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江丰:艺术创新贵在缘于生活

时间: 2021.6.15

受业于名画家董希文教授工作室的袁运生同志,在学生时代思想就很活跃,养成一种对艺术创作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性格。受了敦煌壁画的启发,学习运用以线造型的那简练、明快的表现手法,探索油画民族化的新画风。他的毕业创作油画《水乡的记忆》,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正因为他走的是自己的艺术道路,被一帮自封为“左派”的美术界庸人们,视为异端,示众批判,扣上“形式主义”、“黑画”等大帽子,打入地下室。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即或从这件尝试性的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秉性耿直的袁运生同志,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设想,不愿按照那流行于画坛的、特别是后来“四人帮”统治文艺界时所规定的“画风”作画,便惹了祸。以致他酝酿多时,已作出草图的一幅壁画和一幅油画的创作计划,由于不合“长官”意志,受到申斥,都流产了。从此之后,十多年来,不曾以自己的意愿作过一幅绘画创作。对这个创作欲非常旺盛的青年画家,这该是多么难受的事啊!

袁运生同志在艺术上的想法,受到冷遇和打击,但并不因此灰心丧气,就是不给作画条件,也不肯向“长官”意志妥协让步。他在苦难的岁月里,愤发图强,刻苦钻研,利用业余的时间,画了大批素描和速写,磨练自己的技艺,为以后的绘画创作积蓄力量。这本素描集所选的作品,就是袁运生同志多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

这些素描习作,都是用中国画白描的笔法面对对象画成,其中也汲取了西方现代线描绘画的某些因素。画家所以选择这种绘画语言作为表现手段,据他自己说,是为了沟通中西绘画,把两者的长处结合一体,创作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形式,在造型上既有西画精确优点,又有中国画的简约特色,并寓精确于简约的形体中。使得形体略而不虚,虚中有实。用线条组成的形体轮廓,为了充实它的内容,勾出了形体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而提高了中国画自描的表现能力,又摆脱了一般西画刻板描摹物象的繁锁习气。作者所追求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方法,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够显示出真实合理、结实有力的品质。

袁运生同志具有这种品质的素描,得力于他扎实的写实功夫。他以写实功夫为基础,做到准确地描绘客观对象,同时,根据作者的感受,经过去芜存菁的概括工作,并略加夸张变形,事物的个性特征就更突出了。要做到这点,必须花很大的力气,要求每一根线条着力于为刻划对象的性格和神态服务。这种习作性的素描,可以说,已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了。

无论是人物素描,或是描写自然景物的素描,大多数是用毛笔或钢笔直接在大张纸上画成的。用白描画大画,需要有较高的写实功夫;需要有较高的概括能力;需要头脑和手的密切配合;需要对对象作上下左右有机联系并集中精力的观察和描绘,这比画小画的难度大得多。因为画大画,在画面上任何一条犹疑不定的线,或是一条稍微不切实际的线,反映在观者眼中,就一目了然,无可掩饰。画家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值得钦佩。

沟通中西绘画之道,在于“化”,即融合两种绘画因素为一体,化出新的形式。化,必须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动力,这样化出的形式,才有生命力,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袁运生同志不畏艰苦地到生活中去寻找描写对象,就是为了要实现他的艺术理想——企图创造一种有时代感的、表现生活能力很强的新的民族风格的绘画形式。

我在上文说的话,并不是表示袁运生同志艺术上的成功,而只是说明,他这本素描集,是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个可喜的里程碑。但我深信:新中国艺苑的春天又已来临的今天,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绘画创作,一定会作出优异成绩来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江丰

一九七九年四月一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