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谁来传承,谁的未来?

时间: 2015.11.18

在我们一次乘坐旅游大巴的始发站点,一个头包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老汉迎对着我们突然高声唱开了酸曲儿,令大家感到不知所措。他的高嗓门发出厚实而又婉转声音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合着饱经风霜的脸庞,让我猜测到他原本是一个拦羊的老汉,“拦羊的嗓子喊山的声”,只有他们才能造就这样撼动天地的声音。然而我知道,他今天不能再手拿羊铲去拦羊了,也不能站在高高的阳坡上唱自己心中的信天游了,因为世道变了——现代化了。而无奈进入“现代”的他,在这里开始了卖唱的生涯……想到这里,泪如雨下,我矛盾的思想再次纠结,不知道怎样解开。我不忍再听歌声,自己便掏出较多的钱,又招呼同行者集中了大约一千多元塞给了老汉,叫他不用给我们唱了。但当我们一车人坐定正清点人数的时候,老汉突然跳上车来,又一次大声地唱开了,这声音带着固执敲碎了我全部脆弱,于是我坚定地认为:不要分什么“他们”和“我们”,既然大家都不满于现状的不平等,那么,便应该有“我们”和“他们”一样美好的未来。

他们就沉浸在这种生活之中,不可能跨出传统民俗文化的界线站在另外角度看它,更不会产生客观的价值判断。何况,传统民间文化的资产是整个民族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人,他们背负着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书写长途跋涉到达今天却遭遇社会的转型。主流文化的渗透几乎饱和了乡土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哪里还有存放传统文化旧家当的地方?因此,保护与否以及怎样保护的责任和主动在于主流,而之所以我们今天那么多人来谈传统民间文化,其实都是在立场中才觉出重视的必要。

传统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不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运转。传统在今天一定有着新的意义,这意义甚至我们目前还无法估量,它等待着我们开掘。这就需要首先将它比较完善的保留下来,这个保留一定是沿着物质化结果展开的,是实在的而不是虚无的,是前全方位的而不是单薄的,是毫无功利目的而不是唯利是图的。保留下来,是当代人的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比当下以传统名义刻意制造的种种浮华景象更加重要。

于是,我们可以不容置疑地相信,这个中国几千年来较为稳定的农耕生产方式和文化结构沉积与演绎的“传统”结果已经谢幕,接下来你要演出的是这个新时代的恢宏,你为什么不对今天和未来的文化创造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摘自吕胜中博客:照出生命本分(2010-04-1518:34:08)
开坛燥热中[认识与解读](2010-01-21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