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二届快闪双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来都在那里

时间: 2021.10.15

GIF.gif

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北漂退潮”逐渐成为近年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现象结合社会大环境对于艺术界发生有怎样的影响?其直接作用,关乎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地点,间接则影响一位艺术类毕业后的何去何从,后者可以从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至2019年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中获得些许线索。

2016年,美院有76.8%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中本科生对在京就业的期望最高,比例为84.9%,最终落实为81.8%;2018届则有71.15%的毕业生留京;而到2019年,在已就业的2019届毕业生中,选择在北京发展的毕业生数字极速降至51.17%。【1】高昂的居住和生活成本,因疫情而放缓的社会经济与人员流动等等社会环境带来的客观因素,导致了部分“北漂”艺术家或许将另作选择,无形中也让试图在北京地区独立发展艺术事业的创作群体,面临着更加“野生”也更难预测的未来。

R0002162.JPG第二届快闪双年展“未来没有我”展览现场

跨出“三界外”,不在未来中


2021年10月9日,第二届快闪双年展“未来没有我”在位于北京首都机场东侧的顺义李桥镇张辛村的九美术馆开展。“快闪”是指一群人在指定时间及地点汇集,做出特定动作后在短时间内急速消失,与“快闪”这一行为的基调近似,这次画风略显狂野跳脱,强调直觉性、原发性与非功利性,且并不在意混乱与失序的双年展,是王春辰、盛葳、段君三位策展人在当代艺术圈界限内外“旁逸斜出”的一次最新尝试。参展的65位艺术家部分为公开征集,部分则为艺术家自发邀请,主要以活动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青年艺术家为主体,总计展示有百余件参展作品。

21411634188988_.pic_hd.jpg

21461634189021_.pic_hd.jpg展览现场

2019年举办的第一届快闪双年展“北京工作室流变史”实际上是一部国内当代艺术家在北京的“北漂奋斗史”。第一届双年展以1990年出现的圆明园画家村为起点,围绕北京艺术区近30年来的流变历程展开,尤为关注艺术家这一看似美好的职业背后所谓“艺术生活”中真实而粗糙的现实颗粒感。

1.jpg第一届快闪双年展“北京工作室流变史”©️九艺术区

继续向前追溯,2014年,同样由王春辰、盛崴、段君三人策划的“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展,则希望通过让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群体在展览中的联动,打破国内当代艺术界业已形成的如创作形式、展示形式、观看模式与商业回报等等这些趋于固化的运行模式。

截屏2021-10-14 下午2.14.16.png

2014年,“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展览现场©️5艺术中心

人们完全可以看到2014年的“三界外”与2019年和今年举办的两届快闪双年展于策展思路上的关联。如果说7年前的“三界外”强调的是“不看艺术看感觉”【2】(“三界外”展览现场王春辰语),第一届快闪双年展考察北京地区艺术家寄托于工作室生涯,从而观察他们在空间、时间与创作心态上流变的30年,那么本次第二届快闪双年展则更多地关照艺术家,尤其是在地青年艺术家群体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前者或许恰恰是在超越作品之外本次双年展举办的目的。更清晰地说法则是,伴随北京市“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推行,“北漂”浪潮退潮之际,尚未离去的“在野”的艺术家群体呈现何种面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以前文所述为背景,本届快闪双年展“未来没有我”的主题包含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在策展人王春辰的亲自“解题”中,“未来没有我”中的“我”也有哲学层面的考量,它意味着“没有今天的‘我’,只有未来的那个ta;‘我’是主体,而未来是没有主体的未来。因为,艺术的未来是后观念的未来,主体的‘我’必然消弭在时间的无形之中。”而策划第二届快闪双年展的初衷很简单直接,“就是想集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策展人和青年作者,怀着艺术的初衷,凭着一己之力,通过参与式活动展示艺术家打破陈规,跳出既有的框架,表达自己的态度,表达对艺术的看法。”【3】双年展展示的作品类型涵盖了行为、装置,影像,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历史、当下、自我、身体、技术、身份六大主题几乎可以涵盖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绝大多数讨论,令参展作品展现出整体看不无混乱,分别看人均多元的视角。

21401634188982_.pic_hd.jpg主玛·以赛尔曼 ,“山水所有制-非我”,现场装置绘画,2021年

461634189582_.pic_hd.jpg

袁一航,未命名项目章节(局部)1-3,综合材料装置,行为,尺寸可变

展览并无具体的开幕环节,而是由廖邦铭的《把我们从宋庄踢到了美术馆》以及B.People,许琦,张馨心,贾浅烦,王丹云,陈雨馨的行为作品《植入》两场行为表演作为本次双年展的“小引”。两个行为作品的先后展开,也可以被解读为第一届到第二届快闪双年展的交接仪式,也完成了本次展览从地理——从宋庄到顺义,到代际——从60、70为主体的圆明园、宋庄艺术家到以Z世代为主体艺术家的一整个闭环,也让“未来没有我”的主题触及到了它所设问的现实层面。

R0002194.JPG廖邦铭,“把我们从宋庄踢到了美术馆”

21421634188995_.pic_hd.jpg

R0002309.JPGB.People,许琦,张馨心,贾浅烦,王丹云,陈雨馨,“植入”

