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余丁:要把美术教育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时间: 2016.12.20

受访者:余丁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
采访者:苗普

苗普(以下简称“苗”):相比于以往的历史题材创作活动,您认为这样学科布局产生了哪些创新之处?
余丁(以下简称“余”):
这次“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将美术教育放入其中,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大的新意。通过师生们的积极组织与策划,我们希望把美术教育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艺管学院在今年九月份“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中,派出美术教育系的师生团队,来到了四川阿坝藏区若尔盖县。我们在当地走访了一些藏区的中小学,组织了与美术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且围绕着“艺术再长征”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团队还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的表现手法,比如VR 拍摄与制作等等。在我看来,“美育再长征”就是把美术教育送到长征路上。

苗:您认为艺管学院在“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中是如何体现时代精神的?它与其他院系专业有什么不同之处?
余:
我们学院与造型等其他院系不太一样,我们的作品不是以现实的场景记录为主。“艺术再长征”的活动开展以来,很多院系都从自己的创作角度出发,组织了下乡写生采风和考察等活动,分赴长征路上的各个不同地点。而艺管学院则主要以美术教育系的教师组成创作团队,他们中大部分人之前就是艺术家。黄勇老师和陈淑霞老师都是当代很有名的画家,马菁汝老师和郑勤砚老师也都是绘画出身。我们学院的创作更多考虑的是长征精神,结合创作者本人的绘画特点与体验,运用不同的母题来表现他们对于长征的理解。我本人不是艺术家,但也非常希望能够投入到创作活动当中,完成一些我个人的情感表达。我从自身的创作能力出发,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了两枚徽章。在一块以50 厘米为直径的圆形画布上,放置了这些长征时期的老物件,里面出现了很多肌理结构上的处理。作品的力量源自于作品本身,而我的作品到底有没有力量?或者说其他人的作品有没有力量?这些问题需要观众看后给出答案。

苗:您对此次“艺术再长征”的展览有哪些期待?
余:
我个人期待能够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作品,既有内容题材上的创新,也有风格样式上的突破。“艺术再长征”的展览不仅只是一个写生展,它更是一个创作展。下乡写生只是创作的第一步,等创作者回到工作室后,还需要将其进行打磨和加工。因此,展览中应当呈现出带有创作性的写生作品。实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的心力和感情去完成。另外,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体现出比较高的水平,因为它的主题是“接力”,意指我们中青年的艺术创作者能够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班,继续把美术学院的传统延续下去。借助“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契机,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接力展第二回:艺术再长征”这个大型展览,我认为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