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展评|范勃:“可见与不可见”的一次转场

时间: 2020.9.17

范勃 无形的剧场.gif

“我相信艺术的发生有其因果和缘分;但我不相信艺术甘心被现有的艺术形态所规定。从架上绘画一路走到今天,拼贴也好、影像装置也好、观念作品也好,从外部看也许我都是用了一些大家都能分类辨识的形态外壳;但对于我所进行的心灵探讨,我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心灵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范勃[1]

长久以来,范勃的创作一直关注着人的知觉感知与内心世界,不论是早期的架上人物绘画,或是如今呈现的历经漫长发展而实现的抽象与观念化转向的跨媒介作品,范勃对人自我的知觉以及其背后潜藏的社会规则、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验从未停止。

由胡斌策展的“范勃:无形的剧场”日前开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此次展览作为艺术家范勃近年来的最大型个展,呈现了艺术家在近期创作的一系列基于当下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知觉与心灵系统的跨媒介创作。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世界被激化出种种不可预见的矛盾、冲突与新的机遇,人们身在其中恰如面对着一幕幕交替上演的剧集。范勃将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喻成一个“无形的”剧场,因突如其来的隐形侵蚀力量而不断上演着不可预知的剧情。从追踪体温的热感成像互动装置映射出对人身体的掌控,到多种知觉体验与多次转化下呈现的乌镇诗篇,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的明暗转换,在这里,“无形的”剧场串联起不同的感知体验,揭示出“可见”与“不可见”状态的相互介入与切换,亦在不安与动荡中提示出一种温暖的力量。

展览现场

“肖像”与“群像”:“无形的剧场”

回溯范勃早期的架上作品,如雕塑般冷漠而疏离的肖像绘画是艺术家在彼时的显著特色。在这个时期,范勃笔下的以《某日黄昏·房子里的问题》(1994年)为代表的画面,透过描绘人物紧闭而模糊的双眼,彼此位置靠近却情感疏离的氛围营造,开始探索描绘对象的内心世界与彼此关系。在这一时期,范勃刻画了诸多具有抽象性且非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共有着世纪末的现实矛盾充斥下人类共同面临着的晦暗而复杂感知体验,人物形象的凝固与平庸,恰恰记录了个体情绪宣泄之外的共同心理现实,黄专认为其是“某种具有内省状态的文化陈述,它是对世纪末这个充满矛盾的文化现实的一个恰当的反应。”[2]由此,范勃的架上肖像绘画,虽然刻画的是个体人物形象,揭示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反馈给时代的则是特殊语境下的共同心理陈述。

某日黄昏.png

《某日黄昏·房子里的问题》,175*157cm,麻布油彩,1994 图片来源:http://www.namoc.org/xwzx/hzmt/2015/scpm/scpm201505/

在“无形的剧场”中,范勃对人类共同心理的探索采用了更具实验性的表达,来直观地呼应当下现状。随着疫情的爆发至蔓延,作为检测病症的重要依据之一,全人类对“温度”的敏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临界点。热感应成像装置追踪着展厅中流动着的观众的行动与体温,在投射的大屏幕中上演着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群像。当人们在热成像的镜头下看不清彼此的面容,只能依靠代表不同温度的色彩来辨认彼此,个体人物形象的轮廓仿佛在融化成某种隐秘的力量,带来一种集体困境中的如影随形的焦虑感。

如影.jpg

《如影》,尺寸可变,热感应装置、投影,2020

《如影》展览现场©️艺讯网

连接两幅热感应群像图景的是展厅中央水池中的人形投影,紧贴着水面的视觉效果带来的窒息感仿佛在暗示着疫情之下的社会的紧张不安。从天而降的剪影呈现出的一种激昂的指挥姿态,带有一种启示性的神秘力量,又仿佛在指挥着这场大型的集体合奏,亦暗示着即将步入诗意的下一剧目的转场。

“明”与“暗”:将两个知觉系统“打个结”[3]

黄笃:“……让有视觉的人与盲人对作品的解读都有缺失,使在视觉上分属两个世界的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平等。这是不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视觉重现?”

范勃:“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不是我这件作品的主题。上面我曾经说过,关注心灵问题才是我创作的主题……要说到理想化,我想我设置了一个两者世界的交集,这便是最大的理想化;而对于社会系统中的两类人能否能取得平等,我觉得这好像不是艺术所能解决的问题。”[4]

就于2016年在北京艺琅国际呈现的三组作品:《世界³》、《切片》与《B2》,黄笃与范勃展开过一场对谈,其从莫里斯·梅洛-庞蒂关于世界与身体的哲学提示以及具体的创作逻辑的讨论中,触及了范勃对视知觉系统与盲人感知系统之间关联的介入与研究。

从2016年的这一系列的作品中,范勃一直以来对感官、心灵与知觉的兴趣与探究似乎找到了又一个具体的落点——他开始关注与普通人视觉感知系统完全不同的盲人的知觉世界,并试图透过作品关联这两个系统。