R0002353.JPG

R0002370.JPG展览现场

在第一个层次中,中国的美术教育从偏向精英教育到生源扩招让国内形成如王春辰所言——“一个庞大的美术教育系统。”他坦言,“包括学院体制外的培训班、补习班在内,称其为教育产业也未尝不可。毕业生毕业后继续从事美术教育或进入展览、物流、布展、印刷、出版、媒体、拍卖等艺术生态中,这个系统必然与经济的发展相关。而一个生态中的相对的动荡,和我们所有人面临的经济调整有关。”以美院为例,每年约有1000名毕业生走入社会,近半数人选择自由职业,其中就包括试图以艺术为职业谋生的毕业生。同样也是数据显示,受大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有了更为“现实”的考量——2016年,央美本科生期望首选的三种就业类型分别为:其他(31.0%),事业单位(29.5%),民营/私营企业(28.3%);时过境迁,2019年事业单位(36.84%)已成为毕业生期望首选的就业单位。【4】

R0002518.JPG何斯,“拓印身体”

R0002434.JPG廖邦铭,“保卫一千个小康”

第二个层次则有关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在艺术行业从业者和教育者双重视角下,王春辰认为,正是社会结构的变化让新一代艺术家与活跃在80、9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面临着在面貌上近似,实则不同的环境“温差”:“上一代艺术家只要有理想肯吃苦,大家的生活实际上趋于平均,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并不像新一代艺术家那样面临市场化等社会机制变化造成的压力。”种种现实环境与客观因素的叠加,也让“未来没有我”拥有了一层不无自嘲的属性,参展艺术家大多亦通过作品方案对于自身的创作状态对主题作出了回应。

451634189575_.pic_hd.jpg余梦彤,“废园日记”

411634189549_.pic_hd.jpg

许琦,“unit”

他们中有多少人能代表艺术的未来目前尚未可知。这也并不是本次展览试图回答的问题,王春辰认为,只有提问和关注当下,或许才是解决之道——“艺术在社会中的存在不易,尽管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放弃,反过来,也就有一万个理由不放弃。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一定伴随着艺术的多样丰富发展。如何在艰难中保持自身的热情?为什么叫未来?我相信,如果大家坚持做事,未来有我们,如果什么都不做,未来一定没有我们。”

发问难免会引发回响,本次双年展也引发了一些后续的对话与讨论。如参展艺术家之一刘向华便撰写文章对策展人盛崴所说“这个展览的粗糙和野生的状态,倒是能引发对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野生状态的怀旧。”进行了来自艺术家的个人回应,刘向华认为:“...可见中国当代艺术‘野生’时间够长的了。社会新事物刚开始多是自发野生,而一个文明社会当代艺术繁荣创造力强悍必然是其整个社会文化机制长期持续投入产出的结果,靠‘野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真实。得不到本土社会文化制度和资源支撑常年被四处驱赶底盘都拆了还自带干粮凭着一腔热情做社会创造力基础公益研究事业显然是不可持续的......”【5】

21471634189028_.pic_hd.jpg

21441634189009_.pic_hd.jpg

余宣,《不倒翁》

“引发对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野生状态的怀旧”实际上是一种对本次展览的客观描述,本次双年展无疑让人想起90年代的艺术生态,也是很多参加“快闪”艺术家们,尤其是和Z世代艺术家未曾经历过的画家村年代。三位成熟的策展人以一种接近矛盾修辞的方式,以“复古”处理“未来”,在复刻90年代的“野生”状态中寻找某种未来因子,这种努力是否能引发人们对当下的当代艺术界产生提问的兴趣尚未可知,至少引起了创作者的思考,如刘向华对这一愿望进行的回应,他写道:“‘野生’也是要符合自然法则生存规律的.....波罗地海长不出橄榄树,比利牛斯山上不产带鱼,艺术当不当代根本是由社会生态决定的。”【6】

这是从行动者视角提出的问题,更清晰地说法大概是:“家养”有其法则,“野生”的生存规律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艺术后继者具有的普遍困扰。在当下,某种处境与余宣的参展作品《不倒翁》内置的象征意义可作类比,即,躺平除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躺平还很难,也是需要条件的。

文丨孟希

现场摄影丨王春苑

参考资料:

【1】【4】中央美术学院公布2016-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在5艺术空间盛大开幕》http://roll.sohu.com/20140609/n400618727.shtml

【3】“未来没有我——第二届快闪双年展”项目前言

【5】【6】《“野生”非长久之计:社会生态角度的“快闪双年展”》https://mp.weixin.qq.com/s/vjpZZG3aZq4jWQCsWxwlcQ

展览信息:

21531634197167_.pic_hd.jpg展览题目:未来没有我——第二届快闪双年展

主办:九美术馆地址:北京顺义李桥镇张辛村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9日-12月12日

策展人:王春辰、盛葳、段君

出品人:侯岐俊

展览总监:段延安

展览协调:许琦策展小组:陈雨馨、吕维民、夏小燕、原中书、宗钰淇、王靖媛、曹正平、王丹云、孙迎霞视觉设计:王靖媛

参展艺术家:七幺、马雯怡、王子铭、王苡沫、王言如丝、王浔、王家栋、王靖媛、牛盾、邓婷、叶勇、申树斌、主玛·以赛尔曼、兰锦斌、伍聪、刘向华、刘益彤、米玉明、许琦、劳忠毅、李亚坤、李洋画梦、李雪、杨沣渝、杨竞、吴则淳、吴路潮、何斯、余宣、余梦彤、谷梓阳、汪佳佳、沈靖皓、宋红楠、张子潇、张俊青、张晓雪、张聃、张璐、陈志、陈明镜、陈定乾、陈勇、周景辉、孟佳宝、孟柏伸、孟悼司琪、赵莲涟、赵晓潇、段曦、姜雨含、袁一航、倪学敏、郭宇剑、黄子玥、黄姒、黄小珂、梦醒、符茗希、廖邦铭、谭怡、翟明慧、缪晓春、黎佳仪、颜铖涵、B.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