里面的很多工艺可能慢慢流失掉了。

霍先生:对,如果流失掉我会觉得很可惜。我们时常去日本,因为我好喜欢他们的传统文化,他们保护得也很好,一些很旧的方法他们还在传承,因为他们保留、他们珍惜,中国更多的是比较新的东西。

记者:所以你们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担忧。

霍先生:对,我觉得可惜啊。传统的文化和技术最好不要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