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参加“女画家的世界”展览,以《地支》等一批油画而崭露头角,展示了新的气象和创作上的自如与自在的状态。刘丽萍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艺术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的作品以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的大地上的诸种生命形态为艺术表现对象,扎根于大地,体现出随顺众生、尊重众生的情怀,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敬意。刘丽萍敏感于时代的问题,而提问的方式不张扬,不夸张,没有国际大都会的摩登和纷沓嘈杂,而是俯首于大地,从他人不着意处入手,内求深掘,在好似不经意间散发出最本质的东西,从而拾得无限自然和生机,正如庄子云:“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刘丽萍正是着意于在个人建构的艺术创作领域里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完善艺术语言,从而使作品内在地完整和厚重起来,积淀出自己的世界,以期达到与现实深度的对应、贴切、自然与和谐。刘丽萍和她的同时代人们共同置身于社会变革转型与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她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
1990年的深冬,刘丽萍偶遇暮色中的圆明园,断霞半空下荷塘百态横生、灿然在目,从荷梗的挺立,从满池的金碧,从厚重的颓垣残壁,从凝固的历史时空中层层推进,自然、时空、万物在金黄色的夕阳下交织、叠加而融成一片。那铿锵而凝重的景象定格在刘丽萍的脑海中,抵达心灵最深处,摆脱喧嚣与虚浮的生命状态,在一池荷梗的穿插错落之中欣慰地感受着四季和生命,在圆明园的残壁断瓦中感受历史精神的沧桑和激扬,找到生命存在的底蕴,生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概念和意象。1993年她创作了油画《秋荷》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得了铜奖;2001年版画《荷迹》获得全国版画年会奖和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展;200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荷境》的个展;2009年到2014年先后完成了以《荷境》《荷映》《荷静》《荷影》为题的,包括油画、丝网版画和水墨等等的系列创作。情之所钟,都成妙谛,荷塘如复调般回旋,成为刘丽萍艺术上的一道生命之痕。
从刘禹锡的《爱莲说》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八大的墨荷水禽到周思聪的静寂清凉,诗文书画,几成绝唱。荷的花可供欣赏,荷的叶实可药食兼用,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棕褐色荷梗,纵沟深浅,刺状凸起,广布于南北大地,虽可理气宽胸,通气舒筋,却少人问津看似无用,然而“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恰恰成就了满塘荷梗的逍遥自在,进入艺术视野而得其大用。映日荷花是生命之美,是生命释放的造化能量,满塘荷梗同样是起心动念的、“知道”的杰作,刘丽萍借此创造了自己的心印。
应该说,秋冬的荷塘是刘丽萍的舞台,一片空白随她经营,看似自然的凌乱,却有着独具的匠心。她以“目所绸缪”的观察视点利用空间、驾御空间和发挥空间效应,画面中梗梗相承俱有情势与意态,仿佛是人世间的宾朋杂坐,交相应接,声色味触的气息烘托出多样的景致,将现代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与写意的文脉有机结合,彰显了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于是满池荷埂成为自然吐纳和万物精神聚积的交点和处所,充满了诗意与生机。
《荷迹》与《荷静》都是以密见长,透过荷梗点线的笔意顾盼,朝向偃仰,使画面富有了变化和距离感,显示出气度雍雍而不寒俭和轻浮。笔意元素间的穿插向背,揖让补空,构成画面映带得宜,虚实相生所需要的整体美。同时刘丽萍将荷梗弧度的变化转化为力的美学结构,排线向上的生长力与向下的重力,达到了一种力的平衡;而夹杂其间的微妙变化的曲线轨迹则强化深层内部节奏,激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在《荷影》与《荷映》中,刘丽萍更注重的是剪裁取舍,疏密排叠所形成的阴阳明暗、高下起伏、黑白虚实的整体布局和形断意连、起承转合的呼应关系。花、叶、梗以墨色线条分割画面的虚实空间,疏而不离,起伏照应,形势不相隔绝而内蕴着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行云流水而无堆砌之累,形成动势中的平衡与美感,力图铺排的是俯仰自得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字法、章法和篇法。
