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接力丨央美人谈艺术中的抗战胜利70周年

时间: 2015.7.8

“7月7日这天在中国美术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件事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一次独一无二的经历。”

——范迪安,2015年5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70年前的历史,再用一次与众不同的展览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今天的目标。”

——于润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卢沟醒狮见证了七七抗战的全面爆发,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致御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像狮子一样用其博大的臂膀保护了人民和国土;卢沟醒狮象征了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伴随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圆梦中华。”

——林笑初,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虽然岁月流逝,战争的硝烟已渐渐消散,但我们不会忘记70多年前的作为光荣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为了民族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安宁曾浴血奋战。他们的事迹触动了我,使我远赴云南腾冲,创作这幅远征军老兵的肖像,想向在世的和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致敬。”

——石煜,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我们一行几人,一边在峡谷中艰难的攀爬,一边聆听着这个活生生的抗日故事,转眼已是落日时分了,转过一个山梁,突然进入山谷中的一片开阔地,三面巍峨的高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形成明暗面巨大的反差,山体被染成了血的颜色,我突然想,这血色的美景应该正是当年那些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远望大部队撤退方向时看到的美景,之后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把愤怒的子弹射向了日寇……”

——叶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

“创作中曾采访一位十五岁参加八路军的抗日老兵,他的一句话让我难忘:‘打仗是什么?用一个连的人换下那个山头,值不值?值!就冲上去,子弹不长眼,活着的就是命大。每次冲锋就是这样。’所以,想一想今天我们和平生活就是前一辈人用命换来的呀!要感恩他们!要记住他们!告诉我们的后人70年前冲锋陷阵的他们!”

——苏海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这次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专门去了黄崖洞实地考察……印象最深的要数1940年8月由刘贵幅设计各分厂生产的马步枪了。在构思当中我把马步枪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在后来成形的构图中选择了一角,就想通过当年的一些物件和背景,诠释一种艰苦条件下打败日寇的信念与决心来启迪后人。开始画时总不时被画面灰色调带入当时的环境当中,刻画的每一个细节都感觉在叙说一段故事……”

——张峻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铭记历史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马佳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我看了大量的史料,又到延安的宝塔山现场考察,我发现宝塔山样貌无论是它的自然景观还是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我选择从人们对延安的记忆(出发)来表现历史,我在画的时候结合了写生和历史记忆的整理,画了人们记忆中的革命圣地的历史形象。”

——袁元,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

“1940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宋氏三姐妹联袂到重庆,具有象征意义,使人们感受到抗日统一民族战线的团结巩固,给人民以希望,极大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康蕾,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在主题性创作中,绘画本身成为一种媒介,藉由这种媒介,走进历史的时空,触摸历史的存在,进而抒发历史的情愫。”

——孔亮,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

“此组画以中国抗战军民水墨肖像为表现手法,在红灰黄三种不同色泽纸上,墨为主,色为辅,塑造刻画每一个抗战士兵或农民激战形象,体现他们在中华民族危急关头的那种誓死拼劲:有身中数弹八路兵,依旧紧握手榴弹束冲进敌群;有手握大刀的农民,面对顽敌挥刀奋进;有非正规部队但匹夫有责的壮丁;有狂吼呐喊的机枪兵,将怒火的子弹扫射敌群;有临行饮酒的决死兵,与敌同归于尽;有扛枪少年兵,面对战争的惨烈,同袍的死难,痛不欲生。”

——廖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人性的暗面。这巨大黑暗的空间该是人性中最阴暗可怖的角落吧!而又是怎样的历史情境,集体的贪婪与无意识造就了这架巨大的绞肉机。想到在这遗垓上发生的一切,我不禁屏息禁气,毛骨悚然。”

——陆亮,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我希望通过“和平童话”,让孩子眼中的‘和平’不仅仅是一只‘白鸽’。不了解战争,就不了解和平。我创作这本书是为了给孩子们画一本有意义的书。爱国主义题材的艺术作品如繁星闪烁,其中战争题材的作品多数面向成年人,面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作品却凤毛麟角。儿童和青少年正逢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采用的是一种温柔有趣的童话般的方式教育孩子,启迪心灵,唤起孩子对祖国,对和平的热爱。”

——李礼,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北京地铁16号线南端重点站就是宛平城,宛平城充满了抗日战争的记忆与历史,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通过空间设计的呈现唤醒大家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也能够让大家有一段不一样的空间体验。……本次展览中我们将利用图片和模型的形式呈现这一特殊的空间作品,为‘接力展’献礼,并以这种特殊的形式代表空间设计师和公共艺术家们向参加抗战的将士们致敬。”

——崔冬晖、郭立明、武定宇、禄龙、魏鑫、王伟东、陈立博、李志阳、韩毅,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接力展”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美术作品的展出,更是一次有主题的集体活动,其中包括动员、研讨、考察、实践、创作、交流、策划和展览众多环节,是一项“整体工程”的最终呈现。

——“接力展”筹备组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