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王华祥 版画系主任
采访者:苗普
苗普(以下简称“苗”):相比于上一届“接力”展,您认为此次“艺术再长征”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华祥(以下简称“王”):首先是参与力量的增加,其次是不同专业的介入。比如造型学院是以绘画、雕塑为主,而建筑学院会更好地与建筑测绘与场景重建结合起来,设计学院则将自己在设计语言和视觉方式上的特点加入进去。我们版画系也发挥了专业上的特性,前往陕北地区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重刻长征英雄的肖像版画。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并且对版画的制作方法有较为深入的体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有意义,能够打通长征历史、长征精神与人们当下生活的关系。
苗:版画系师生参与此次“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期间,产生了哪些科研结合教学的新经验?
王:这次“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主要是由我们系的孔亮老师带领研究生团队共同完成的。在开展活动时,我们有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授课方式和内容,还是活动的空间环境都有所改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跨学科的表现方式,融入了一些行为表演艺术的元素。长征题材的创作,需要我们走入“历史现场”,从中寻找艺术与历史的关系,进而选择最恰当的表现手法。版画是一种极富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有一套特定的教学传统。但随着当代艺术的兴起,这一传统在近些年有些被淡化了。“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适时地给予了我们一次重温历史的机会,也让我们再次回顾了属于版画的传统。对于我们来说,
最后刻出一张版画只是一个结果,更多的价值则体现在活动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中。
苗:版画系师生与少年宫的孩子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共“画”长征主题活动,您可否说一下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这样的活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这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们的,它同时也传达出了我们对于“接力”的理解: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应该从前辈那里继承哪些遗产?又该如何继承?这是我们教育从业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他们中大部分也都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继承了孩子的遗产,而我们则是其中的传帮带,我认为这就是活动的意义。孩子们在将来要接过传承的火炬,这样的活动不仅会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回忆,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帮助。
苗:您认为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版画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与过去相比,继承与创新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版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它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版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通过这次版画系筹划的一系列美育活动可以看出,版画的教育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我们的创作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上,结合了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的理念和表现方式,最终呈现出了多元化、多维度的作品。过去版画的表现形式比较固定和单一,而这次创作我们寻找到了传统版画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传统绘画中经久不衰的魅力依然存在,一幅小小的版画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以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在当代的语境下,艺术家需要思考如何将传统与当代贴切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作品注入更加鲜活的动力。
苗:您对此次“艺术再长征”的展览有哪些期待?
王:我希望通过这次“艺术再长征”的展览,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发散自己的创作思路。艺术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期待他们产生更多新鲜、有意思的想法。同时,我认为“接力”这种创作形式非常好,希望能够延续这样的方式。其实不仅是针对重大历史题材项目,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接力”,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始终都会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