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坐看行起时——卢辅圣作品试读

文:徐明松    图:徐明松    时间: 2014.11.2

有人说,中国画是中国文人发露情感的胸襟的基本方式,与文史相互补益、相互彰显而相生相和。因而,中国文人通才的精神和学问养育了中国绘画。诸如魏晋之宗炳、宋之苏轼、黄山谷、明之董其昌,今人之潘天寿、傅抱石等等,皆为一代巨匠。由是而言,若荦荦大者,追前人而独步画坛,当是通才。在当代学人与艺术家之间,卢辅圣无疑是担此双重身份的诠释者,他将艺术的人文理想与学术文化的重责执着地联结在一起,使得他的绘画在空蒙廓大的视觉表象之外,还贯注着雄浑博大的文化意涵。卢辅圣对整个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尤其对世纪之交文化脉动的契机和节点,有着深刻的洞察:即在文化全球化的多元语境之下的中国画的何去何从?在中国画滥觞演变的千年传统的扬弃和递嬗中,以及这二者所形成的架构之上所作的宏观思考。《历史的“象限”》、《式微论》、《自洽论》以衣《天人论——球体说:一个关于历史发展的假说》的系列论文20年前在理论界激起巨大反响,犹如空谷足音,绵延至今。

所以,当我们返身观照卢辅圣的作品,可见其作品意象既充满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呈现出一种与当代艺术相联系的视觉表征和感觉模式。无论是迫人眉睫的那些巨颅式的高士,还是极目驰远的千山万岫,卢辅圣将他的画洵然化入一个空灵而丰富的意象世界:是在浑然不觉中遁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玄妙迹化之地。儒、道、释合一的哲学意蕴,通过他的笔端氤氲而生。亦儒、亦道、亦佛,似不可多说。《九域》以顶天之地的高士巨头像偌大的画面,辅以艰涩的古文字结体的书体,给人以浑莽高古的气息。而画名则更凸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喻意,这里,画面的萧疏、恬适、蕴藉,透析出一脉晋人简约玄深、超俗绝俗的流风余韵。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盘桓一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这种力量激荡着“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弘大意蕴,亦庄亦禅,卢辅圣在自题诗中有曰“茫茫象罔寻殊道。”其言是也。画家用心灵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目所细缪,身所盘桓之间默契自然。所以,他的画作启示的境界是极静的,即便是斗方尺幅的仕女,还是通幅巨制的山水,意境一样的旷邈幽深,一样的禅意十足。宗白华说“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卢辅圣悟会禅机,仿佛他的画名《坐看云起时》。

再者,卢辅圣的画开径自行,他执着地向耽溺于古典审美的迷思挑战,以古典的笔墨趣味与形式再造一个全新的图式结构。画家濯古出新,在人们惯常所见的笔墨皴法之外,钩沉晋唐后几近湮没的空勾无皴之法,重机关报一蹈晋唐后无人寻迹的艺术蛮荒地,以奇崛的图式,以及对物象形态平局化和变形化的处理,将观者导入全新的审美视觉体验,让大家在高古的趣味里体味别样的当代视觉表征。所谓“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语),古往今来,融会贯通者,寥若辰星,卢辅圣将他的绘画创作纳入了一个宏大的视域中加以思考,即对创作的学术内涵和文化意义的价值追求,不啻是一个坚定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