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天工开物·版画与科技展”线上展开展

时间: 2023.1.17

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办,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绘画艺术创新研究中心、西安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承办,西部美术馆协办的“天工开物·版画与科技展”于2023年1月进行线上展,线下展时间待定。

杨锋 《宋应星先生像》 凸版 54x32cm  2022年.jpg

杨锋

《宋应星先生像》

凸版

54x32cm 

2022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卓越成就。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绘画艺术创新研究中心、西安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以《天工开物》的图本材料为基础,用当代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科技图像进行重新审视,进以领略中国传统造物的观念,同时以版画的视角对促进人类进步的科技文明予以视觉阐释。当代艺术审美没有逃脱对自然的追求,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同样在共性中相互影响。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工匠精神”的交叉融合,是推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发生”点。在社会文明中创新科技与艺术的新路径,为传达中国精神构建新天地,这也是此次展览所要表述的。


前言

图像的艺术与科技的传承

人类每一次的进步,离不开对科学的探索。而科学的传承,离不开言传身教、离不开书本。这种传承,伴随着文字功能的不断完善,使每一次文明的迭进成为必然。

从旧石器时期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野牛图,到殷墟的甲骨文,都是前人对“事物”的记录与认识。图文的出现,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偶然,而是必然。但就“图像”而言,与“文字”一样,肩负着对事物的叙述和记载,同样也具有“法定”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去探索“图像”与“文字”二者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显然是将二者的功能割裂开来,更没有从二者存在的本意去探究它们本质。

对前人的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最为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依托文字和图像留存的知识,使今人能跨越时空,领略古人的风范。而艺术作用于图像,让图像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更能促成不同层面的文化学习与推广。从《里帕图像手册》到《天工开物》,跨越时空的文明,都以图像作为媒介,进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即是文明的记录,更是艺术的承载。

探究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科学中的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认识到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心理、艺术价值的标准和取向、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等等。这里所说的艺术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图像的概念,它已经宽泛到囊括了绘画、音乐、影像等多种文化承载的媒介。这些媒介不仅仅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中,同样作用于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科学、文化等各种社会构成因素,让这些因素产生化学反应。当然,艺术不是唯一让这些因素产生化学反应的媒介。

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阐述了自我互动和群体互动,从根本上说,群体互动是自我互动的前提。从现代艺术社会学的观念来看,艺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是直线的“艺术反映生活”或“社会影响艺术”的关系,而是艺术与社会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交流沟通的互动关系。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变得极其微妙,达·芬奇先生开辟了一个具有创造、科学,甚至远见的艺术与科技的天地。中国明朝的《天工开物》作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中国农业、手工业技艺的推广与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用确凿的证据纠正了科学世界的“西方中心论”,将《天工开物》作为了中国古代科技先进的典范。

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不仅仅图文与科技的传播关系,艺术将精神文化中的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渗透到科技中,让科技变得令人信服、触手可及,这种对科技感知的文化成为社会精神的存在,科技“前行”成为潜移默化的社会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就变成默契的“互拥者”。阐述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就像没必要分清楚“图像”和“文字”的关系一样,“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已然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原生力。

李巍

2022年10月

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序)

参展艺术家.jpg

展览共分为:关于“天工开物”和关于“版画与科技”两个版块,本次展览以《天工开物》历史图文资料解读为源起,以图像再造的绘画理论指导实践,采用了木刻、数字绘画和艺术装置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同时,此次展览特邀几位艺术家,他们以科技为题,版画为媒,展现了版画与科技的多元面貌。

孔国桥、鲁利锋、周崇涨、王克景 《沸腾的中国》   凸版   240x440cm   2022年.jpg孔国桥、鲁利锋、周崇涨、王克景

《沸腾的中国》  

凸版  

240x440cm  

2022年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展览现场   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隐形的UV墨水   225x53cm    2022年.jpg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展览现场  

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隐形的UV墨水  

225x53cm   

2022年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 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转印、隐形的UV墨水 53x73cm   2022年.jpg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

