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丙烯一层皮儿”季大纯近作展亮相798艺术区

时间: 2022.12.23

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季大纯最新个展「丙烯一层皮儿 - 季大纯近作」于艺·凯旋画廊亮相。本次展览由苏伟担任策展人,呈现艺术家季大纯近年来创作的20余幅以丙烯为材质的绘画作品。

季大纯1968年生于江苏,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季大纯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而广受瞩目。创作了许多艺术生涯早期被广泛认知的具象画之后,季大纯开始钟情于相对于油画颜料更为轻薄、不饱满的丙烯。从最开始对丙烯迟滞和拖泥带水的画面效果吸引,到最近的两个以“黑”和“白”为主题的系列中,他用佩恩灰这一他称之为不稳定的颜料色,实验其在画面上如何呈现不同的透明度、软硬、颜色层次,体会颜料主体、残留物与画面的关系:季大纯总是在这一工作中尝试理解自己的绘画实践在(艺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的位置,用种种理由制造/拆解颜料实验,徒劳地接近有限之物的阈限。

季大纯 风景1 180×150cm 布面丙烯 2018年.JPG季大纯 风景1 180×150cm 布面丙烯 2018年季大纯 山水 30×20cm 布面丙烯 2022年.JPG季大纯 山水 30×20cm 布面丙烯 2022年季大纯 山水 80×60cm 布面丙烯 2022年.JPG季大纯 山水 80×60cm 布面丙烯 2022年季大纯 失忆 60×45cm 布面丙烯 2015年.JPG季大纯 失忆 60×45cm 布面丙烯 2015年季大纯 无题 185×160cm 布面丙烯 2021年.JPG季大纯 无题 185×160cm 布面丙烯 2021年季大纯 昼夜平分 48×45cm 布面丙烯 2021年.JPG季大纯 昼夜平分 48×45cm 布面丙烯 2021年

丙烯一层皮儿 - 季大纯近作

文/苏伟

创作了许多艺术生涯早期被广泛认知的具象画之后,季大纯(1968-)开始钟情于相对于油画颜料更为轻薄、不饱满的丙烯。从最开始对丙烯迟滞和拖泥带水的画面效果吸引,到最近的两个以“黑”和“白”为主题的系列中,他用佩恩灰这一他称之为不稳定的颜料色,实验其在画面上如何呈现不同的透明度、软硬、颜色层次,体会颜料主体、残留物与画面的关系:季大纯总是在这一工作中尝试理解自己的绘画实践在(艺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的位置,用种种理由制造/拆解颜料实验,徒劳地接近有限之物的阈限。

圆形的线、圆形的色块、反复涂抹的圆形、不规整的圆形,这一形象如同一个绘画情结一样在季大纯的创作阶段反复出现。借助这个形象,他可以任意去到一个讨论的方向,甚至将任何需要被建构之物暂时囚禁在这个没有内核的形状之中。这个看起来没有任何理由、艺术家自己也无法完全解释其来源的形状,有时候是艺术家在带有某种造型意图和问题意识的条件下出现的,有时候也不过是不自觉的下笔产物。它似乎形成了一种前提性的自我心理指南,最终导致有目的的造型和无意识的造型在这里争吵,随机性与欲望共同构成了画面的叠加态,种种在异域、在艺术的历史与现实时空中的遭遇也在此以多种面貌显隐流转。在我们为他的丙烯画寻找理由之前,这种组织画面的方式透露出诸多线索。

