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接力”采访丨范迪安:接力老一辈学术传统,构建美院的百年辉煌

时间: 2015.7.16

2015年7月7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接力——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写生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一次纪念抗战胜利的集体创作,这是一次对中央美院中青年教学、创作队伍的集体检阅,这是一次对中央美院“写生创作”学术传统的线性梳理。在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了中央美院艺讯网专访,从新时期的美院发展角度谈到为什么要组织这样一次展览,也对“写生”和“创作”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新建议。

采访时间:2015年7月7日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接力展”现场
采访编辑:张文志

中央美术学院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学术传统的认识,特别是传统中那些富有思想性、文化性价值的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百年老校”但这个词背后意味着什么,我想是值得所有教职员工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学院在部署百年辉煌,也就是迎接中央美院建院100周年的总体工作中,特别注重推动我们的教职员工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研究美院的历史和发展。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提到抗战,在我们中央美院的历史中,在美院老前辈的创作中,就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艺术业绩,从徐悲鸿到蒋兆和,从董希文到古元、李桦,无论是当时的解放区还是国统区,抗战美术都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重大主题,当年很多艺术家比我们今天的年轻教员还要年轻,有的奔赴延安,有的战斗在前线,有的坚守国统区,在简陋的条件下,在烽火岁月里,坚持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国难家仇,唤起民众,鼓舞士气,为全民族抗战谱写了丹青史诗。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有着这样的人生和艺术追求,这就是一份极具文化关切的精神传统。所以在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年份,学院就考虑如何能够更好地组织我们的中青年教师投入一次集体创作,以体现精神的“接力”。

其实,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各专业以及附中的老师群体,从去年开始就投入到抗战主题的创作中了。比如叶南、石煜老师在带学生春季写生的时候,就走向了当年的抗战遗址故地,也有的老师在个人写生时选在了抗战故地,比如林笑初老师就到了古北口写生,带着对历史的追怀去感受风景,附中的老师正在集体创作“洛川会议”。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及时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商讨,逐渐形成了展览方案。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7月7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能够在一起举办一次纪念抗战的美术展览,我想人生大概只能遇到一次,我们要珍惜人生中面临的很多重要时间节点,这能够让人生发更深层次的感怀。我很高兴的看到我们的中青年教员在这个过程中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有的放下了原来的创作计划,集中到这样一个课题中来,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这样一个集体创作研究的好氛围。

这个项目也可以说是我院今年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科研处处长宋晓霞老师从去年年末就提出,我们如何在科研上扣准一些主题创作。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因为我们以往科研比较多的是论文、著作,主要是理论形态的成果,但我觉得中央美术学院应该有更多实践的成果,今年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放在了这次创作组织上。可以说,这次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研过程,比如人文学院的于润生老师为了这次活动,自己先行做了不少研究,搜集了很多素材,形成了一个抗战历史的大事年表,这与我们创作者老师之间形成了很多的互动与支持,大家在一起学习抗战史,进行创作分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开过很多次会,大家都带着素材,带着画了一半的草图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的心态也是非常的坦诚,包括展览的结构、展示的设计,都共同讨论,整个展览也堪称一个作品,我觉得这是一次在新的条件下,中央美术学院发扬传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此次展览的作品强调“写生创作”。中央美院非常擅长的艺术表达方式是从写生到创作,或者说在写生与创作之间穿行,由此形成美术学院自己的学术特色。中央美院的教师们都有着非常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基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无论是室内画模特还是室外画风景,这都是写生。但写生这个概念肯定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在今天我们说写生更重要的不是写生的形式,而是写生的内涵,所谓写生,在我看来应该是写生活,写生机,写生气,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表达的语言和方式。我们的中青年教师没少画写生,但在这一次写生中深入历史的现场,带着一定的思考表现主题,前往不同的现场,这种写生就有了更多新的发现,这在展览中得到了证实,的确得到了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有新的视角。在这个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从写生到创作更加关系贯通的作品,比如李荣林画的《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我也好几次到杨家岭,那里的窑洞那里的氛围都很让人感怀历史,但表现不好就会如同照片,而通过现场写生提炼出来的景象,就避免了照相的图像化,李荣林的这件作品就画出了这样一种气息,既有景的真实性,但更有情感的真切性。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有这种特征,例如石煜老师到滇缅边境寻访抗战老兵,画出了一组生动的群像,袁元老师画的延安,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精神,此外还有孔亮老师以四行仓库表现淞沪抗战,陆亮老师以日军的魔窟表现敌人的罪行等等,都从现场之景提升到精神关切。所以加强在写生中的创作意识,或者说把写生跟创作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想至少可以克服照片化,避免概念化,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