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转印、隐形的UV墨水

53x73cm  

2022年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局部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 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转印、隐形的UV墨水 53x73cm   2022年.jpg

李晓巧

《(重新)形成印记_表面与次表面》局部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机械臂辅助的纸本绘画、

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转印、隐形的UV墨水

53x73cm  

2022年

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奇虾》  凸版   59x74cm   2013年.jpg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奇虾》 

凸版  

59x74cm  

2013年

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微网虫》   凸版   59x74cm   2013年.jpg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微网虫》  

凸版  

59x74cm  

2013年

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雪南虫》   凸版   59x74cm   2013年.jpg张汉东 

《澄江古生物之雪南虫》  

凸版  

59x74cm  

2013年

周吉荣  《天眼》   凹版  80x114cm   2019年.jpg周吉荣 

《天眼》  

凹版 

80x114cm  

2019年

隋丞 《过山车与浮水者之一》   凸版   60x45cm   2015年.jpg隋丞

《过山车与浮水者之一》  

凸版  

60x45cm  

2015年

隋丞 《过山车与浮水者之四》  凸版  60x45cm   2015年.jpg隋丞

《过山车与浮水者之四》 

凸版 

60x45cm  

2015年

第一版块

关于“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意为“自然和人工共同开创万物”。天工指自然力,开物则指人工。从古至今,“人工”往往“巧夺天工”,进而有许多先进的发明创造。《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技艺。对于古代,它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著作;对于当下,它仍在艺术与科技领域具有启发意义。

这一版块以《天工开物》为图本基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文明史》、沈括的《梦溪笔谈》、朱彧的《萍洲可谈》等著作为文本延伸。从版画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科技图像进行重新审视和图像再造。

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一》  凸版   42x29cm   2021年.jpg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一》 

凸版  

42x29cm  

2021年

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二》  凸版   42x29cm   2021年.jpg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二》 

凸版  

42x29cm  

2021年

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三》  凸版   42x29cm   2021年.jpg于子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之三》 

凸版  

42x29cm  

2021年

马鑫宇 《变迁》   凸版   90x60cm   2021年.jpg马鑫宇

《变迁》  

凸版  

90x60cm  

2021年

方翔  《新时代》   综合版   65x90cm    2021年.jpg方翔 

《新时代》  

综合版  

65x90cm   

2021年

王新月  《农耕文明》   凸版   88x138cm   2020年.jpg王新月 

《农耕文明》 

 凸版  

88x138cm  

2020年

王景根  《竹蜻蜓》   凸版   80x100cm    2021年.jpg王景根 

《竹蜻蜓》  

凸版  

80x100cm   

2021年

王景根 《文明的礼赞·1》   凸版    86x110cm   2022年.jpg王景根

《文明的礼赞·1》  

凸版   

86x110cm  

2022年

王景根 《文明的礼赞·2》   凸版   86x110cm   2022年.jpg王景根

《文明的礼赞·2》 

 凸版  

86x110cm  

2022年

许欲晓   《唐韵秦岭》   综合版   79x103cm   2022年.jpg许欲晓  

《唐韵秦岭》 

 综合版  

79x103cm  

2022年

许钦 《天工开物·古今之变》  凸版   80x60cm   2021年.jpg许钦

《天工开物·古今之变》 

凸版  

80x60cm  

2021年

刘艺  《瞬·物象延绵》  凸版   50x150cm   2021年.jpg刘艺 

《瞬·物象延绵》 

凸版  

50x150cm  

2021年

汤艳 《第古叙今·一》  凸版  76x53cm   2021年.jpg汤艳

《第古叙今·一》 

凸版 

76x53cm  

2021年

余曼  《美丽的丝绸》 综合版  45x70cm   2022年.jpg余曼 

《美丽的丝绸》

综合版 

45x70cm  

2022年

李牧昊 《天工开物·农事循环》 凸版   40x120cm   2021年.jpg李牧昊

《天工开物·农事循环》

凸版  

40x120cm  

2021年

张春霞 张善赫 王新月 杜景玖 颉凤 合作   《河源新考》   凸版   50x122cm    2021年.jpg张春霞 张善赫 王新月 杜景玖 颉凤 合作  

《河源新考》  

凸版  

50x122cm   

2021年

张桐源  《活字印刷与数字时代》  凸版   90x70cm   2021年.jpg张桐源 

《活字印刷与数字时代》 

凸版  

90x70cm  

2021年

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一》 凸版   78x52cm   2021年.jpg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一》