展览现场

季大纯的丙烯画跨越两个十年。他实验丙烯颜料的特性,有时候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也可能是个借口。他的绘画实践既可以满足那种还原到中国内部现实创作环境的叙述要求,又在充满与他者的碰撞、交流的“失败”的实践过程中与这一要求脱离。换一个角度,他也没有全身心地加入全球主义及其多元化狂欢之中,而是有所避让地工作,回到自己绘画心灵中一些挥之不去的元问题中,无论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在全球主义及其地缘显现中被议题化地讨论过。
自我定位是一个全球主义中的老问题,季大纯并没有用身份的、或者偏向于政治关系的角度理解这一问题。迁居德国后,他开始将自我向曾经在异地学习过、但从未真正在视觉上或思想上交流过的前辈、同行们敞开。尽管由于某些无法弥补的差异,他在异域的相遇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也可以想象曾在众多类似经验中出现过的、体温和体感的错位造成的心理反应。季大纯选择用轻松的方式应对语境的切换,让诸多或美丽或艰难的误解无差别地走入自己的创作反应区。如此一来,博弈的意味悄悄消解掉(季大纯将之描述为对于无法达到之物的放弃),他将作为自我的个体投入到这一过程之中,似乎在(艺术)历史和现实中裸泳,又保留了一点不必全盘托出的个人性。

正如那个反复出现的圆形,当种种相遇的经验都进入画面,我们很难区分哪种出于自觉,哪种出于“经营”。季大纯将丙烯的透明性视为一个课题,这来自于某种对于油画颜料物质性的观察以及由此产生的犹疑。这一犹疑可以视作针对想象中、也可以是当代条件下的“西方”绘画方法。任何媒介的艺术实践都会经历立场形成与消解的过程。对于季大纯来说,他更关心立场与自我实践之间的真实关系,以及这个关系如何在绘画之中发展、变异。在画面上会“塌”的丙烯,必须禁受他反复的加工,以激发其异于油画的颜色和视觉形态,形成多变的透明质地。这个过程是物质性的,也似乎暗示了这个关系。

我们可以想象这一过程中所熔炼的种种先在观念——绘画语言、颜料性、图像性、个体表达、地域关系——都被某种程度上去除了地基,成为需要破解、重绘和再制造之物。这些观念随时都可以成为某一张画的起点,也会在由心理时间所决定的画面制作过程中被破坏其内涵与外延。因此,当我们看到传统中国山水的画面出现在他绘画之中时,也不必猜测艺术家是否怀有某种对文人主义的迷信,而是有必要在其画面的具体制作细节之中,(徒劳地)寻找某个下笔之时艺术家所设想的具体问题或者心理理由。在这些大多尺幅很小的画面上,透明/半透明的物理质感,让画面显得既单薄而又具有难以猜测的深度。画面似乎在提示我们,所有那些先在的观念在此既被压缩又有所显露。季大纯丙烯画中的这种多地层性,显得充满紧张感,也不免要禁受对其暧昧气氛的质疑。

展览现场但是,至少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更倚仗心理真实来塑造画面。今天中国绘画领域中出现了以心理真实为核心的创作,但往往与图像生产而非绘画过程直接相关。绘画中的心理真实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在自指与涉它之间来回变化的不可把握之物。正如满意产生犹豫,犹豫带出更多的向度,进而引发整个心理感受的突变。季大纯似乎尝试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描述类似的体会:一方面,他有意让下笔与感受之间形成的张力站在画面中心,同时又在不经意处引入其它的生活经验,破坏这种心理场域的顽固与表演性。这使得画面呈现的往往是瞬间与过程之间的本质矛盾。当画笔有目的地塑造某一形色之时,形式感觉就与动态的、自我消解的心理过程形成对峙。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让画面似乎可以无限延伸下去,溢出物理时空。而创作者塑造的画面,也借助心理真实提供无限解读的可能,与观者的阅读之间建立起宽松的联系,画面变成一种并不完全异于古典绘画的交流场所。

季大纯经常用错误、失败形容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时间以及时间中的自我极度敏感,在画面中覆盖先前的痕迹,而丙烯特性则让某些痕迹部分保留;留白与残余物使得画面的深度、高度变得可视;画面中结构性冲突的塑造如同一出完美的人间悲剧;那种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笔触与艺术家努力消解的表演性之间永无休止地角力:所有这些绘画语言和方法,不管其是否来自于某种创作意图,都看起来既经典,又充满变数。就好像我们的生活,当标准、价值被乖谬的现实一层层去掉的时候,正确和错误并无区别,只在于对某种趋向的敏感。

图、文/主办方提供

展览信息 

02.展览海报.jpg策展人:苏伟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

展览地址:艺·凯旋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