世界3.jpg

《世界³》,尺寸可变,盲文、现成品印刷,2016 图片来源:https://fanbo.artron.net/works

切片14.jpg

《切片14》,35*28cm,纸本色彩、盲文,2016 图片来源:https://fanbo.artron.net/works

B2-24.png

《B2-24》,100*60cm*32,麻布、油彩、药片,2016 图片来源:https://fanbo.artron.net/works

《世界³》中,范勃追踪收集盲人关于日常生活的盲人记录,从中获取的广告、杂志等大众印刷媒体背后所承载的时代发展进程与盲文体系所处世界分属两端,二者交汇于当下,却又在具有视知觉的观众和盲人的各自解读中再次分离。而《切片》则是记录梦境的盲文上的图像叠加于涂抹,盲文的凸起与色彩和笔触的覆盖互相干扰着两个知觉系统中的人对作品内容的阅读,在这样的彼此博弈中,一种“皆不可得”的平等被构建。延续着这种“不同”、“交汇”、“解构”与“矛盾”的逻辑,《B2》中以维生素B2的药片组建起了放大的盲文凸点,由此呈现出线性长卷式的盲文检讨书。药片作为盲文凸点的代替,排列组合而成的盲文却因为放大而使得盲人也不可读,而能够直接通过视觉经验阅读的观者也因为面对另一个系统的语言而陷入理解的困境。这种游走于两个系统之中的“悖论”,见证着“可见”与“不可见”的相互认知、对抗与和谐。

《重返现场》,尺寸可变,药丸、药粉、量瓶等实验器皿,2019

基于对视知觉经验以及盲人感知系统的持续性研究,以及对“药”这一带有治愈与健康意味的概念的不断实验,范勃近期的作品《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与《Emmanuel》引入了一种更为诗意的叙述节奏。

“乌镇满足了我对江南的所有想象

小桥流水

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

从此岸摇到彼岸……”

《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1460*20cm,影像、布面综合材料,2019

这首来自一位视障少女的诗歌,记录了少女在视觉体验之外,对乌镇的其余感官体验。在少女的视频独白中,她对生活、工作与写作的认知与心境被徐徐道来,而这场乌镇之旅,虽然缺少了目之所见的体验,然而在少女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着江南的风、水与物的流动,一幅有别于日常基于视觉经验的江南图卷被描绘而出,在盲文诗句长卷与文字诗歌文本的共同呈现中,两种知觉系统下的世界被连接,而又不能互释互通,由此,一种更为开放的叙事与精神空间得以被展开。

《Emmanuel》,尺寸可变,家具、生活用品、药品,2020

对于两种迥然不同的知觉系统的体验,范勃还在此次展览中引入了一种更为沉浸式的呈现方式。在《Emmanuel》中,“明室”中的几组日常生活空间被白色的药粉覆盖,呈现出一种陌生的雕塑感与疏离感,人则被置于无比熟悉的日常空间之外,人们对日常之物的洞见被覆盖而急待唤醒;与之相对的“暗室”中,艺术家复制了盲人家庭的陈设,并将其置于一片黑暗中,观众被邀请步入这漆黑如深渊的暗室中,仅能凭借极短的光亮洞悉周遭的一切。有趣的是,随着在黑暗的空间驻足的时间越久,人们对陌生空间的知觉变得愈发敏锐,而这场浸于黑暗中的体验,正是依靠视觉感知世界的我们,进入另一个知觉与心灵空间的契机。

展览现场

在范勃构建的这个“无形的剧场”中,无声的剧集交替演绎,在“可见”与“不可见”的不断转场中,范勃关照着世界在当下的剧变,人群在共同的危机中面临的焦虑与紧张,以及内心与知觉由此而生长出来的愈发敏锐的触觉。“药”与“治愈”是贯穿全场不同作品的一根线,亦是范勃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一直在以不被束缚与定义的艺术形态,探求着人类复杂的内心、精神与知觉的更进一步尝试。

文|周纬萌

图、视频|除特殊标注外致谢主办方

参考文献:

[1]黄笃、范勃,《黄笃:缺失与意义 ——艺术家范勃访谈》https://news.artron.net/20161014/n875419.html  2020年9月15日访问。

[2]黄专,《范勃作品的心理现实和文化品质——兼评中国具象绘画的回潮》,《美苑》, 1995年03期。

[3]艺术家范勃在对谈中,提及了这个比喻,用以形容串联两个不同的知觉系统。

[4]黄笃、范勃,《黄笃:缺失与意义 ——艺术家范勃访谈》https://news.artron.net/20161014/n875419.html  2020年9月15日访问。

汪民安,《沉默和狂欢——关于范勃的绘画》,《当代油画》,2013年01期。

《范勃:无形的剧场》展览资料,今日美术馆,2020年。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照片.jpeg

范勃,1966年生于天津,知名艺术家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个艺术家,范勃以各种切身的题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社会角色的置换。从探究一种时代精神开始,到重审视知觉能力的创作实验,范勃始终保持着敏锐与果敢,其作品发展经历了抽象和观念化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其作品创造了内在感知与外部结构的独特连接,清晰地呈现了知觉作为一种感觉即是现实存在又抽象的特性。
关于展览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544.jpg

范勃:无形的剧场

策展人:胡斌

主办机构:今日美术馆

展期:2020.9.12-2020.10.8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