凸版  

78x52cm  

2021年

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二》  凸版   52x78cm   2021年.jpg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二》 

凸版  

52x78cm  

2021年

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三》  凸版   52x78cm  2021年.jpg张志强

《重屏之天工开物图谱三》 

凸版  

52x78cm 

2021年

张晓琪  《睹微知著》   综合版   80x120cm   2022年.jpg张晓琪 

《睹微知著》  

综合版  

80x120cm  

2022年

周韦华  《穿穴入骨》   凸版    90x85cm   2021年.jpg周韦华 

《穿穴入骨》  

凸版   

90x85cm  

2021年

周葙雨 《篆山·游春之一》   凸版:手绘  115x296cm    2022年.jpg周葙雨

《篆山·游春之一》  

凸版/手绘 

115x296cm   

2022年

姚志辉 《经纬序列之一》  漏版   80x110cm   2022年.jpg姚志辉

《经纬序列之一》 

漏版  

80x110cm  

2022年

姚志辉 《经纬序列之二》  漏版   80x110cm   2022年.jpg姚志辉

《经纬序列之二》 

漏版  

80x110cm  

2022年

卿玉剑 《梓墨镌镵》   凸版   86x36cm   2021年.jpg卿玉剑

《梓墨镌镵》  

凸版  

86x36cm  

2021年

惠晓甜   《天工开物·工开于人》  漏版   88x93cm   2021年.jpg惠晓甜  

《天工开物·工开于人》 

漏版  

88x93cm  

2021年

解丹  《重读授时图》  凸版   119x89cm   2021年.jpg解丹 

《重读授时图》 

凸版  

119x89cm  

2021年

谭鸿超  《天工开物·国之重器》  凸版  120x90cm     2021年.jpg谭鸿超 

《天工开物·国之重器》 

凸版 

120x90cm    

2021年谭鸿超  《天工开物·古今农事》  凸版  119.5x87.3cm  2021年.jpg谭鸿超 

《天工开物·古今农事》 

凸版 

119.5x87.3cm 

2021年

潘旭 《规矩·方圆》  综合版  180x120cm   2021年.jpg潘旭

《规矩·方圆》 

综合版 

180x120cm  

2021年

第二版块

关于“版画与科技”

一个艺术家具备智识的最好体现,是要立足于想象力和发现本身,想象力绝非凭空捏造,而是有据可循,即关于古代经典与现实生活的交叉认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加剧,信息、生物、人工智能、空间、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不同领域的进步也推动了学科之间的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也从互相瞭望到交融对话。

第二版块,从两个层面来谈“版画”与“科技”。就“版画”而言,新时代多学科的发展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新题材,版画的传播折射了时代的文化生态;就“科技”而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拓展了艺术媒介的选择空间,使得艺术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活力。

丁卯  《历史的形象》  水油分离转印:凸版   157x122cm   2021年.jpg丁卯 

《历史的形象》 

水油分离转印/凸版  

157x122cm  

2021年

马松巍 《三十岁》   凸版   112x180cm  2021年.jpg马松巍

《三十岁》  

凸版  

112x180cm 

2021年

王子豪   《遮望眼》    装置   尺寸可变     2022年.jpg王子豪  

《遮望眼》   

装置  

尺寸可变    

2022年

刘益春  《你今天还有童话吗?-500个不知道》短片  采用屏幕或设备播放   时长5’41”   2008年.jpg刘益春  《你今天还有童话吗?-500个不知道》短片  采用屏幕或设备播放   时长5’41”  2008年.jpg刘益春 

