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唐晖:当代与传统将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时间: 2016.12.20

受访者:唐晖 壁画系主任 白晓刚 壁画系副主任
采访者:苗普

苗普(以下简称“苗”):可否请您谈谈您对此次“艺术再长征”展览的认识或期待?您可以结合亲身创作体会谈一谈。
唐晖(以下简称“唐”):
这个展览是一个以革命旋律为主题的创作展,但由于结合了当代艺术,它会与传统艺术碰撞出很多火花。当代艺术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创新和叛逆,其次是体现人性的东西。而长征这样的主题代表的是集体精神,这样的传统题材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是极富挑战性的。我非常期待这样的融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希望最终的呈现方式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谈到我的这件作品,它座落在延安新城区,新城区的规划考虑到了城市的文化建设,延安大学、延安歌剧院以及未来规划中的美术馆、博物馆都将坐落于新区。这也反映出中国当下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向。整幅壁画采用了马赛克镶嵌的表现方式,反映的是代表了中华魂的母亲河——黄河的颂歌,希望传达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画面的主体是壶口瀑布,代表着黄河力量从源头的平静,到流经壶口之时的奔涌而下,由此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长征这个历史关键点发生转折,犹如壶口瀑布般的民族精神在这里集中迸发。

苗:您如何看到此次创作活动将研究、教学与创作相结合的机制特征?
唐:
在“艺术再长征”活动中,我与壁画系的师生们共同创作了《黄河颂》。在向教学转化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感受环境设计、数字化媒体的介入,并且在壁画实际创作前会有投标工程,我们的学生团队在其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锻炼。

苗: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壁画系在此次“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形成的成果?
白晓刚(以下简称“白”):
这次“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壁画系参与的形式比较特殊,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系里老师自愿自发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他们结合自己在创作方面的探索,以及对长征题材的个人兴趣点,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学生也作为独立创作者参与到此次活动中,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与艺术教育的契机。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时常会在课堂上讲述长征时期发生的故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这段伟大的历史,并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

苗:您认为此次以长征历史为主题的写生与之前的下乡写生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白:
由于每个人的创作思路和方向不同,大家都选择适合自己的地点展开创作。比如,我们系的李洋老师结合壁画的材料特点,前往山东淄博,烧制了一组长征题材的陶瓷作品;唐晖老师则在延安创作了《黄河颂》的大型马赛克壁画;我和曹巍老师去了贵州省,从遵义开始,沿着贵北这段路进行现场写生,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体会长征的意义。写生不是根据图片或资料杜撰出来的,而是需要在场感受,并转化到画布上,这也就是范院长在会上强调的“深入历史现场”。从现场回来后,我们会以这些作品为素材,挖掘出创作方向,对题材进行深入谈论和展开,最终形成一系列的作品。

苗:您也参加了“接力”系列展的第一次展览,您觉得此次“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与上一届接力展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白:
我参加了两次接力展,也比较了解各院系分工,以及此次展览的最初设想和规划。相较于上一次接力展,此次“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更加考虑到各院系的参与规模和方式,结合各专业的特色,用各自擅长的艺术方式表达对长征的认识,这会使展览最终呈现效果更加多元化。另外,此次活动从前期讨论,到期间各小分队创作过程,再到最后的展览形式的呈现,整体规划更具完整性、立体性,也不仅限于一次展览,而是更加考虑到了活动本身的学术、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