刘丽萍以色调述说着荷的岁月与故事。在《夏荷》与《青荷》中,幽深暗郁的玄青碧池中集聚了青翠、青碧、丁香色和竹青色的浮萍,映衬着两朵鹅黄蕊的白莲,以光色的反差对比互衬,产生着流动的张力与平衡,令人浮想与感慨。《秋荷》中饱满的红色枯蓬却似含苞待放,荷梗与枯蓬的线形关系在逆入与回收中发力,形成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引书入画的奥妙,线的不同力道构成的形状或照应、或勾连、或贯通,线还通过凝重的红色的深浅厚薄的变化而产生了笔断意连的效果,也就具体体现了含蓄隽永的传统美学。
刘丽萍的创作中既有《荷境》《荷映》这样的丝网全景,也有《荷静》这样的油画截景,以及《写荷》二联画组合和《墨荷》这样的写意断景,展现了“枝叶横斜影深浅,枯蓬漂浮笑冬风”的画意盎然,没有刻意的简、繁,似乎水到渠成,信笔而来,与小李“留得枯荷听雨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刘丽萍还创作了一批水墨《墨荷》,更是随心所欲的成果。水墨蕴积的背景飘荡聚合着一股混沌之气,一枝枝枯蓬横空出世支撑着搅人的活力,两三荷梗、数点残叶倚侧相伴,万物凝固的静穆与潜流中的动势与变幻产生了流动之美。
刘丽萍以具体的荷塘为对象,流连玩味并不断充实于它的秩序、节奏、色相和幻化中,将客观的自然实景与主观的生命情愫交融互渗,幻化和影映出多样的美与诗境,成就一个渊然而深、风流蕴藉的艺术灵境。以“诗者天地之心”映现出山川大地的宇宙诗心;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于是在“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历史语境中把握题材的脉搏,进入看荷是荷的境界,凝练出五言诗的力量。刘丽萍以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微妙的心灵的体察,以精神涵养的培植,以不同的凝视寂照与心灵诠释,不断地补白和重构,看上去是重写,但每次都有新发现。她拓宽了一条自己与现实对应的道路,力图把握住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
大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家的灵感来自大自然,刘丽萍钟情于大地上的一切,《庄稼地》在半坡的视角俯视大地,远景的层层无际纵横交错的农田,近景蔬果蔓叶,枝蔓丛生,丛丛叠叠的线铺排,施以淡淡的色彩。《沙石滩》则如紧锣密鼓般地堆叠出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万千石块,执著而坦荡。无论田埂、蹒跚小道、古木、苍藤、苇草、农田,一微尘,一掊土,无论沟壑纵横、崎岖泥泞、云烟缥缈,都是岁月的变迁,四季的荣枯,人生的百态,更是对生命力的讴歌。
刘丽萍的笔下不仅有夕阳下的荷塘系列,还有冬雪皑皑下的林木枝芽,大自然的歌者已经休眠,但仍然可以听到不休眠的琮琮琴声,在刘丽萍的画面中万物没有凋残,而只是冬藏的积蕴。《雪地》、《早春》里虽然是满地的厚雪覆盖着大地,弥漫着雪的严峻和妖娆,但画面的一隅可见积雪欲融待融,大地向外张望,万物自有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冬雪正是为着不飘零的生命而来的,正所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画面中大篇幅的留白显现出一种空寂的力量,白雪之下覆盖着新的生命,等待的是春的一抹新绿。《荷迹》里冬雪荷梗的下面是积蕴的生命,是冬至春远乎的期待。刘丽萍仰观俯察,仿佛在以自然的节候和万物展示时光与岁月,达到通彻与安宁,迎接来年的丰腴、繁华与生机。她所绘出的是有我之境中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她以自己的艺术语言灵动了画面。
说到创作体会,刘丽萍只有简单的一句“这是岁月的积累,也是知识的积淀。”质朴之美是与心灵融合在一起的从容宁静,这是没有凸出的横断的,却有深情远意,让人在这种深和远的意境中,暂时突破人世间的各种局限,而通向微茫绵邈、物我皆忘之美,使生命随着美的从容而从容,随着美的宁静而宁静,窥寻中国艺术的人生。
无论水墨人体,套色木刻风景,丝网人情风物,刘丽萍都能以多种绘画手段予以表现,她可以《墨荷》的中国意象命名油画创作,她可以丝网的通透呈现水墨淋漓,她游刃于版画、油画、水墨的不同材质和语言。不难看到,当代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具有版画训练的背景,他们有着学院严格的学术积淀,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极强的创作能力和适应性,探索将版画材料的语言转换成当代艺术或综合艺术的语言的多元可能性。刘丽萍也敏感于对材料的感觉和转换性。大学时期,刘丽萍在丝网版画中吸收套色木刻的艺术特点,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质。教学中,又将油画创作的体会融入到版画创作中,形成版画作品的新的韵味和内涵。2004年前后,她还尝试水墨的写生创作,探究纸张媒材的运用,进而探索中西绘画之优长,形成多样的、复杂的艺术形式的交融,于是无论水墨、油彩、丝网等等,而这多元的手段铺张出的却是心中的意象,感悟的是艺术的天趣、天机、生命能量和魅力。