《你今天还有童话吗?-500个不知道》短片 

采用屏幕或设备播放  

时长5’41” 

2008年

刘坚  《万有引力》  凸版   90x60cm   2021年.jpg刘坚 

《万有引力》 

凸版  

90x60cm  

2021年

朱珈漫 《遥望·航空梦》  漏版   56x73cm    2022年.jpg朱珈漫

《遥望·航空梦》 

漏版  

56x73cm   

2022年

李巍 《仰望时空之一》  综合版  40x60cm   2022年.jpg李巍

《仰望时空之一》

 综合版 

40x60cm  

2022年

李巍 《仰望时空之二》  综合版   40x60cm   2022年.jpg李巍

《仰望时空之二》 

综合版  

40x60cm  

2022年

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一》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jpg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一》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

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二》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jpg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二》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

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三》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jpg李秋实 

《时代电波之三》 

综合版  

43x60cm  

2021年

李澳  《望月背》  凸版   52x44cm   2022年.jpg李澳 

《望月背》 

凸版  

52x44cm  

2022年

杨璐

《无墨寻形》触摸图形书  

雕版印刷  

39x21cm 

134页

2019年

杨家栋  《衍生1》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jpg杨家栋 

《衍生1》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

杨家栋  《衍生2》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jpg杨家栋 

《衍生2》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

杨家栋  《衍生3》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jpg杨家栋 

《衍生3》 

蓝晒技法  

47x34cm  

2021年

杨梓靖 《完美的人》  亚克力:书本装置   171.8x60x16cm    2021年.jpg杨梓靖

《完美的人》 

亚克力/书本装置  

171.8x60x16cm   

2021年

张善赫 《腾飞》  凸版   100x128cm    2022年.jpg张善赫

《腾飞》 

凸版  

100x128cm   

2022年

杜景玖  《茧·礼》   凸版    65x80cm    2021年.jpg杜景玖 

《茧·礼》  

凸版   

65x80cm   

2021年

周仲铭  《北斗》  凸版   125x150cm   2022年.jpg周仲铭 

《北斗》 

凸版  

125x150cm  

2022年

赵思彤  《耕种计划》  装置   200x300x150cm  2022年.jpg赵思彤 

《耕种计划》 

装置  

200x300x150cm 

2022年

俞滔 《天魂神舟》  凸版   119.4x72cm   2021年.jpg俞滔

《天魂神舟》 

凸版  

119.4x72cm  

2021年

陶加祥 《今夕何年之二》  平版   42.5x115cm   2019年.jpg陶加祥

《今夕何年之二》 

平版  

42.5x115cm  

2019年

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凸版:手制书   尺寸可变   2022年.jpg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凸版/手制书  

尺寸可变  

2022年

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凸版:手制书:文字影像   展览现场   2022年.jpg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凸版/手制书/文字影像  

展览现场  

2022年

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艺术诉求分布地图   尺寸可变   2022年.jpg索婧雅

《来自陌生人的艺术诉求》

艺术诉求分布地图  

尺寸可变  

2022年

徐岩  《凿石》  综合版   240x180cm   2022年.jpg徐岩 

《凿石》 

综合版  

240x180cm  

2022年

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1》     视频作品    2022年.jpg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1》    

视频作品   

2022年

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2》    视频作品    2022年.jpg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2》   

视频作品   

2022年

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3》    视频作品    2022年.jpg黄子仪

《人工智能的奴隶·3》   

视频作品   

2022年

韩旭东  《国之重器》  平版   71x151cm   2020年.jpg韩旭东 

《国之重器》 

平版  

71x151cm  

2020年

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V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jpg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V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

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VI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jpg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VI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

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XV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jpg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XV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

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XVII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jpg潘旭

《自由生长-被定义的卵XVIII》  

综合版  

38x42cm   

2022年


图文转载自“西美创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