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场辅路旁有一片木槿,在周围的车水马龙中迎风摇曳,这几年我也养了几盆白色的。木槿朴素、温和、姿态自然,对于环境也不挑剔。我希望我的画能有木槿的品性,贴近自然和朴素。在四季轮换中持续不断地生长,展现它本应有的姿态和品质。
——刘晓辉
粗朴的线条勾勒出人或物的形态,厚实的颜料堆叠起提纯的色块,反复涂抹的笔触展现画家持续思索和行动的证据。刘晓辉的绘画常将生活中最平凡的瞬间示人,那些画来源于生活,因而贴近每个人日常的体验。但它们也并非对机械摄影图像的复写或对外部世界的单纯再现,而是艺术家对其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展现。有别于过往个展中对于方法论的讨论作为某种显学,2月25日,于空白空间展出的刘晓辉个展“木槿”,展出刘晓辉最新的绘画创作,呈现了艺术家意图将更为切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绘画当中的尝试。
无题——白色木槿 Untitled—White Hibiscus,2020-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80×60 cm,装裱尺寸 framed dimension 83×63 cm无题——海边的猫 Untitled—Cat by Seaside,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50×160 cm
无题——海边的猫与石头 Untitled—Cat by Seaside and Stones,2020-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45×71 cm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疫情期间他开始养木槿,感受到植物生长的自然性以及它的朴素。木槿的生长自有其法则,虽色彩多样却并不鲜艳夺人;它的花期虽短,却也在哪都可以生长。它的身姿轻盈,在重力的牵引下垂坠,在风中摇曳。而这自然生长的法则,正是画家于当下绘画中最为在意的。色彩、光线、形状、造型、构图、结构、立意。画家反复地思忖这些绘画的基本要素,并贯穿于他的感受、思考、决策、动作、状态和结果的转化之间。重要的是规律。
无题——猫与海边的石头 Untitled—Cat and Stone by Seaside,2021-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80×80 cm无题——木槿 Untitled—Hibiscus,2020-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50×120 cm
毋宁说,绘画的规律即生活的规律,而绘画成为刘晓辉发现和理解生活真相的方式和途径。尽管对于某种近似图示的反复描摹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一业已贯穿于他创作中的方式更像是一种为了更好与其绘画对象对话设置的路径。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对一个图像不断的重复,更深入地理解它,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它的含义。或者更为朴素地说,日复一日的生活本身更多的不是夸张的戏剧感,而是平凡本身,这样的重复可能才更为贴近生活和绘画的本真。
无题——水边阅读 Untitled—Waterside Reading,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200×220 cm无题——水边阅读与石头 Untitled—Waterside Reading and Stone,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200×220 cm无题——行走在古代建筑前的人,Untitled—Someone Walking by Ancient Building,2021-202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纸板坦培拉 Tempera on cardboard
更具体地说,对刘晓辉而言,绘画所能凝刻的“真实”应该体现在其内部的“准确”当中。这种准确不仅仅是所谓造型的“精准”,而是绘画中的所有要素如何“如实”地承担起它们在绘画内部的作用和意义,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为此,他的绘画甚至常常排除掉更为宽泛的社会语义:花便应该是花,阅读时便在阅读,画就是其本身,让他们成为自己,不做更多暗喻。这便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2023年5月3日。
图/文主办方提供
关于刘晓辉
刘晓辉,1975年生于中国山东。1999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2010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近期个展包括:刘晓辉:转身,798艺术区A07楼,北京,中国(2020);刘晓辉:两个动作,香格纳北京,北京,中国(2018);刘晓辉:西西弗斯之谜,天线空间,上海,中国(2015)等。他的作品亦多次在重要机构中展出,包括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2);武汉美术馆,武汉(2021);中国美术馆,北京(2015);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3);广州美术馆,广州(2006)等。刘晓辉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展览信息
刘晓辉|木槿
空白空间(顺义)
2023.02.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