从90年代至今的荷塘题材的坚守,到新世纪以来的媒材转换,刘丽萍都在创作中发展,在借鉴中转化,不停顿地探索,拓展创作生命,扩张了朴素与力量的蕴涵,形成了风格上的平淡自然而内蕴生命力,也体现艺术家的主题关怀与文化自觉。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今,刘丽萍滋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厚重积累和前辈的指引,拥有了一种标准、尺度和规矩,让她作为个体的艺术创作丰厚结实,更能把艺术的生命嵌在自然时空的秘密花园中,彰显出了意义。
石涛说,“画皆是动乎意,生乎情……,发乎文章以成变化规模。”作为艺术家,刘丽萍敏感于所见所闻,将所闻所感以问题意识表达出来,在时间空间的维度中融入对人性的体察。不仅仅关注于历史的长度,更在阔度、高度和深度的多元维度上有所拓展与发现。我们期待也相信她有更好的成就。
艺术家简历:
刘丽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研究员。
个展:
1992年,刘丽萍作品展,中央美院画廊
2002,Per Wedges Lotus——刘丽萍作品展,德国汉堡
2007,荷境——刘丽萍绘画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
2008,刘丽萍艺术二十年作品展,德国阿莎芬堡久久画廊
联展:
1990 女画家的世界 中央美院美术馆
1995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 北京首都博物馆
1995 中国现代油画展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比利时
1996 油画“青玉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7 自我与社会——中国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Artemisia 画廊,美国芝加哥
1998 《半边天 》 中国的女艺术家们,德国波恩妇女博物馆
2003 “人体系列”参加《开放的时代》,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 版画“荷境”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0 版画“荷映”“荷影”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3 版画“女人体”参加CAFA教师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被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
2015 “一花一世界,一羽一意境”春来花开——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北京新水墨意象馆
2015 “汇聚与扩散”国际大师版画作品展—首篇 上海Tata Coffeey 一 三层展区
2015 对“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艺术家对“画”馆藏齐白石,石家庄美术馆
获奖:
1993年,油画《秋荷》获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中国美术馆
1995年,油画《金玉米》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铜奖,中国美术馆
1999年,版画《旧墙、旧屋、新垃圾》获鲁迅版画奖,青岛
2001年,版画《荷迹》获全国版画年会奖,广西艺术学院
2001年,版画《荷迹》获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展——优秀奖,中央美院美术馆
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中国艺术》、《东方艺术》和《版画年鉴》等杂志。出版《刘丽萍作品集》、《刘丽萍作品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妇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木版基金会、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悉尼大学美术馆、世界银行总部等机构收藏。
张鹏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美术研究》副主编、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