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时间测试:国际路线艺术研究观摩展-前言-王璜生

时间: 2016.7.3

前言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之所以特别强调“录像”,而不是“影像”,这其中的出发点更主要是放在对这样一种新的媒介艺术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的学术意义描述和研究上。

众所周知,录像艺术的出现建立在针对电影、电视文化的批判的基础上。在电影已成为工业、资本、娱乐、消费巨头之时,电视也处于交叉着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控制、商业经济及眼球消费等等的统治地位之时,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新的媒介方式,在反垄断和集权、反集体性和公众性、反高度技术化和资本化等的旗帜下,开展了一系列以个人化与及时性表达、跨媒介表现及视觉新体验的种种实验。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讲,这是媒介技术时代的文化民主化和个人追求自由化的表现。在媒介与技术日益平面化、平民化、公众化的时代,文化的普及性、自由化、创造力,以及民主化的诉求日益得到鼓励和推进,录像艺术与当时已流行的波普艺术等,成为了那个时代社会批判和文化表达的敏感风向标及有力推动者。

其实,在录像——影像——多媒体艺术的发生及演进过程,我们也许会面对和思考着一系列相关及变化着的问题:从个体性的创造力表现及行为经验,到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的世界的可能性;从“个人的即是政治的”,以开放的艺术话语和宽泛的话语领域表达对社会、政治等的批判及介入的态度,到以新技术的交叉而强大的网络及互联关系,体现其合作性、敏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强烈的在场感,挑战与测试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个人性和及时性的表达被日益转换为交叉性和互动性的多元合作;现代技术的普及性和平民化的同时,又可能日益被鼓励和诱惑,来借助强大的、复杂的甚至垄断性的高科技手法而成为“超级艺术”;从感性的、情绪性的、敏感的艺术表现,而日趋于以宏大的、理性的和超级技术性的“语言”来解读现实、编码梦想,以及实现幻想的企图和可能性。今天,也许我们正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考察着和思考着录像—影像的历史和现状。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由两个互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一个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凯特琳·多尔蒂女士策划的“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来对西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第二单元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董冰峰、王春辰先生策展的“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动态影像艺术作品。此次展览还包括一系列的公共项目,艺术和社会背景大事记,用于公开浏览的延伸阅读出版物,以及由参展艺术家和特邀学者共同参与的及论坛、讲座及对话活动。我们相信,这次展览活动将会在中国以及国际的艺术界、文化界引发关注及相关的讨论,为当下动态影像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认知和思考。

非常感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布罗德美术馆的合作!感谢为这次展览成功举办而付出辛勤劳动的策展人及所有研究人员、工作人员等,以及提供支持的艺术家和社会机构!

2016年6月10日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